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的团队学习被称为“深度会谈”,深度会谈的目的是要获得优于任何个人见解的意见和知识,而并非赢得对话,驳倒对方。尽管“系统思考”被列为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中的第五项,但它却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基础。......
2023-08-02
管理正在经历着世界范围的根本变化。许多公司正在脱离传统的层级管理方式,转向每一位雇员都完全参与的新方式。在新的组织形式中也反映了这种变化,诸如网络组织、虚拟组织和横向组织,有两个趋势促进了管理的变革。
第一个趋势是全球化的竞争增加了变化的速度,组织必须更快地适应,并且要做好更多的事情。
第二个趋势是组织技术的根本变革。传统的组织设计是用来管理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它需要对物质资源进行稳定、有效的利用,诸如大众化的生产。然而,新组织却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它的设计是用来处理思想和信息的,每一位雇员都是一项或几项概念性工作项目的专家。以知识为基础的公司中的所有雇员都必须不断学习,并且能够识别和解决在其活动的领域中出现的问题。
在这个新的世界秩序中,管理的责任是创造组织的学习能力。在许多行业中,比竞争对手学习和变化得更快的能力或许是唯一有力的竞争优势。因此,许多公司都重新将自己设计成所谓的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学习型组织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学习型组织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大多数组织致力于所谓的“单环学习”,即当发现错误时,总是依靠过去的规则或现有的政策进行纠正。相反,学习型组织采用“双环学习”。当发现错误时,对组织目标和组织政策的前提等更深层的假设或规范提出质疑,会进行涉及组织的目标、政策、标准等方面的修正。这样,就为产生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创造了条件,使得组织能够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价值在于解决问题,与之相对的传统组织设计的着眼点是效率。学习型组织内,雇员参加问题的识别,意味着要懂得顾客的需要,雇员还要解决问题,意味着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一切综合起来考虑以满足顾客的需要。因此,组织通过确定新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来提高其价值。它常常是通过新的观念和信息而不是物质的产品来实现价值的提高。当生产出物质产品时,观念和信息仍然提供竞争的优势,因为产品要不断变化以满足环境中新挑战的需要。
综合许多管理学家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我们可以给学习型组织简单地下个定义,即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有关组织行为学(第二版)的文章
学习型组织的团队学习被称为“深度会谈”,深度会谈的目的是要获得优于任何个人见解的意见和知识,而并非赢得对话,驳倒对方。尽管“系统思考”被列为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中的第五项,但它却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基础。......
2023-08-02
(一)组织变革的概念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自身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组织变革的核心问题是效率、效益和员工的满意感问题。因此,组织变革应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另一方面,组织变革要有利于改善员工行为。外部环境导致组织变革的动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组织变革的一种外部动力。......
2023-08-02
(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组织行为学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孕育,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所以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重视人的因素、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的组织行为学注入了强有力的“助产剂”,推动了组织行为学的诞生。这些研究成果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内容。综上所述,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社会与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真正促使组织行为学诞生的理论基础是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的发展。......
2023-08-02
要想进行持续有效的产品规划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部门和团队,获得有力的组织保证。产品规划团队PMT:联合作战从图2.3来看,负责产品规划工作的人员,必须有丰富的市场经验、深厚的产品技术积累、熟悉企业情况。图2.11产品规划团队PMT组织结构示意图在图2.11中,市场人员负责相关的市场分析工作,技术专家和产品线人员负责相关的产品分析工作。......
2024-01-27
组织变革的基本对策,实质就是选择组织变革的技术路线。这些都是组织实施变革的表现形式。改变技术既是组织变革的一项内容,又是推进其他组织因素合理化的强大杠杆。......
2023-08-02
组织变革的动力,是指发动、赞同和支持变革并努力去实施变革的驱动力。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构成了组织变革的外部动力。组织变革的内部动力主要源自组织中人员的变化、组织运行和成长中的矛盾。......
2023-12-01
当社会交换关系达到公平、互惠时,员工会产生对组织正向的态度和行为,如高绩效、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和低的离职意愿等。基于这种观点,社会交换可能成为个人与组织匹配与组织公民行为等员工态度行为之间的中介,而社会交换关系在员工身上主要体现为其对组织的承诺。因此,个人与组织匹配将通过情感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
2023-08-02
组织行为学也不例外,它在西方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组织行为学的萌芽阶段1.管理理论先驱们的贡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泰勒认为科学管理不过是一种节约劳动的手段而已。在生产组织方面强调建立各级责任制,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负起管理职责,而不只是企业主。......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