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学者研究了组织变革的原因。Kast则认为,组织变革一般是由其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组织变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组织变革的理论模型,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变革任务。Kast则认为组织变革过程应重点关注审视状态、觉察问题、辨明差距、设计方法、实行变革以及反馈效果这六个阶段。只有做好以上六个阶段的工作,组织变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2025-09-29
企业战略不是为了营造出暂时的竞争优势,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竞争优势的延续(Ireland,Hitt&Sirmon,2003),而所有战略决策的出发点则是企业战略导向。战略导向所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而未来的发展需要立足于现在(Abell,1999)。任何企业都是在变动的外部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这也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明确的战略导向来引导随后的创新活动,并不断地去针对这些变动来对企业战略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动。
组织结构会将组织内员工间的互动、沟通、讯息的传递以及权力关系的确立予以制度化(Hall,1987),主要反映了企业所做的具有价值基础的抉择(Quinn,1988;Zammuto&O’Connor,1992),其中会涉及到组织内部不同部门的工作任务如何正式地划分、归类和协调。在明确的战略导向引导下,企业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具体职能分工以及为了完成相对应的战略任务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源。Hambrick(1983)也指出,战略导向反映了组织如何经营业务的管理哲学,决定了组织整合资源的能力和方式(Day,1994)。战略导向引导下的资源配置又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变革,才能促进企业形成适应外部环境的结构模式,并塑造内部制度、流程与惯例。
在战略执行过程中,企业会将战略任务目标细化为若干单元,即将企业的整体战略划为若干战略实施活动单元,从而组成了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框架。同时,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还会进行不断的修正工作。例如,当企业开始制定战略来塑造其市场竞争优势时,会将其明确为具体的策略,并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以协调组织活动达到最佳优势(Daft,1995)。在此过程中,企业可能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调整活动来有效执行战略,逐渐适应或改变环境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从而提升利润和财务绩效,并塑造出自身的竞争优势,指导企业获得卓越绩效(Gatignon&Xuereb,1997)。例如,不同企业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模式,既有偏向机械式的,也有偏向有机式的,其核心在于不断地进行试错性调整来形成较为优化的运营模式,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假设:
H12:结构差异化在战略导向与经营绩效之间承担中介作用。(https://www.chuimin.cn)
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如果组织结构出现惰性并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时,则企业势必会推动相应的战略变革活动,这也直接会导致组织结构发生重构(陈传明,1999;刘海建,2004)。因此,可以看到企业战略的调整会直接关联到组织结构的变革。虽然企业会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来重新设计和组织相关的作业流程(Davenport,1993),不过,其中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部门之间的重新协调和整合来推动流程的进一步优化,而并非仅仅是为了相关部门功能的重新定位(Hammer&Champy,1993)。Daft(1999)认为,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调整需要考虑打破常规性作业流程,使得多个部门能同时参与到多样化工作流程中,从而满足于不同情境的要求。Champy(2002)也指出,当组织将自身工作、业务流程与其他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对接时,如果所有的业务和职能部门都能协调整合,将会有效地蜕变成一家新的多功能企业,从而实现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在跨职能协调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整合工作流程,将原本被部门分离的专业化工作压缩成一个完整的任务体系;同时,根据组织战略任务的变动来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强化部门间的业务关联性,使得组织的运营效率达到最高水平,从而获得收益(Klein,1994)。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假设:
H13:跨职能协调在战略导向与经营绩效之间承担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有不少学者研究了组织变革的原因。Kast则认为,组织变革一般是由其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组织变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组织变革的理论模型,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变革任务。Kast则认为组织变革过程应重点关注审视状态、觉察问题、辨明差距、设计方法、实行变革以及反馈效果这六个阶段。只有做好以上六个阶段的工作,组织变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2025-09-29
Child则将组织结构看作是企业用以达成目标的工具与方法之一。Child将组织结构划分为五个构面:专业化:功能与角色的专业化程度;标准化:遵循标准程序和规则的程度;正式化:订定各种程序、规则、指示和沟通的程度;集权化:依赖高阶层制定决策的程度;结构型态:如垂直幅度、组织的层级数。然而,需要认识的是,组织维度的划分必须结合组织结构的特性和内涵。......
2025-09-29
为了改变由于组织结构不适应市场和读者需求变化的情况,在出版社高层特别是社长的推动下,BL出版社开始实施建立相对分权的事业部组织结构(M型)。这一时期BL出版社形成的事业部制(M型)组织结构如图3-4所示。BL出版社引入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不同的责任中心的主要职责,设置不同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
2025-09-29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安全是实现文化安全的核心。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安全与管理领域的研究,北京印刷学院组织一批从事文化产业安全与管理研究的相关骨干教师,集中编写了《文化产业安全与管理》丛书。《文化产业安全与管理》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安全与管理博士层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资助。《文化产业安全与管理》丛书编委会2014年10月......
2025-09-29
Meyer和Rowan认为,组织并不仅仅是技术性或复杂关系模式的产物,同样也是文化规则理性化的产物。例如,Williamson提出,组织规模的扩大,导致了组织的协作成本和内部代理成本的增加,这是企业组织结构从U型组织向M型组织转变的根本原因。组织结构关系是组织理论家和实际管理者研究的基本对象。Scott在《组织理论》一书中指出,外界环境、技术的复杂性以及组织边界对组织结构存在着影响。......
2025-09-29
目前,已经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工作的出版社有528家。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企业均采用直线职能制或事业部制,这两种组织结构形式的决策相对集中,比较适合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2025-09-29
结构差异化主要强调在组织结构中所存在的分工情况,而跨职能协调则强调组织结构中所存在的协作情况。本研究采用了通用的市场导向、战略导向、高管团队、组织结构变革以及组织绩效等变量的量表,并用源自出版企业的数据进行验证,之后对量表进行了修正。并在中国背景下对西方组织理论及其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了修正,为中国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问题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09-29
从管理实践的视角来看,组织结构及其调整是出版企业管理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有的出版社在原有的直线职能制的基础上,增设一些机构,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或者删减掉一些原有的典型的事业性质的部门。有的出版社把直线职能制调整为事业部制,采取模拟分权的形式,以所涉及的图书业务领域为基础,打造专门的事业部或者分社,以加强对相应的图书市场的开发。然而与职能部门的永久性存在不同,项目组织一般是临时性的。......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