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及验证

我国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及验证

【摘要】:表6-17模型中假设的验证情况续表我们的研究主要讨论组织结构变革及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其中主要集中讨论了四部分的内容,包括:市场导向、战略导向和高管团队社会整合作为前因变量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以往研究中的相关结论,为后续研究的展开也奠定了基础。

实证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我们关于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研究假设。21个假设中有17个得到支持,4个未能得到支持。表6-17列示了论文模型中所提假设的验证情况。

表6-17 模型中假设的验证情况

续表

我们的研究主要讨论组织结构变革及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其中主要集中讨论了四部分的内容,包括:

(1)市场导向、战略导向和高管团队社会整合作为前因变量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虽然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有学者指出以市场导向、战略导向和高管团队社会整合为代表的前因变量会影响到组织内部的创新活动,但是本研究则具体阐述了其对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同时,还对组织结构变革基于纵向分工和横向合作的维度划分,进一步丰富了以往的研究。基于以往的文献研究,我们归纳出市场导向、战略导向和高管团队社会整合会对组织结构变革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了具体阐述。在假设推演中,我们提出市场导向、战略导向和高管团队社会整合会分别影响到组织结构中结构差异化和跨职能协调,共6个假设。实证研究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我们提出的研究假设。因此,可以看到当一个企业开始推动组织结构变革活动时,必须根据市场信息来进行分析,同时完成对战略导向的认知,并基于高管团队统一的认识,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此项创新活动。同时,在组织结构变革活动中,既需要考虑在纵向上需要通过结构差异化来形成具有专业化技能和职能的相关部门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和确定目的;同时,也需要在横向上通过跨职能协调来打破部门间的壁垒,推动资源重组来形成组织合力以共同参与到组织创新活动中。

(2)市场导向、战略导向和高管团队社会整合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有学者从市场导向、战略导向和高管团队社会整合等方面来探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研究则基于以往的研究分析了这个正向影响关系,并提出3个研究假设。实证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我们所提出的假设。这也表明,如果企业能更好地面对市场,探索和挖掘其中所存在的机会,则可以更好帮助企业提升相关的业绩。同样,企业在不同的发展历程中,其战略目标也会存在变动和选择,为此企业必须具有明确的战略导向来调整随后的活动,这样可以帮助企业随时对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进行有效修正,进而获得相应的绩效。高管团队既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最高决策者,也是企业资源的实际控制者。虽然高管团队内部可能因为成员个体特征而导致异质性,但是如果社会整合程度较高,则会在战略决策制定和执行,资源整合和再配置上取得完全的一致性意见,进而推动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从而获得企业绩效。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以往研究中的相关结论,为后续研究的展开也奠定了基础。

(3)组织结构在市场导向、战略导向和高管团队社会整合与经营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虽然以往的研究已经提出,存在“市场导向、战略导向和高管团队社会整合——创新——经营绩效”的逻辑,但是对于创新的具体内容和内涵则存在不同的认识。在本研究中,我们以组织结构为研究对象来具体探讨了以结构差异化和跨职能协调为内容的变革活动,并就此提出了6个假设。在实证研究中,有4个假设得到了支持,2个假设未能到支持。通过对支持假设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基于对外部市场动态变化的认识,企业会考虑如何与外部市场需求实行有效对接,并按照专业化要求对相关的组织职能要求进行配置,使其各自承担相应职能。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充分利用所控资源,可以有效地提升经营绩效。在战略导向的作用下,企业会考虑正确分析战略活动的制定、修正和执行,然而任何战略活动都离不开不同部门的意见和协调支持,跨职能协调则可以帮助打破部门间壁垒,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流动,帮助企业以合力来推动战略活动的有效执行,从而提升经营绩效。高管团队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各管一块,在推动组织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相关业务职能部门的重新架构,也必然会牵连到高层管理者的权力、利益等客观因素。如果高管团队能具有更高的社会整合度,则能对创新变革活动取得一致性意见,这样他们既会积极参与到组织部门的专业化设置变革活动中,还能积极调动自己所管辖的相关业务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从而使得价值链活动顺畅进行,实现经营绩效的提升。

在我们的研究中,也提出“跨职能协调在市场导向与经营绩效之间承担中介作用”和“结构差异化在战略导向与经营绩效之间承担中介作用”两个假设。然而实证研究却未能支持我们的假设。关于第1个假设未能获得支持的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是在出版业企业向市场化经营转型的过程中,虽然开始了组织内部构架的调整变革,并按需求相继建立了一些专业化的业务职能部门。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可能是出于追求部门利益的考虑而并不愿与其他的部门分享资源和信息以实现协同开发市场资源。同样,一些企业在对部门业绩进行考核时,也未能完全注意到需要将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作为考核指标来加以执行。此外,由于很多出版企业还处于“建制”和“转制”的复杂态势中,并导致在面向市场时还暂时无法通过制度来打通部门间壁垒,这也导致在经营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关于第2个假设未能获得支持的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高层管理者都是将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活动来加以认识和理解的,所有的战略活动的规划、制定和执行,都需要从企业全局来加以考虑,而将各部门仅仅作为战略的低一层面因素,即部门利益必须服从企业整体利益。即便是由于部门的专业化技能提升而在相关节点实现优化并提升了绩效,但是由于未与其他部门形成一致性,导致这种整体性绩效优势未能体现出来。

(4)环境竞争性对市场导向、战略导向和高管团队社会整合与组织结构之间的调节作用。关于环境在组织之间的互动性,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确认;但是,对不同的环境情境下,市场导向、战略导向和高管团队社会整合是如何推动组织变革的,则很少进行讨论。在本文中,主要是对组织结构中的结构差异化和跨职能协调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6个假设。根据实证研究,其中有4个得到了支持,2个假设未能得到支持。通过对得到支持的假设的分析,可以看到在高度竞争环境中,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这也要求企业必须考虑如何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动来加以自我调整。推动组织结构变革,则可以更好地与市场形成良好对接。通过形成专业化业务部门,各部门可以针对自身职能和所长来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解读,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各部门间的协作也可以更好地调动资源来应对市场环境中需求变动情况。在高度竞争环境中,企业需要集中所有力量来修正战略,这就要求必须打破部门间的壁垒来推动创新活动。同时,各部门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也更容易形成整体合力来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如果此时推动业务结构流程,则打破了以往所形成的管理模式,且在流程重构的过程中也需要消耗一定的企业资源。此外,还会使得员工人心惶惶而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我们在研究中,提出了“高度环境竞争情境下,战略导向能更有效推动结构差异化”和“高度环境竞争情境下,战略导向能更有效推动跨职能协调”两个假设。然而实证研究却未能支持我们的假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现在很多出版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向市场化经营的转型,但是在企业战略规划、制定和执行上还是属于初始阶段,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可行的战略发展目标,一旦面对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则将战略规划放到一边,更多的是强调如何使企业生存下来。因此,也出现了在实践中对战略的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