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市场导向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导向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种衡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绩效指标。在Narver和Slater,Jaworshki和Kohli等人的研究中已经开始探讨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以往的研究也显示市场导向同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关系。本研究则更注重在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国有企业的市场导向对经营活动的影响。基于市场导向,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关注客户价值的持续创造。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假设:H3:市场导向能有效获得经营绩效。

所有组织活动是否有实际意义最终都会落实在组织绩效的评价上。对组织绩效的衡量也涉及多个构面,学者们一般也会根据研究内容的需求而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和取舍。例如,既可以基于时间维度的考虑划分为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也可以基于平衡计分卡而分为利润绩效、运营绩效和客户绩效等。同样,测量方式也会因为衡量构面的不同以及组织形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最终导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针对不同企业可能存在的业务经营内容、产业和所有制差异,也都会有与其特征相适用的差异性衡量方式。从常规的绩效测量来看,大部分学者一般是将组织绩效的测量分为两大类,即客观测量和主观测量。在客观测量方面,学者们通常使用财务性质的数据来衡量组织的绩效表现,例如ROA、ROE、收益成长率等,包括资产报酬率(或投资报酬率)、本益比、税前盈余等。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种衡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绩效指标。而在主观测量方面,则通常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例如,成长率、产品活动情况、市场占有率、顾客保留率、顾客满意度等,这可以作为与同行业企业及本企业历年的经营绩效情况比较的基准。通常这些数据是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产生的,但是很容易出现因为问卷的质量、语气、调查氛围等因素导致难以收集到合适数据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企业经营者来说,基于商业敏感或保密的考虑,可能不愿意透露企业业绩的具体数字(Dess&Robinson,1984)。这也就导致在具体化、明确化的程度上可能不如绝对性的财务指标那么客观。目前,大部分学者还是更多地采用多项指标来评估组织绩效。例如,以资产回报率、销售成长、新产品成功等因素作为衡量指标,或者以市场占有率等作为衡量指标。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出版企业,其特殊性在于经过“改制”和“建制”的制度性改革后,开始面向市场来完全从事自主经营活动。因此,在出版企业实践运营中,衡量其是否能够向市场化经营成功转化的标尺,主要考量出版社经营绩效的总体表现。基于以上综合考虑,本研究采用经营绩效的方法来衡量出版企业的组织绩效。

在Narver和Slater(1990),Jaworshki和Kohli(1993)等人的研究中已经开始探讨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以往的研究也显示市场导向同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关系(Han,Kim&Srivastava,1998;Slater&Narver,1994)。如果企业能合理有效地执行市场导向,则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绩效(Jaworski&Kihli,1993;Slater&Narver,1994)。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在西方社会情境下进行的,对于转型经济社会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则更注重在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国有企业的市场导向对经营活动的影响。在以往的发展历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开始的包产包销,到后期的自己寻找市场来促进发展,而所有这些变革的核心都是基于市场导向来实现的。

市场导向是由市场中的客户和竞争等多种因素推动的,更多强调的是对于最终价值实现的综合考虑(Day,1994;Narver&Slater,1990)。市场导向主要关注企业如何从外部市场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来确定现有的发展战略,进而主导企业的业务活动(Day,1994;Gatignon&Xuereb,1997)。基于市场导向,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关注客户价值的持续创造(Slater&Narver,1994)。Kohli和Jaworski(1990)与Narver和Slater(1990)提出,企业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市场来进行的,而市场的核心是客户,因而,出于对客户需求的满足企业会不断地进行调整。Deshpande和Farley(2004)指出,在中国,企业的活动还是围绕着市场来进行的。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企业必须发展出基于市场为核心的战略来引导日常的经营活动和行为(Peng,2003;Zhou,Yim&Tse,2005)。同时,作为一种隐形能力,市场导向可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源泉来推动获得相应绩效(Narver&Slater,1990;Jaworski&Kohli,1993;Deshpande,Farley&Webster,1993)。例如,当企业能够很容易地对现有市场信息、目标客户需求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时,就能不断对经营活动进行调整,进而适应可能存在的需求变化。企业内的部门也会通过不断地在与客户交流的活动中发掘、利用潜在的关于客户的相关信息,并在组织内部通过合适的方式来进行知识互动,例如,通过组织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该知识在组织内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为更广泛地满足现有的和未来的市场需求而创造价值(Zhou et al.,2005;Kohli&Jaworski,1990)。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假设:

H3:市场导向能有效获得经营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