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朱老师的《致教师》,作为扎根基础教育三十年的老教师希望和各位同仁分享一下我的玫瑰心语。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这不仅仅要关注教师阶段性成长所带来的成就感,还要从一个个体生命的维度来谈幸福的深层逻辑。朱老师在《致教师》一书中给出了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读书。谨此作为玫瑰心语,我代表学校、代表我个人感恩朱老师的指引。......
2023-08-02
袁胜菊
提起“知音”一词,大家一定会想起俞伯牙和钟子期。在我读《致教师》这本书时,这种感觉油然而生,并吸引着我细细地咀嚼,反思,彻悟。
一、一份职责,一种使命
教师,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对教育要有深厚的信任与热爱。想想自己,从教二十年,平凡无奇,究其原因,是把教学当成职责,而不是使命。人生是一段旅程,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在这教育的旅程中,我的梦想和激情仿佛已被点燃。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只要上路,就会遇到庆典,有了这种信仰,以后在新教育这条路上,我会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二、师生共勉,收获幸福
我们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孩子,他们每人身上都拥有无限潜力,等着我们去挖掘。学生就像一棵树,需要阳光雨露的不断滋润,才能够郁郁葱葱,而我心甘情愿的去做那阳光雨露。扎根教室,不断汲取营养,和学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并在课堂上共同分享,道出了师生的心声,加强了彼此的信任,激起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存在感,以前那些不爱阅读的学生,也开始抓住闲暇时间,课间,饭后,睡觉前十分钟,甚至有学生熄灯后还跑到厕所去读书。我感受到自己也回到了学生时代,活力四射,和学生一起成长,幸福指数一路飙升。
三、源头活水,缘于阅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任何人的经验总是有限的,最伟大的经验,往往保存在最伟大的著作中。老师是学生鲜活的百科全书,身教重于言传,如果要想学生从心底佩服你,自己就要通过阅读,不断思考,站在大师的肩膀上不断攀升自己,使学生心悦诚服。世界上的书浩如烟海,经过时间大浪淘沙积淀下来的经典,是最值得读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叙事的唯一主角,也是最重要的作者,能否把自己的生命故事写成一部伟大的传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让自己每天抽时间全神贯注地阅读,这样就有真正的源头活水。青吟读书会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展示平台,尤其是早晨睁开睡意惺忪的双眼,我看到青吟读书会的小编很晚发的文章,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为我们老师们书写的生命传奇点赞,他们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四、善于思考,成就自身
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枝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枝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的确,人的肉体像芦苇一样脆弱,就像狂风巨浪足以摧毁芦苇一样,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任何东西都更加高贵。因为,人拥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是啊,这足以看出人思考的重要性,也是对我触动最深的地方,帮我找出了症结所在。我自认为认认真真地教了一辈子书,之所以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就是因为经验并未得到提升,缺少专业写作,也缺乏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的思考,人云亦云。经验是璞,是藏玉之石,是未雕琢之玉,如果不能将其打磨,雕刻,璞和石头就没有太大不同。自嘲地说一句,我就是那块石头。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所以我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碌碌无为,毫不出彩。以后要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用大量的阅读和勤奋实践,记录关于自己生命的隽永史诗。
五、与人为伍,共同前行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能够汲取别人之长为我所用,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互相汲取力量,会走得更远,和同事同行们,互相勉励,互相搀扶,不离不弃。今年我会积极地参与到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建设中,与未来的自己为伍,和新伙伴一起学习,开辟出自己的另一番小天地,和他们共同成长,也期待着自己精彩的表现。
《致教师》,我的知音,我的人生导师,引领着我以后在新教育这条路上,勇往直前,不管遇到何种磨难与考验,我都相信自己能在这条路上谱写出动人的乐章。
(作者系邢台县会宁完小教师)
有关书之书的文章
读完朱老师的《致教师》,作为扎根基础教育三十年的老教师希望和各位同仁分享一下我的玫瑰心语。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这不仅仅要关注教师阶段性成长所带来的成就感,还要从一个个体生命的维度来谈幸福的深层逻辑。朱老师在《致教师》一书中给出了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读书。谨此作为玫瑰心语,我代表学校、代表我个人感恩朱老师的指引。......
2023-08-02
刘堂江研读《致教师》,首先要把它放在“新教育”的视域下来观察,纳入“新教育”的整体系统来评析。究其“合理内核”,新教育帮助教师唤醒的,是以教育家情怀育人的圣火。《致教师》这部著作,正是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实验”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的结晶,是“新教育:让教师的光芒灿若明星”的精髓工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正是一部引领、助力教育家成长的优秀教科书!......
2023-08-02
《致教师》一书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这个职业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给予了详实与全面的回答,每一位教师若能潜心研读本书,必如张无忌学习《九阳真经》一般,成为一代名师。......
2023-08-02
李镇西作为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先生的追随者却很少叫他的“官衔”,而是不约而同地叫他“朱老师”。所以,他是千千万万追随者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朱老师”。这本《致教师》,便是他作为“朱老师”的又一个注释。结尾朱老师的落款总是“你的朋友朱永新”,读着读着你就不知不觉真的把朱老师当朋友了。朱老师的语言也值得称道。《致教师》的前言是朱老师的一首题为《我是教师》的诗。......
2023-08-02
《致教师》,一本能给教师带来“幸福”的书,遇见你,就遇见了幸福。我是教师,时光缓缓显形,终见此生天命;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他似乎在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做一名教师,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做好这些,就让我们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敢说,如果一位教师能按照朱永新教授指引的方向去奋斗,一定会成为一位幸福的教师,一定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3-08-02
教师是吃良心饭的,我们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他们的父母,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曾经一位老乡村教师说:“没有一位乡村教师的青春是容易的。”在《致教师》一书中,朱老师给出了答案:“教师是一个能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和智慧发挥到极致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在我们教师的努力下,学生成长为社会、我们和他们都希望成为的样子,这不就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价值吗?......
2023-08-02
我们上“中国哲学史”课期间,唐老师主持,萧、李老师等参加了我们七七、七八级关于孔子“中庸”哲学思想的讨论会。事后我还起草了一篇较长的讨论综述,经唐老师悉心修改后在《武汉大学学报》上发表。我提前半年毕业,考上本校1981级硕士研究生。这三年对我走上学问之路是最为关键的时期。除教学外,老师们忙于编教材和出席各种学术会议。萧先生让我们在干中学。他指导我重点读王夫之的《尚书引义》。......
2023-07-25
《致教师》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给询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瓴地坦诚解答。正如朱教授所说:“思考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决定的。”朱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思考的行者。......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