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阅读才是提高自己的唯一方法,也是心灵的一种寄托。朱教授在书中指出,教师阅读书目最重要的两大类:一是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方面的读物,一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阅读那些好的文学作品,对于我们提高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朱教授无疑是一名有恒心的老师,他善于自我激励,自我提醒,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2023-08-02
张丽静
就像冥冥之中的注定,从小我就觉得自己终有一天要成为一名教师,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念头,在成为教师的这条道路上,耳边也常常伴随着这样的话语:“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似乎这些对于教师的评价已成为教师的标签,牢不可破。
如今,我踏上教师这个讲台已六年有余,六年中也曾执着于学生的成绩,六年中也曾苦恼过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六年中也曾出现过职业倦怠的时期,仿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已没有了新鲜的血液。
迷茫中,我在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中找到了这样的答案:
教师,不是园丁
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
教师,不是蜡烛
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做代价
教师,不是春蚕
教师的固步自封才能作茧自缚
教师,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没有谁的灵魂是机器
能用某种工艺任意修理完成
教师就是教师
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解答,我豁然开朗,是啊,我们不该被注定打上神圣的烙印,我们是与学生相互依赖的生命。如何去相互依赖呢?在书中我也找到了答案——爱上阅读,让学生爱上真正的阅读。
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真正的阅读,而不是功利性的阅读呢?
把时间留给学生
繁杂的作业、练习把孩子的课余时间挤占了,孩子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自然不会养成阅读的习惯。因而在日常的学习之余,应该给学生多一些阅读的时间,让阅读不是一句空口号。
师生共读共分享,让孩子与好书相遇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也是经常给学生讲述阅读的重要性,学校的班级图书角也是每学期轮流更换以保证书本的更新,在阅读课上我会带着学生去图书馆走进书的海洋……可是这种阅读是一种无法真正触动孩子灵魂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也不能让孩子真正主动地去拿起书本,因此我们要去选择一些真正吸引孩子的好书。
与新教育相遇之后,我也与学生一起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被童喜喜老师的新幻想系列童书所打动,因而我在每天的共读时间里为学生读《嘭嘭嘭》这本书,每天的读书时间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光,学生沉浸在童喜喜与宝宝树的奇妙世界里,沉浸在这个纯净而优美的故事里,沉浸在对爱的思考里……我可以感觉到学生对每天共读时间的期待,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在一次学生的暮省感悟里,我看到这样的心灵诉说:“童喜喜是一个期盼爱、拯救爱的女孩,而我每天被妈妈的唠叨、爸爸的嘱咐围绕着,自己却认为这是烦恼的事情,当爸爸、妈妈唠叨时总是对他们不耐烦,现在想想,我沉浸在父母的爱里面却感受不到,真是对不起爸爸妈妈。”当我读到这里,我知道这个女孩已经真正地走进了书本,与书本产生了共鸣,我想,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当孩子与这样的好书相遇,与心灵发生碰撞,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把读书当成一件自觉的事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爱上阅读。
阅读活动要调动孩子的兴趣
有时候我们在班级中开展的读书会、故事会当然很好,可是孩子是不是被动地参与这些活动呢?如果孩子的阅读活动能更自觉、更主动,那就一定会更有效。
在班级中我让学生分小组共读四大名著,但是孩子们对现代文化的兴趣要超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另外很多孩子认为看过了电视剧,所以对纸质阅读提不起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将《西游记》中描写沙僧的句子读给学生听:“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对攒露白藤,顶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先让学生猜猜这是哪个名著中的哪个人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说是《水浒传》中的李逵,有的说是《西游记》里的龙王,我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我知道我已经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我在适当的时候将答案公布出来——是《西游记》里面的沙和尚,学生们惊讶地不敢相信。于是我告诉他们,这就是读书与电视的不同,电视上的画面已经框住了你对人物的想象,框住了你的思维,原著中很多的精彩的描写和情节是电视上所展现不了的,你从书本上更能真实地感受作者对人物的描述,也才能更好地与书本发生碰撞。于是我让学生分小组阅读四大名著,让他们通过读书找到与电视上的不同之处来。学生们很快投入到名著的阅读中,这次的阅读活动应该是一次自觉的、主动的阅读。
朱永新老师说:“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同时,教育也是最坚韧最牢固最不会变化的事情。”如果我们是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一定会影响一批又一批热爱读书的孩子——这就是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当这些孩子爱上真正地阅读,我想那就是一辈子的影响了——这大概就是最坚韧最牢固最不会变化的事情。
(作者系邢台县城计头乡中心学校教师)
有关书之书的文章
只有阅读才是提高自己的唯一方法,也是心灵的一种寄托。朱教授在书中指出,教师阅读书目最重要的两大类:一是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方面的读物,一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阅读那些好的文学作品,对于我们提高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朱教授无疑是一名有恒心的老师,他善于自我激励,自我提醒,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2023-08-02
刘坚朱永新秘书长是我的朋友,赠我一本《致教师》。翻开《致教师》一书,一下子就被永新同志的序言和前言吸引住了,接着就一页页地读下去,方知何为“爱不释手”,篇篇文章以信件的交谈形式,娓娓道来,十分亲切,毫无做思想工作的感觉。所以,作为教育系统外的许多同志来说,这是一本教育的辅导书。二是这不仅是一本给教师们看的书,更是一本充满人生感悟,充满人生哲理的书。......
2023-08-02
杨树兵最近,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当然,所有故事的发生和结束,都在追寻“如何让教师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从优秀到卓越,这是教师对工作的要求;从幸福到完整,这是教师对生活的追求。如何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能够真正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读者能从《致教师》一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2023-08-02
守心,就是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守心,并不是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而是应将自己的“心”放到自己要去做的“事”中。但是,在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以及回首我的人生和教育之路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成就自己”与“成就他人”其实是不用分开的,这本身就是一体。守心、做事与成人,将成为我教育生涯乃至于人生的关键词。......
2023-08-02
王大力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它让我又一次领悟了教育的真谛,看到了生命的发现——在事实中发现价值,在生活中发现永恒,在现象中发现本质。这本书让教师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理想、有诗意、有激情。通过国旗下讲话,宣读倡议书,宣布每月一事的主题活动,使活动本身具有神圣的仪式感。读书,我做到了,生活不再变得没有意义,而是充满了阳光。......
2023-08-02
袁胜菊提起“知音”一词,大家一定会想起俞伯牙和钟子期。在我读《致教师》这本书时,这种感觉油然而生,并吸引着我细细地咀嚼,反思,彻悟。世界上的书浩如烟海,经过时间大浪淘沙积淀下来的经典,是最值得读的。《致教师》,我的知音,我的人生导师,引领着我以后在新教育这条路上,勇往直前,不管遇到何种磨难与考验,我都相信自己能在这条路上谱写出动人的乐章。......
2023-08-02
读完朱老师的《致教师》,作为扎根基础教育三十年的老教师希望和各位同仁分享一下我的玫瑰心语。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这不仅仅要关注教师阶段性成长所带来的成就感,还要从一个个体生命的维度来谈幸福的深层逻辑。朱老师在《致教师》一书中给出了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读书。谨此作为玫瑰心语,我代表学校、代表我个人感恩朱老师的指引。......
2023-08-02
教师是吃良心饭的,我们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他们的父母,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曾经一位老乡村教师说:“没有一位乡村教师的青春是容易的。”在《致教师》一书中,朱老师给出了答案:“教师是一个能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和智慧发挥到极致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在我们教师的努力下,学生成长为社会、我们和他们都希望成为的样子,这不就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价值吗?......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