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梅河口年鉴2021: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梅河口年鉴2021: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摘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形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牢牢抓住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机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三三四四五五”战略布局,实现了全面建成中等城市目标,完成了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梅河口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时期。

“十三五”以来,梅河口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形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牢牢抓住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机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三三四四五五”战略布局,实现了全面建成中等城市目标,完成了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梅河口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时期。

(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圆满完成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目标任务。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级党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报告会、研讨班、培训班,面向基层开展宣传宣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梅河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相继召开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牢牢把握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机遇,完善形成“三三四四五五”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建设,构建“两城三区”城市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梅河口特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12月16日,中共梅河口市委八届八次全体会议召开,图为会议现场 (市委办公室 提供)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实力领跑全省、蝉联全国百强。紧扣经济中高速增长、对标全国先进水平“两条工作主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10%左右速度增长,连续6 年获得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第1 位。经济总量翻一番,达到300 亿元;财政收入翻一番,达到35 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达到60 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增加12 万人,达到42 万人,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荣获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营商环境和绿色发展5 个“全国百强县市”称号。今年,我们以东北第一、全国第六的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受到国家通报表扬;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被评为“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

(三)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贯穿“十三五”发展始终,成为项目集中建设、加速释放的最好时期。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以有效投资稳企业、稳经济、稳增长。成功引进四环制药、步长制药、紫鑫药业、鲁南制药、天衡药业、中科北方、中如建工、世基集团、恒大集团、碧桂园集团、红星美凯龙、国投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泰国正大集团、新加坡三达膜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发展,建设了一批对现代化城市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重大工程。推进块状经济发展,历史上首次打造了4 个百亿级项目集聚平台。投资200 亿元、占地10 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城,成功引进20 户优质企业落户发展;投资105亿元、占地2.14平方公里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拉动服务业快速增长;投资100 亿元、占地2.5 平方公里的教育小镇,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加速聚集;投资100亿元、占地2.5 平方公里的世基啤酒生态小镇,旅游服务影响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市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4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0 亿元,域外投资超过8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四)推进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出台《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由每年10亿元提高到20亿元,主导产业经济贡献率达到65%。医药健康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纳入全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经济总量占全省20%。四环集团累计投资80 亿元,建设胰岛素、固体制剂、特医食品、危废处理等项目,在梅企业达到9户;步长制药累计投资50亿元,异地新建谷红药业、天成制药等项目,在梅企业发展到4户;天衡药业和鲁南制药投资15 亿元建设医药研发和药品生产项目;紫鑫药业、吉药集团、恒金药业、万通药业等企业不断扩大投资,医药健康产业形成药物研发、药品生产、医疗器械、医学教育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食品加工产业形成规模发展态势。规上企业发展到83 户,产值达到180 亿元。开工建设总投资22 亿元、占地1200 亩的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打造东北餐桌食品生产基地;阜康酒精与国投集团重组,成为亚洲最大的食用酒精生产基地;研发推广“梅河精酿”系列产品,重新打响梅河啤酒品牌;投资5.3 亿元实施纳德国际和弘越果仁深加工项目;梅河大米荣获“中国自主品牌”,梅河口被评为“中国皇粮御米之乡”。商贸物流产业形成新市场格局。建成维港城、凯购城、欧亚购物中心、居然之家、青田进口商品城等商贸设施。投资60 亿元建设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双Mall购物公园;投资2.3亿元建设海鲜批发市场,让市民享受到与沿海城市同质同价的优质海产品。投资3.2 亿元建设电商产业园,打造“梅河臻品”区域公共品牌,我市被评为全国农村电商十佳典型县市;冷面线上销售额达到3.5 亿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小冷面”做成了“大产业”。现代服务业形成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了总投资300 亿元、占地12 平方公里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涵盖医疗健康、文化体育、教育教学、生态旅游、商贸休闲、高端服务业“六大板块”的新经济业态。新建总投资100 亿元的世基啤酒生态小镇,投资27 亿元建成会议会展中心、江诚建国饭店、睿荷温泉酒店、亿隆国际酒店、白玉兰酒店以及爨街和海龙湖公园等配套设施;举办消夏避暑节、啤酒节等促销活动,年吸引域外群众休闲旅游超过500 万人次,梅河口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先进地区。

(五)社会事业实现现代化,建成具有明显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三个中心”。全面建成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区域医疗、教育、文体“三个中心”,为梅河口市及周边区域群众提供更高层次的公共服务。区域医疗中心。投资40 亿元的康美医疗健康中心全面投入运营,开工建设投资2.5亿元的天宝精神康养中心,全市医疗床位数量增长一倍,达到4200 张,每年域外到我市就医患者超过10 万人次。区域教育中心。引进东北师大、吉林师大、延边大学和阳光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启动建设教育小镇,北大文学校正式开学,第五中学、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成立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吉林省县域第一所高校。区域文体中心。投资15亿元建成文化中心、体育公园和万人体育场,举办欧洲维纳斯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好声音之夜以及国际半程马拉松、四国篮球邀请赛、全国乒协杯联赛等国际国内文艺演出和赛事活动。引进本山传媒,建设全国第10 个“刘老根大舞台”。梅河口已经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体活动集聚区。

(六)深入实施名城创建工程,建成公园城市、花园城市、精致的客厅城市。坚持把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理念贯穿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城市管理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梅河口成为吉林省著名、东北闻名、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城市。形成现代化城市格局。推进政务、经济、文化、生态“四大板块”建设。政务板块,形成以政务中心、会议会展中心为核心的服务中心。经济板块,形成以工业新城为载体向东发展的产业集聚中心。文化板块,形成以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教育小镇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态板块,形成河湖连通生态水系与海龙湖、南山生态城相呼应的生态空间。打造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坚持“大生态、大环境”理念,累计投资30 亿元建设海龙湖公园、人民公园、山水公园等8 个主题公园和36个城市花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7%,绿化面积达到25 平方公里。投资15 亿元,建设35 公里“三纵三横”城市生态水系,呈现“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画卷。具备现代化城市功能。累计投资200 亿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工业新城配套工程和重点市政工程,全面改造主街主路,新建东环桥、华阳桥、普阳桥3 座跨河大桥。恒大集团、碧桂园集团、翰林文化、兴佳地产、江诚建工、龙湖集团开工建设了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和星级宾馆,梅河口已经成为具备承载100 万人口能力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七)高起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环境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六大任务”,农村人居环境和乡镇财政实力显著提升,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连续3 年在我市召开。打好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场硬仗。开展垃圾、厕所、污水、农民生活方式、农村柴草垛堆放“五大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6万户,被确定为国家级农厕改造示范点;农村柴草垛整体搬迁、集中堆放,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投资5.5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17 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投入1.6亿元实施“百村示范”工程,150个行政村成为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绿优米、棚膜经济、休闲农业、食用菌、果仁等七大产业基地。投资20 亿元建成梅河大米、平地参、有机肥、光伏发电、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投资7.3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2.5万亩,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以上,在全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评比中位列第1名。乡镇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在全省率先实行乡镇财政收入地方留用部分全额返还政策,50%乡镇财政收入达到千万元级以上。

(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城乡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提升。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坚持“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召开24 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8 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摸清底数、第一时间封闭管理、第一时间集中隔离、第一时间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在全省率先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决战收官脱贫攻坚。实施“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推进“十个全覆盖”重点任务,在全省率先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全市16 个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2222 户、4085 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困难群众保障水平达到省内一流,分别达到每人每年7200 元和4140 元,低保户重大疾病救助政策受到国务院表扬。城乡居民医保全面并轨,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累计投资190亿元,有效落实53 件民生实事。投资64 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棚户区居民超过2 万户,改造农村危房4867 户;投资3.6 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城乡困难群众住房和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开展海龙水库水源地保护行动,依法收回侵占耕种湿地1.2 万亩,水源地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封闭管理。投资1.5 亿元建设公交车首末站和出租车之家,建设25 个智能化封闭式公交驿站,新增125 辆新能源公交车,开通3 条免费公交线路,开设市民食堂,为群众提供便民优质服务。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实力考评中排名第1 位,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创建国家高新区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城市管理体制等180 项改革任务,“放管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对口合作取得重大成效,成为吉浙两省对口合作标杆典范。

(九)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创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深化乡镇、街道扩权赋能,新建100 个党群服务站,基层治理“四个一”活动模式在全省推广。打造全省一流的市级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实现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文明斑马线”“一袋牛奶的暴走”等文明实践活动3200 余次,被确定为国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完成人大、政协省直管体制调整,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民族、宗教、侨务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扫黑除恶成效社会测评居全省县(市、区)第1位,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进入全省领先行列。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县级城市排名第18 位,列东北第1 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加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态度严查快结违纪违法案件,有效遏制“四风”问题;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发现和整治了一批影响我市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强有力震慑。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显著提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稳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正在形成。

盘点“十三五”,我们无比自豪!展望“十四五”,我们信心百倍!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十条经验”: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发展信心。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这是引领我们做好梅河口工作的旗帜。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初心使命。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力度,把干事创业的成就感体现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让城乡群众切实感受到工作生活在梅河口很自豪、很幸福,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找准发展道路。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探索出一条符合梅河口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必由之路。四是必须坚持把握国家和省政策导向,寻求发展机遇。牢牢把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发展机遇,用足用好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新定位政策措施,这是我们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任务的有力支撑。五是必须坚持“三三四四五五”战略布局不动摇,坚定战略方向。“三三四四五五”战略布局为完成扩权强县改革、开启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新征程奠定了思想基础、发展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梅河口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创造性实践。在新发展时期,必须保持坚定不移走下去的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恒心,这是我们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六是必须坚持“六个有利于”工作标准,破除发展阻力。只要有利于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只要有利于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只要有利于加快新动能培育和壮大、只要有利于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只要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只要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就要敢于闯、敢于试、敢于改,这是我们干工作、抓发展的重要原则。七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保持发展活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创新发展为动能,实施一批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发展新格局,这是我们实现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八是必须坚持和弘扬七种“梅河口精神”,凝聚发展力量。发扬拼搏奋斗、敬业奉献、敢为人先、担当务实、争创一流、开放包容、只争朝夕的梅河口精神,保持当年建设、当年竣工、当年投入使用的梅河口速度,展示开放、现代、舒朗、大气的梅河口形象,这是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创造奇迹的核心力量。九是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市,维护发展环境。深化法治梅河口建设,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使公平正义成为全市人民的切身感受,这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十是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强有力集体。市委切实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市政府狠抓落实,市人大、市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营造出市级领导示范引领、各级班子步调一致、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良好政治生态,这是我们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以上这些,是梅河口改革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弥足珍贵,对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