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论的基本单位是活动。主体,是学习活动的执行者,是活动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活动是由主体改变或者创造某种客体,即行为的对象。劳动分工又体现了群体内部为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而采取的组织管理策略。图6.6中可以看到,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是由活动主体指向活动客体的。学习活动可促使学习者将思维过程外显化,并通过群体协作和互动进行修正及内化,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活动受动机支配,是由一系列具有目标的行动组成。......
2023-11-07
组织变革的过程是指组织变革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在组织变革中,如何控制变革的全过程,如何得到变革的满意结果,西方许多组织行为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变革过程的理论。下面介绍几种著名的变革过程理论。
1.勒温的“三阶段”理论
勒温认为,组织变革应当包括三个基本阶段:解冻、变革和再冻结。
(1)解冻。在这一阶段中,要激励要求变革的动机。首先,要使组织成员认识到照原来的办法是不可能获得预期效果的。由此就应该否定旧的态度和行为,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要创造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消除变革的心理阻力,使大家趋向变革,加速解冻过程。
(2)变革。这一阶段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变革,使成员学习一种新的观念,形成新的态度,接受新的行为方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注意树立变革的榜样,供其他成员学习、模仿、认同与内化,促进变革的进程。
(3)再冻结。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要稳定变革的成果。为实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系统地搜集变革获得成功的客观证据,并把这些情报经常提供给变革的参与者,提高他们参与变革的信心。同时利用必要的强化办法,使已经实现的变革趋于稳定、持久,以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
2.卡斯特的“六步骤”理论
美国管理科学家卡斯特(F.E.Kast)认为,组织变革应分为六个环节。
(1)回顾和反省。本阶段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回顾、反省和批评,对组织的内外环境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为变革做准备。
(2)觉察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认识到组织确实需要变革。
(3)分析问题。通过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找出现有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
(4)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可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方法进行评定讨论,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5)实施变革。这是具体行动的阶段,即根据选择的方法和行动方案,实施具体的变革。
(6)根据实施的效果进行反馈。检查、评定变革效果与原计划有无差距。如有问题,根据上述步骤再次循环。
3.凯利的“三阶段”理论
心理学家凯利(J.Kelly)认为,组织变革的步骤包括诊断、执行和评估三个阶段,如图13-1所示。
图13-1 变革过程三阶段示意图
(1)诊断。诊断的第一步是调查现状,包括重新审查组织结构、岗位责任、管理制度等,对用户及市场进行调查,对员工心理及态度进行调查和测量,对组织管理的效率进行调查,如利润、成本和经营效果等方面的情况。诊断的第二步是对调查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现实与期望目标之间的差距,据此精确确定需要变革的具体问题和将要达到的目标。最后,制订可行方案。
(2)执行。执行过程的第一步是当组织提出明确的变革方案及方案的评价标准之后,具体进行变革方案的选择;第二步是围绕选定的方案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最后,采取切实行动,落实变革计划。
(3)评估。对变革的结果与变革的目标进行对比,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不断进行调查,并把调查到的结果加以反馈。
4.薛恩的“六步骤”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薛恩(E.H.Schein)提出的关于组织变革的步骤和方法,同卡斯特提出的步骤和方法虽说大同小异,但更重视信息的传递过程,并指出了解决每一个过程可能出现问题的方法。薛恩提出的适应性变革循环的理论,将适应循环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洞察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中产生的变化,使之成为主动变革的起点。组织可以经常用市场调查、顾客心理调查和民意测验的办法及时了解内外环境的变化情况。
(2)向组织的有关单位提供组织内外环境变化的确切情报资料;准确判断情报资料,以便提出变革方案。
(3)根据输入的情报资料采取行动,进行变革。例如:变革组织内部的生产过程。
(4)减少或控制变革生产过程而产生的不良作用。
(5)输出由于变革而产生的新产品及新成果等。
(6)经过反馈,进一步观察外部环境状态与内部环境状态的一致程度,评定变革的成果,分析以后如何改进的办法等,以便修正变革方案,再进行下一步循环。
综上所述,尽管不同的组织行为学家对组织变革程序持不同的见解,但他们论述的实质是大致相同的。我们把这些观点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可知组织变革的程序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1)确定问题。
(2)组织诊断。
(3)组织变革的执行。
(4)评估。
有关组织行为学(第二版)的文章
活动理论的基本单位是活动。主体,是学习活动的执行者,是活动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活动是由主体改变或者创造某种客体,即行为的对象。劳动分工又体现了群体内部为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而采取的组织管理策略。图6.6中可以看到,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是由活动主体指向活动客体的。学习活动可促使学习者将思维过程外显化,并通过群体协作和互动进行修正及内化,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活动受动机支配,是由一系列具有目标的行动组成。......
2023-11-07
可用于智能迫击炮弹的执行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阻力器、脉冲推冲器、固定鸭舵、舵机。图3-21以脉冲推冲器作为执行机构的制导迫击炮弹3.固定鸭舵固定鸭舵方案是美军在开展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研制过程中发明的一种方案, 最早应用于155 mm 榴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中。......
2023-06-15
组织变革的动力,是指发动、赞同和支持变革并努力去实施变革的驱动力。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构成了组织变革的外部动力。组织变革的内部动力主要源自组织中人员的变化、组织运行和成长中的矛盾。......
2023-12-01
有不少学者研究了组织变革的原因。Kast则认为,组织变革一般是由其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组织变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组织变革的理论模型,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变革任务。Kast则认为组织变革过程应重点关注审视状态、觉察问题、辨明差距、设计方法、实行变革以及反馈效果这六个阶段。只有做好以上六个阶段的工作,组织变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2023-08-02
在组织变革中,究竟采用何种对策才能取得最佳结果,并不存在现成的人们一致赞同的方式,但在制定组织变革对策时,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地诊断组织所存在的问题。组织诊断的目的在于弄清组织是否有“病”以及低效的原因。为此,组织诊断需要解决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明确应该变革的问题组织在进行变革时,首先应明确所要变革的问题。随着组织内外情况的变化,组织一定要变革,以适应变化的情况。......
2023-08-02
战略信息系统改变了企业的目标、运作方式、产品或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企业获取相对于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Neumann[12]同样认为,战略信息系统需要互补性资产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二)战略信息系统应用的理论基础战略信息系统应用的框架依赖于Porter的竞争战略理论,这一理论包括“竞争力模型”和“价值链模型”。价值链模型通过帮助企业辨识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竞争地位的关键支点,能够对竞争力模型加以补充。......
2024-10-24
执法大检查2006年9月25日上午10点半,突然有13个人开着一辆面包车,将明园大酒店正门堵住。因此酒店工作人员还拨打了110报警电话。此时,检查已进行了半个小时,并接近尾声。后经举行听证会,又减为120多万元。酒店发现后,向地税局要求更正,而地税局却要求酒店继续申报纳税。相关部门坚称无过错12月24日,E县地税局书面接受了媒体采访。对于“小姐税”的问题,该局称,这是“酒店行业一些高收入服务人员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税”......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