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实践意义及影响因素研究

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实践意义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从出版企业来看,现实环境要求出版企业必须推动组织结构变革,以不断增强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此外,通过对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正确把握现代出版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把握现代企业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不断推动组织发展。

在变化不断加剧的环境中,企业对组织结构的不断自我调适和自我更新显得尤为重要。从强调集权的直线职能制组织,到强调分权的事业部组织,再到强调扁平化的网络组织,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正在不断增强。正如Gardner(2000)在《如何防止组织衰败》中指出,虽然分工是组织的核心问题,没有科室与部门等的分工,现代组织就难以生存,但是组织机构的管辖权限是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的。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一般是为实现企业过去某一目标而设立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机构可能变得无效,它不但不能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甚至还可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企业的整体运作。他同时强调,确保内部机构的灵活性,是防止组织衰败的重要原则。阿尔温·托夫勒(1985)在《适应变革的企业》一书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为了在迅猛变革的环境中求生存,……提出一种思考企业活动的新方法:就是将企业分为‘框架’和‘组件’,组成高度灵活的结构,以代替传统僵化的部门结构。每个组织成员都是临时组合,可分可离的;每个单位与许多其他单位不仅仅有纵向联系,而且有横向联系;决策也像产品和服务一样,是因地制宜,而不是标准化。”

当前,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大多数出版企业和出版集团遵照新闻出版总署的改制要求,结合《公司法》相关规定,以建立规范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为目标,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以此为契机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和变革。因此,对国内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进行研究,可以归纳和总结出版业在组织变革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我国具有行业特色的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和基本模式,不但可以为出版企业今后更好地做好组织结构调整与变革提供理论指导,还能够为其实践提供相对系统的理论思考与具体的理论指导。

在现阶段中,我国一些出版企业转企改制工作刚刚完成,出版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总体来看,大部分出版企业仍然深受传统的计划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作思维的影响,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仍然相对落后,与现代出版企业的科学管理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图书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对出版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国出版企业尽快建立科学的经营体制、激励机制,快速提升资本运营能力,不断增强专业化水平,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这些都需要企业通过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推进组织结构变革加以解决。

组织结构变革是当今出版企业面对市场环境变化需要经常性做出的创新变革管理活动。组织结构调整,涉及到出版社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思想观念也相对保守,出版社的管理者不愿意打破习惯状态,出版社的组织结构通常保持相对稳定,几乎是数年甚至是十多年不变。然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图书市场环境中,出版企业需要在高管团队的领导下,对组织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优化与变革。通过对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研究,可以帮助出版企业和出版集团的领导层清晰、充分地认识到组织结构对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科学配置企业资源、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充分认识到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对于提升出版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企业只有创新组织结构并适时进行变革,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面对新环境强有力的挑战,反应迟钝甚至麻木,忽视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这就导致企业在新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弱,直接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从出版企业来看,现实环境要求出版企业必须推动组织结构变革,以不断增强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通过对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现状和发展特点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出版企业和集团下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尤其是为出版集团后续性组织结构建设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出版企业降低组织建设成本、少走弯路,并且帮助处于改革落后阶段的出版企业显现出组织结构建设方面的后发优势。此外,通过对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正确把握现代出版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把握现代企业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不断推动组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