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及经营绩效分析

我国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及经营绩效分析

【摘要】:目前,已经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工作的出版社有528家。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企业均采用直线职能制或事业部制,这两种组织结构形式的决策相对集中,比较适合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1.我国出版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80家(包括副牌社33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社13家),地方出版社360家(包括副牌社20家)。2011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69523种,总印数77.05亿册(张),总印张634.51亿印张,折合用纸量149.11万吨,定价总金额1063.06亿元。目前,已经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工作的出版社有528家(新闻出版总署,2012)。

近10年,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出版业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各主要产业指标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如表3-2和图3-1所示。

表3-2 2002~2011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02~2011年)

图3-1 2002~2011年中国出版业主要产业指标增长情况图

2.我国出版社组织机构设置的基本情况

詹正茂和夏淼(2005)等通过互联网对2005年我国568家出版社进行资料收集,有内部机构设置说明的有211家,其中明确列示了组织机构的出版社有163家。通过对这163家出版社的组织结构状况进行分析,大致了解了我国出版社内部机构设置的整体状况。如表3-3所示。

表3-3 出版社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作者加工整理

可以看出,作为主要的业务部门,几乎全部的出版社都设置了编辑部门,负责图书的编辑加工以及审校工作。同时,不同的出版社根据情况设立了美编室(装帧设计室),负责图书的版式设计、装帧设计、封面设计等工作;审读室主要负责审读全稿,以避免出版社的图书出现政治问题或者意识形态的问题,审读室普遍在大众社科类出版社里设置。作为图书物质载体的加工部门,出版部主要负责出版社的印制加工工作,包括采购纸张、选择印厂、控制质量和进度,以及时完成出版社图书的印制工作。虽然目前大部分出版社已经把印刷厂独立出去,成为自主经营的企业主体,但仍有少部分出版社保留了印刷厂。从发行部门的设置情况看,由于发行部承担着图书销售、物流及销售后勤(信用管理、订单处理等)工作,目前,各大出版社仍然保留有发行部门。只是有的出版社在原有发行职能的基础上,加上了市场研究、分析和推广等职能,原有的发行部也改称营销部或者市场发行部。有的出版社则在发行部之外,成立了专门的市场部,负责市场分析和市场推广。还有的出版社成立了信息部,专门收集市场和渠道信息,以便更好地做好发行工作以及图书的选题策划工作。

从职能部门来看,我国出版社内部的职能机构如人事部、财务部、战略规划部等部门的职能相对弱化,甚至有不少出版社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相关工作或是由组织中更低级别的机构来承担,或是由几个具体的岗位专门从事这些工作,也可能成为某些岗位工作职责中的一部分。比如大部分出版社没有成立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大多由出版社的办公室来承担,主要完成基本的人事工作。但从总体来看,随着出版集团的陆续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出版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已经是较大规模出版社的必然选择。

3.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多数出版企业能够适时调整内部机构,建立与市场竞争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当然,客观来看,由于出版企业转企改制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间尚短,再加上长期受计划体制的影响,出版社在组织结构的设置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门的业务边界不清晰。

从出版企业目前的组织结构来看,出版社下设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不是特别明确,特别是编辑部门的业务边界不清晰。由于教材具有较高的利润率,因此,不同的编辑部门都会选择出版教材类或教辅类图书,这直接影响到出版社各编辑部门的业务边界。此外,由于大多数出版社还出版接受作者资助的研究成果或专业图书,经常是作者联系到哪一个编辑,就由该位编辑作为责任编辑,完成图书出版。这类图书的出版,对出版社内部编辑部门之间的业务边界的冲击更为明显。

(2)专业分工不合理。

从出版社的组织机构设置情况也可以看出,出版社内部的专业分工不够明确。比如,虽然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都属于编辑的范畴,但其主要的工作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有较大的不同。但大部分出版社仍然没有设立专门的策划编辑部,甚至也没有专门的人员从事选题策划的工作。再比如,装帧设计是一个创意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出版社内部的美编人员,由于专业水平有限,很难有很好的图书装帧创意,如果把这项工作外包,反而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避免出现出版社内设美术编辑创意的单调性,增加图书装帧设计的多样性。出版社可以通过制定装帧设计服务提供商的选择与管理标准,对服务提供商进行定期评审,控制外包质量。

(3)权力相对集中于最高层。

在目前的状况下,出版社的权力过于集中在出版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这容易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高层领导管辖范围过宽,整天疲于应付日常的管理事务,根本无暇顾及出版社的长远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另一方面,中层管理人员只是上级命令的下达者以及下级信息的收集者,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源,很难有力地实施和推动管理活动,同时也影响到了中层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本位主义严重。

由于出版企业大多推行了以事业部或分社为主体的绩效考核制度,各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都承担着一定的考核指标,而且考核情况与年底的绩效奖金以及部门领导的晋升密切相关,再加上出版企业在组织结构设计上缺乏足够的横向沟通机制,这就容易造成组织内各部门以各自目标为中心、各行其是的后果,增加了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运作。

(5)组织的环境适应性不强。

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企业均采用直线职能制或事业部制,这两种组织结构形式的决策相对集中,比较适合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读者需求和阅读习惯趋于多样化,再加上企业发展过程中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组织结构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版企业经营运作的灵活性。此外,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机制,难以开展横向协调活动。因此导致发行部门对读者需求的分析和编辑部门确定的选题难以匹配,出版企业无法做出快速反应,以创造性地满足正在变化的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