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和新教育理论作出了最响亮的正确回答。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教育中诗意栖居——如何保持教育热情”一节。朱永新先生在李吉林老师身上寻求出了四点秘诀:一、李老师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二、李老师心中始终燃烧着激情;三、李老师怀有深刻的对教育的爱;四、李老师有创造的智慧。拥有十七年教龄的我正处于职业的青春期,青春期产生的心理问题已在《致教师》中找到了答案。......
2023-08-02
许瑞娟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往远处看去像是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模模糊糊看不了多远,手中拿着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就仿佛看到他在灯下拆开一封封老师的来信,或早或晚地在灯下一篇篇给各位老师答疑解惑的情景。心中不免涌动着一丝丝感动,正是有这样的心灵导师,才让我们的教师之路不再彷徨无措,让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望望窗外,仿佛一切又不是那么模糊不清了,因为心中有方向,前路便是光芒万丈……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解答了老师们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也正是我心中所想而不解的,听了他独到的见解,我内心也充满了力量,正如他所说:“人只要活着,无论是否愿意,我们实质上都在影响着周围的人。我们积极一点就向周围多传达一份正能量。正负的比例,就是我们活着的价值。我们教师尤其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的生命带来不同,教师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都在于此。”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教师提出的问题,他说:“我是一名刚毕业的新教师,在一所农村学校工作。看到周围稍好一些的老师都纷纷往城镇去了,内心也经常会不安,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想法。怎样才能做到呢‘恒’?”恐怕这个问题也道出了很多农村教师的心声,是啊,农村教师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都相对来说比较差,怎样做到持之以恒?朱教授先是感同身受地表达了对农村教师的敬意,同时强调农村教育对中国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他又很理性地告诉这位老师:所有的环境都能够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环境的好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作为一名渴望成长的教师,要正确评估环境对自己成长与发展造成的限制。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有坚定的恒心,坚持去做一件事,比如,天天写随笔,每天坚持读一二十分钟的书,这样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会收获更好的自己!
就像我们新教育倡导的十大行动,它不是空喊一句口号,这需要我们在每天的教学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师生共写随笔,学生每天的晨诵、午读、暮省,如果不能坚持下去,再好的方法都是空谈。
朱教授回答的一个个问题,让我看到他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炽热之心,他想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打心眼里去喜欢这份事业,去享受每一天的工作,从而感受到教育生活的幸福。他的话之所以让我们信服,是因为他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指点,而是设身处地站在老师的立场去思考、去解惑,只是他站的高度更高、看得更远,才让我们顺着他指引的方向看到了远处更美的风景。我相信,能有如此渊博思想的人,定是有深厚的书籍内涵做依托,书读得多了,才能有着博大的胸怀,有着丰富的思想。
我也要从坚持读书做起,让我们去汲取那些书中的营养,来滋养我们的内心、熏陶我们的品格。我相信,拥有着丰富内涵的内心,是幸福的,满足的,我们也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豁达的!
(作者系邢台县龙泉寺中心学校教师)
有关书之书的文章
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和新教育理论作出了最响亮的正确回答。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教育中诗意栖居——如何保持教育热情”一节。朱永新先生在李吉林老师身上寻求出了四点秘诀:一、李老师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二、李老师心中始终燃烧着激情;三、李老师怀有深刻的对教育的爱;四、李老师有创造的智慧。拥有十七年教龄的我正处于职业的青春期,青春期产生的心理问题已在《致教师》中找到了答案。......
2023-08-02
李镇西作为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先生的追随者却很少叫他的“官衔”,而是不约而同地叫他“朱老师”。所以,他是千千万万追随者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朱老师”。这本《致教师》,便是他作为“朱老师”的又一个注释。结尾朱老师的落款总是“你的朋友朱永新”,读着读着你就不知不觉真的把朱老师当朋友了。朱老师的语言也值得称道。《致教师》的前言是朱老师的一首题为《我是教师》的诗。......
2023-08-02
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理想,具有以下鲜明特色:一是重视人的整体的和谐发展。值得欣慰的是,理想并非幻想,并非空中楼阁不可实现,朱永新教授不但为中国教育鼓与呼,写书著文做提案,而且身体力行,深入一线去演讲推动自己的教育理想。......
2023-10-15
胡晓芳我拿到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简单地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欣喜、激动!《致教师》这本书单是书名就很吸引人,翻看里面更有惊喜,内容都是在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地加以深入剖析。生活老师的评价、同学的告状,以至于这个孩子好像“无药可救”了。正如朱永新老师所写的“问题并不是问题,如何对待他才是最大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2023-08-02
博士研究生导师曹致中教授曹致中,男,汉族,1945年10月生,甘肃平凉市人,中共党员。现任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草原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草原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农经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环保学会常务理事。已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31人。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8人。......
2023-12-05
《致教师》,一本能给教师带来“幸福”的书,遇见你,就遇见了幸福。我是教师,时光缓缓显形,终见此生天命;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他似乎在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做一名教师,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做好这些,就让我们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敢说,如果一位教师能按照朱永新教授指引的方向去奋斗,一定会成为一位幸福的教师,一定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3-08-02
《致教师》就是这样从容和裕地推展了教育幸福的风景,而行在路上的我们,恰是福祉的领受者。教育智慧与教育大爱是形影相随的侣伴。此种风格气质,氤氲在《致教师》的字里行间。更为可贵的是,朱老师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学者,他首先是个实践者,从这个意义上看,《致教师》就是一个具有家国之爱、未来视野的实践者的反身与建构。《致教师》就是一本叩问教育至简之道的书。那么,为教育唱歌吧。......
2023-08-02
就像《致教师》里描绘的那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授为我们提供了让人温暖又信赖的心灵依靠,同时为我们的教育实践不断地支招,激励所有同行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再次捧起《致教师》,回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种种,感慨良多。......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