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这些对于教师的评价已成为教师的标签,牢不可破。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真正的阅读,而不是功利性的阅读呢?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将《西游记》中描写沙僧的句子读给学生听:“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对攒露白藤,顶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学生们很快投入到名著的阅读中,这次的阅读活动应该是一次自觉的、主动的阅读。......
2023-08-02
冯楠楠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有了它心情就会非常地愉悦;有了它做起事来就会如鱼得水;但具体是什么,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一文中说:“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师》一书中给我们做了解释。
朱永新教授是新教育的发起人,曾担任苏州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也是博士生导师。也就是说:他是老师、校长、领导。不管在哪个角色上都是非常出色的。《致教师》这本书是朱教授以回答来信的形式送给教师们的建议,值得我们去看,值得我们去实践体验。
朱教授在书中说到,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自己目前很有提升的空间,在一和二之间徘徊,还需努力,加油吧!
教师这个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面对的群体是孩子,所以需要的是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所以一般教师比平常人更显得年轻。很多教育家只不过把别人的精神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很多理论的共鸣,因此很多教师找不到感觉,觉得自己很尽力了,也很辛苦,可就是达不到满意的目标,别人不满意,有时候自己都不满意。那是因为缺少精神的支柱,缺少心灵的寄托,没有前进的方向。其实就是理想缺失,理想是青春的象征,只有有理想才不会老去,才会越来越年轻。
只有阅读才是提高自己的唯一方法,也是心灵的一种寄托。朱教授在书中指出,教师阅读书目最重要的两大类:一是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方面的读物,一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经典读多了,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就加强了,阅读的口味也就养成了,阅读的鉴别力自然也会提高。阅读那些好的文学作品,对于我们提高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阅读,阅读,还是阅读,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不二法门。
光阅读也是不够的,同时还应该善于思考。怎样才算是善于思考呢?一是思维的深刻性,二是思维的敏捷性,三是思维的灵活性,四是思维的独创性,尤其是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训练方式:之前在二十三中接触到全脑班,听过几次课,接触到新词——思维导图和师生共写随笔。这些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发挥想象力,能够以图的形式记录本课所学内容。朱教授无疑是一名有恒心的老师,他善于自我激励,自我提醒,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另外就是通过座右铭的方式来激励自己。例如:鲁迅先生的“早”字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同样的环境下,别人前进,你原地踏步就相当于落后。如果别人停下来,而你却依然在走,那么你就可以超越别人,取得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功。我坚信,只要坚持,总会取得成功,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成功的机会会更大。
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一串念珠,达观者总是笑着数完这些念珠。只有你不放弃,孩子才不会自弃。只要你还在相信,孩子就会自信。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更应该相信孩子!从信心到信任到信念,这是产生教育奇迹的最重要的基石。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扎根在教室之中,扎根在教育的田野养分里,扎根在经典书籍的灌溉中,坚持阅读与写作,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这是对自己的一点信心,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点激励。
孩子不爱阅读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压力让孩子们缺乏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2.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好书。
对策:
1.举办师生共读分享活动:有些好书需要通过分享,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才能真正让孩子喜欢阅读,才能真正让阅读走进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讨论、分享、辩论,让孩子们思维能得到调动,真正活跃起来。
2.要开展切合孩子特点的、孩子们感兴趣的各种阅读活动。鼓励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辛勤的实践,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生活的积淀,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源头活水。写作只有在写作之中才能提升。
阅读是语文教育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内容,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优秀是一种习惯,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让学生坚持记日记,用心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考,这样的写作就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淌,如此一来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陶行知“八位顾问”: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结果),几何(关键点)。何如是事的来龙去脉;何去是事的最终结果;几何是事的关键点。适时抓住这八问,就是要善于思考、会提问题。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各方面因素从而帮助他人成长;受人欢迎,懂得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互惠互利;懂得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知道把重要的事放在重要的事件中去做,不浪费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事,合理利用自己的整块时间的教师。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和神奇,这就是教育的呼唤。晨诵,午读,暮醒是想培养孩子珍惜生命,亲近母语,热爱阅读,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阳光的人,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成为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成为一个关心别人的人,成为一个能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成为一个能够不断自我成长的人。这些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也是教育最重要的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我们不关注家庭,往往会找不到教育的感觉,找不到孩子们问题背后的缘由。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往往必须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平视老师,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多提建议少提意见,双方共同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越读书,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怎样指导学生写作,这些是我以后的努力的方向,我会继续努力,多读,多写。
(作者系邢台县北小庄中心小学教师)
有关书之书的文章
似乎这些对于教师的评价已成为教师的标签,牢不可破。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真正的阅读,而不是功利性的阅读呢?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将《西游记》中描写沙僧的句子读给学生听:“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对攒露白藤,顶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学生们很快投入到名著的阅读中,这次的阅读活动应该是一次自觉的、主动的阅读。......
2023-08-02
关键词:培养;阅读习惯;兴趣;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一、课题的提出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关系人一生的阅读和学习的高低。这次的问卷内容是关于幼儿现有阅读水平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96份。这说明家长、教师在培养幼儿阅读习惯方面不够细致,幼儿的阅读习惯不好,应加强培养。对阅读环境的创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3-07-29
刘坚朱永新秘书长是我的朋友,赠我一本《致教师》。翻开《致教师》一书,一下子就被永新同志的序言和前言吸引住了,接着就一页页地读下去,方知何为“爱不释手”,篇篇文章以信件的交谈形式,娓娓道来,十分亲切,毫无做思想工作的感觉。所以,作为教育系统外的许多同志来说,这是一本教育的辅导书。二是这不仅是一本给教师们看的书,更是一本充满人生感悟,充满人生哲理的书。......
2023-08-02
我收到很多大学生的来信,主要是大学生科学协会教育分部成员的来信。几乎在所有的信函里,都有同一个问题,我以为对此做出回答,将是许多未来教师颇为关心的。但毕竟还是有教师劳动最核心的部分。生物教师上课时说:“过几天就开始发芽了,我们全班去栗树林荫道,如果在那里阿廖沙还说不出每个人都懂得的知识,那事情就毫无指望了。”可在阿廖沙眼里,刹那间却闪出幸灾乐祸的火花。小男孩在表示反抗。您是未来的教师。......
2023-11-22
读完朱老师的《致教师》,作为扎根基础教育三十年的老教师希望和各位同仁分享一下我的玫瑰心语。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这不仅仅要关注教师阶段性成长所带来的成就感,还要从一个个体生命的维度来谈幸福的深层逻辑。朱老师在《致教师》一书中给出了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读书。谨此作为玫瑰心语,我代表学校、代表我个人感恩朱老师的指引。......
2023-08-02
杨树兵最近,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当然,所有故事的发生和结束,都在追寻“如何让教师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从优秀到卓越,这是教师对工作的要求;从幸福到完整,这是教师对生活的追求。如何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能够真正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读者能从《致教师》一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2023-08-02
守心,就是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守心,并不是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而是应将自己的“心”放到自己要去做的“事”中。但是,在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以及回首我的人生和教育之路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成就自己”与“成就他人”其实是不用分开的,这本身就是一体。守心、做事与成人,将成为我教育生涯乃至于人生的关键词。......
2023-08-02
教师是吃良心饭的,我们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他们的父母,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曾经一位老乡村教师说:“没有一位乡村教师的青春是容易的。”在《致教师》一书中,朱老师给出了答案:“教师是一个能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和智慧发挥到极致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在我们教师的努力下,学生成长为社会、我们和他们都希望成为的样子,这不就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价值吗?......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