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典与新兴组织理论解析,影响我国出版企业的结构变革与绩效

古典与新兴组织理论解析,影响我国出版企业的结构变革与绩效

【摘要】:古典企业组织理论研究了“职能工长制”、“直线职能制”以及“科层制”等组织结构形式。Weber认为,组织应是一个官僚结构。Coase将企业组织视为“一组相互联结的契约关系”,这对企业组织边界概念的产生有积极的意义。Barnard从社会系统的视角出发,重点研究了组织管理工作中的领导和决策问题。随着各学科不断地向组织管理学渗透和相互借鉴,一大批新的组织理论观点不断涌现并逐渐成熟。

不同的学者对组织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巴纳德认为组织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协作系统,主要包括3个基本要素,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以及信息交流。韦伯则将组织定义为“一种通过规则限制外来者进入的社会关系”。这个定义强调了组织是一个由规则组成的制度体系。古典企业组织理论研究了“职能工长制”、“直线职能制”以及“科层制”等组织结构形式(Taylor,1911;Fayol,1916;Weber,1910)。Weber(1910)认为,组织应是一个官僚结构(Bureaucracy)。具有如下特点:(1)明确地划分各种职务和权力等级。(2)分工明确,专业性强。(3)以明确的规章制度协调员工的行动。(4)不考虑人情社会因素及个性因素的影响,奖励或惩罚完全依制而行。(5)主要根据员工的技术能力进行员工的选拔和晋升。最初的企业采用的是原始直线型组织结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不少大企业采用以职能划分部门为基础的纵向一体化组织结构,即U型结构和H型(控股公司)组织结构模式。通用公司发现了U型结构的弊病,在公司内部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并率先开始了M型(事业部)组织结构形式的尝试。U型、H型和M型组织结构模式都以机械科层制组织结构模型为基础。Urwick和Gulick(1937)在《管理科学论文集》中系统整理了古典企业管理理论,集中反映了如何开展正式组织的结构设计,以及如何提高组织效率的问题。Coase(1937)将企业组织视为“一组相互联结的契约关系”,这对企业组织边界概念的产生有积极的意义。Barnard(1938)从社会系统的视角出发,重点研究了组织管理工作中的领导和决策问题。以Simon、Drucker、Hall、Buffa、Koontz、Kast和Rosenzwig等人为代表的学者,也分别从不同学科角度发展了现代企业组织理论。随着各学科不断地向组织管理学渗透和相互借鉴,一大批新的组织理论观点不断涌现并逐渐成熟。例如,以汉南(M.T.Hannan)和弗瑞曼(J.Freeman)为代表的群体生态理论,阿尔瑞契(H.E.Aldrich)、普费弗(J.Pfeffer)的资源依赖理论,迈耶尔(Meyer)、罗万(Rowan)和祖克尔(Zucker)的制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