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是在制订未来的计划,那么将更有利于他现实中的活动,使他对未来有自己的具体想法与行动计划。而忧虑只是因今后的事情而产生惰性。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仅是重要的,而且并不容易做到,再伟大的人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所以对于成功者而言,学会控制情绪是他们成功的第一步,而对于还没有成功的人而言,学会控制情绪是他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024-04-04
总是保持冷静
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棒的经理。他在许多公司担任董事职位,他的业绩记录也很出色,即使偶尔发生意外,他也能很快解决这些问题。在做出决定之前,他总是非常慎重地考虑各种选择,也包括合适的人选。他在同行中的专业地位和声望都很突出。他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为他在年轻时就遵循了一条简单的规则:无论形势多么危急,总是保持冷静。
他的座右铭是:商业只涉及数字,不包含情感。他坚信,无论是好是坏,情绪都会影响决策过程,改变一个清晰而合乎逻辑的结果,即市场和股东偏好的结果。他学会了在没有任何风险的情况下释放自己的情绪:家庭庆祝活动,他最喜欢的乐队的音乐会,独自在家看体育比赛。他的办公室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区域,他为此感到非常自豪。他认为他的思维是以数学为导向的,是理性而客观的,这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不仅自己坚持这个原则,而且也用来选择、评估和指导他的团队成员。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两个月前,他接到一个很重要的电话,通知他成为公司最高层首席执行官的候选人之一。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他一如既往地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这个消息。选拔新CEO的过程既漫长又富有挑战性,他需要保持冷静。他相信,把他带到这里的一切因素都会使他在下一个阶段取得成功。
该公司聘请了一家外部咨询机构来负责遴选过程。正如所料,这包括面试、测试、角色扮演以及与公司内外的不同人员的会面。在大部分的流程中,他觉得一切都很顺利。接着,最后的挑战来了。这个挑战包括一项任务:要求候选人为公司的大部分部门制订重组计划。他们将如何应对呢?他们关注的主要领域是什么?他们优先考虑的事项是什么?很明显,这正是股东们考虑的与公司有关的问题,他们希望确保新CEO能够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处理这项任务,把他所有的知识、经验和对项目的每个方面的冷静态度都运用到他的工作中。他指出市场变化导致了重组的必要性,评估了当前的公司结构需要做些什么,制定了新的目标和结构,还估计了预算,并制订了一个有效的实施计划。他甚至考虑了必须进行的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谈判,并替换或转移了现有的关键人员。这一切看起来干净利落、思路清晰。
当公司宣布他不是被选中的候选人时,他震惊了。更重要的是,他被告知,他在最后一项任务中表现不太好。这怎么可能呢?他所做的一切都要求照章办事,很有商业价值。他仍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反馈,特别是当公司表明,组织和个人应该明白,CEO的角色不是首席执行官,而是首席情绪官的时候。此外,当一位高级经理面对诸如重组计划这样巨大的挑战时,在所有的分析和计划中,都应该首先考虑他自己和其他人的情绪、态度和信仰。商业不仅仅是关于数字的。首先,是关于人的,因为人们在企业中处理了大量的数据,并做出决定(无论对或错)。其次,人们确实有情绪。管理者应该能够识别并利用情绪,以便对高要求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一事件发生后,他总是试图把情绪作为他自己和其他人的核心工作的一部分。他现在明白了,没有任何情况(无论是职业的还是个人的)不是由情绪主导或引导的。
人们曾经对人性有重大的误解。在中世纪之后,科学和文艺复兴思想的出现,将认知过程作为人类经验的顶峰,将情感置于动物的状态。“保持冷静”“不要情绪化”“你的反应过激了”,以及其他类似的一些短语,展示了我们现代社会对情绪的侵略性和敌对态度,它们自从出现以来就在管理科学的传统术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理论框架是由泰勒(1911年)、法约尔(1930年和1949年)和韦伯(1947年)等管理学专家命名的,主要的信息是:产生的情绪越少,决策就越好。但是人类能在没有情感的情况下生活、思考和行动吗?情感进化的残余物会削弱我们的理性思维吗?我们应该试着压制他们,使他们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吗?神经科学以一个绝对的否定答案回答了所有这些问题,而一个叫艾略特的病人的临床案例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
艾略特在30岁出头的时候,被诊断出大脑中线区域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肿瘤,推动了两个大脑额叶向上延伸。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后,艾略特恢复了健康,但其他方面出现了变化。虽然他能够理性地思考和合理地进行决策,但他的实际行为是反社会的,远远偏离正常轨道的。这一变化,以及在其他类似案例中观察到的类似的变化,引起了我们对情感在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情感在健康的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刻洞察。简而言之,它揭示了情绪至少和我们做决定时的其他大脑功能一样重要。没有情感的决定不仅是错误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2004年)在其开创性的杰作《笛卡儿的错误》一书中分析了艾略特的案例,还有19世纪著名的菲尼亚斯·盖奇的故事——他在佛蒙特州的一条新铁路上工作的时候,头骨被一根热棒穿透了。达马西奥,一个著名的神经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他在书中作了如下声明:“情绪的减少可能是非理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来源。”他令人信服地声称,当情感缺失时,人的思维与扭曲的行为会有一种反直觉的联系,这揭示了对健康情感的有力推理的复杂而强烈的依赖。
艾略特和医学史上的相似病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手术后的高级认知功能是完整的,但他的决策和行为导致了他与周围人的长期隔离。当对其感知能力进行测试时,包括过去的记忆、短期记忆、学习新知识、语言、算术、运动技能等,艾略特都表现得异常出色。他看起来是一个完全正常的人,他准备像其他人一样,每天完成自己的个人和职业任务。但他的实际行为对大家来说却都是灾难性的。一个人怎么能看起来完全符合逻辑地通过所有测试,但却在社会和个人生活方面表现得如此糟糕呢?为什么这是神经科学(米勒等,2008年)一再证实的现象呢?答案既简单又直接:在决策和行为中运用情感的能力与使用逻辑的能力一样重要,有时情感的能力甚至更为重要。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中,情感发展得更早,在做出选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脑作为我们头骨的最新补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来驱动和指导它的决定。艾略特、菲尼亚斯·盖奇和医学史上的其他案例中显示实际上因意外损害了他们的神经通路,给他们的选择消除了感情,这导致了长期的灾难性行为。在进行管理和商业决策时关闭你的情绪头脑,这不仅在神经方面不可能发生,还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决策中影响情绪的最大因素是道德。这是一种基于自己对他人可能产生的影响来权衡决策的能力。它与同理心很接近,因为它帮助我们分享了一个行为可以导致的感觉。情感神经通路(杏仁体系统和下丘脑-交感神经反应)受损的人不能使用他们的道德罗盘来指导他们的决策过程和行为,最终会为他们自己和他人做出错误的选择。事实上,对于那些没有能力使用同理心的人来说,有两种医学术语,因此他们只需要做出一些冷血的决定,而这些决定最终会对他们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使他们成为精神病患者或反社会者。乔恩·罗森(2011年)在其著作《精神变态测试:穿越疯狂行业的旅程》(The Psychopath Test: A journey through the madness industry)和在他之前的保罗·巴比亚克和罗伯特·黑尔(2006年)在其著作《穿西装的蛇:当精神病患者去上班》(Snakes in Suits: When psychopaths go to work)中,都认为精神病患者的可靠特征是缺乏同情心、悔恨心和仁爱之心。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都是传统学校、MBA课程和公司试图从未来的专业人士和管理人员中找出来的元素,试图提高他们的计算推理能力。我们是不是想让变态心理离开经理、领导和普通人呢?现代领导者需要摆脱这种陈旧的思维模式,并意识到基于神经科学的现实,让我们在公司和生活中变得伟大。
除了增强我们的决策能力外,情绪对领导也很重要,因为它们是激励的基础。“情绪”(emotion)这个英语单词的拉丁词根是“移动”(to move),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个词本身包含了“运动”(motion)一词。我们可能很少这样想,但实际上,“情绪”一词意味着情绪是我们所有行为的基础。没有情感,我们就会无所事事,没有动力去做任何事情。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咨询顾问和企业家,比如切普·康利(2012年)把情绪的能量和运动等同起来,或者如他提到的:“情绪是转换或改变你的生活的工具。”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促使我们采取行动,从一种情况中提升或恢复我们自己。伊莱恩·福克斯(2013年)详细阐述了这两种基本的大脑系统,认为它们解释了人类的许多行为。杏仁体,作为恐惧、紧急、回避、悲观的核心,使我们的大部分运动远离或接近实际情况。如果领导者和管理者想要获得更高层次的决策,那么,他们需要熟悉这些系统如何影响他们和其他人的行为。
情绪支配着我们的大脑。情绪通常分为三类:首先是我们在任何特定时刻感受到的转瞬即逝的情感;其次是那些长期存在的情感;第三,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情绪。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说,情绪风格更容易用来理解我们的大脑连接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
有关领导力行为学的文章
如果一个人是在制订未来的计划,那么将更有利于他现实中的活动,使他对未来有自己的具体想法与行动计划。而忧虑只是因今后的事情而产生惰性。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仅是重要的,而且并不容易做到,再伟大的人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所以对于成功者而言,学会控制情绪是他们成功的第一步,而对于还没有成功的人而言,学会控制情绪是他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024-04-04
把握情绪才能把握思想面对各种机会、诱惑、困境、烦恼的时候,要想把握自己,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思想,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抱持着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是好是坏而接受或拒绝。刘邦的超然心境和不凡举动,令项羽所想不到,以至无策回应,只能潦草收回此招。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战中,孟获便是一个深为情绪役使的人,他之不能胜于诸葛亮,非命也,实人力和心智不及也。情绪误人误事,不胜枚举。......
2023-12-01
一些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让不良情绪流露出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人毕竟不同于机器,强行压抑自己的情绪,硬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把自己弄得表情呆板,情绪漠然,不是感情的成熟,而是情绪的退化,是一种病态的表现。有些心理医生会帮助患者压抑情感,忽略情绪问题,借此暂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一个会处理情绪的人完全能够定期排除负面能量,而不是依靠压抑情感来解决情绪问题。......
2023-12-01
要对有待说服的对象有更多的了解,要创造服从效应,必须要善于利用这种关联效应。美国商人在任何商业谈判前都先做好周密的准备,广泛收集各种可能派上用场的资料,甚至包括对方的身世、嗜好和性格特点,使自己无论处在何种局面,均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成功的说服,是建立在为对方利益着想的基础上。......
2023-12-01
曾经在灵长类动物新大脑皮层的体积和这些动物欺骗性行为的发生率之间作过对比研究,研究的结果为社会性大脑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研究表明,欺骗性行为发生的次数也与新大脑皮层的体积有紧密的联系,进一步证明灵长类动物新大脑皮层体积较大的好处在于使它们能够对群体的其他成员进行较为复杂的分析和操纵。......
2023-11-19
我们常常听到许多受挫的经理感叹,要是消费者愿意改变他们的行为,任何事就都好办了。令人遗憾的是,在最佳情况下让人们改变行为都很困难,而如果心怀抵触就根本不可能让人做出改变了。当务之急是要理解人们普遍存在的行为,于是我们进入了人类学家的角色,出发前往实地:巴尔的摩、亚特兰大和旧金山,了解储蓄在普通美国人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
2023-12-07
1 打开心窗,追求心灵的自由生而为人,就需要面对自然界的无穷变化,诸如山崩地裂、狂风暴雨、酷寒炙热……首先,我们应欣然的接受事实,并承受内心的害怕及肉体的痛苦,不要想刻意的逃避它,那是做不到的。因为,只要我们能打开心窗,天、地、时、空就是我们最佳的舞台;同时,也是我们最华美的布景,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是否应该尽心尽力的舞出生命的活力,歌咏出生命雄伟的乐章。......
2023-12-01
远离愤怒的“雷区”在日常生活中,因工作、家务琐事或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矛盾,出现纠纷,因而导致愤怒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本是人之常情。如何在愤怒发生时,不越过“雷区”,控制、排除消极不利的情绪蔓延、恶化,这里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释放法。在愤怒时,提醒自己:“不要发怒,发怒对自己身体不利”。......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