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营企业商业秘密防范手册:高层离职避免商业秘密泄露

民营企业商业秘密防范手册:高层离职避免商业秘密泄露

【摘要】:防范措施:企业在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与其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条款,或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避免其离职后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风险38:企业侵犯他人商业秘密

阐释说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因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而受到处罚:

续表

防范措施:商业秘密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企业对自身的商业秘密保护都极为重视。因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旦以违法手段获得其他企业的商业秘密,就极有可能引起纠纷。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合法经营,不以违法手段刺探他人的商业秘密。但是企业间可以通过相互合作等合法方式,了解其他企业的商业秘密。

法条链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第17条、第21条

★★★风险39:员工离职导致商业秘密泄露

阐释说明:多数企业都会发生员工离职的情况,而涉密岗位员工一旦离职后,企业的商业秘密极有可能因此泄露。现如今,公司的客户资料、经营策略、高新技术等信息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但随着企业间竞争加剧,通过引进竞争对手的员工来获取对手的商业秘密,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成为一种惯用的手段。如果涉密员工在离职时带走原公司的资料(包括工作文件、技术资料等电子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为自己求职加薪充当砝码,企业有可能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1)企业在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与其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条款,或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避免其离职后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2)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保密教育

(3)对员工电脑中涉密文件进行加密处理,或者做出能追查到信息泄露源头的特殊技术处理。

法条链接:《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4条

★★★风险40:企业日常经营保护商业秘密不力

阐释说明: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一旦经营行为不规范,极有可能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尤其在申请专利过程中易产生复杂的法律风险:申请专利的过程中需公开技术秘密,容易被他人通过专利申请检索获取关键信息,进行模仿利用。实践中,申请者往往尚未取得专利权,在市场上就已出现同类产品,使得企业技术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

防范措施:(1)在商业合作接待时,注意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在国内外合作伙伴考察、参观本企业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可能涉及商业秘密的敏感区域。需要对涉及商业秘密的生产制造工艺进行演示、讲解的,可以要求来访者签订保密协议。

(2)在签订业务合同时,要加强商业秘密保护。业务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都可能涉及企业的供销渠道、技术信息等商业秘密。在双方签订合同时,可通过约定保密条款,要求对方不得将涉及本企业商业秘密的合同内容向任何第三方披露,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从而达到保护商业秘密的目的。

(3)在技术转让合同中,要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如对合作对象进行必要审查;了解技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市场价值;技术合同设定担保时的注意事项;对技术可行性进行综合考察与研究。

(4)企业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技术公开范围的大小、是否涉及核心技术秘密、是否容易被模仿等因素,最大限度地防止技术信息的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