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周霞所在的部门换了一位新的领导。周霞听了吃了一惊,因为这样的报表她已经做了八年,而从来没有人这样夸奖过她。而当周霞做出哪怕很小的成绩的时候,领导都会当着同事的面夸奖她一番。周霞的工作越来越出色,从原来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变成了部门里不可缺少的骨干。......
2023-12-02
(一)领导威信的概念
领导威信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理上所受到的赞扬、尊敬与信任感。领导威信是发挥领导效能,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领导者需要权力,但更需要威信。有人认为,领导就是当官,当了官就有了职位、权力,就能领导别人。这种在领导与权力之间划等号的想法是一种糊涂观念。诚然,各级领导者应有一定的法理权力,这是领导者行使职务的需要。领导职位要求它的担当者能够在一定的职责范围内有决策、指挥和控制的权力,借以推进他所负责的工作。没有这种权力,就无法行使他的领导职责。可是,这种权力与领导者的个人因素无关,对某个特定职位来说,不论由谁担任,其权力都是一样的。与个人因素紧密相关的是威信问题。所以,现代管理理论强调,领导者要尽可能运用领导威信,而决不能光凭地位权力去推动工作。
现代领导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在下属心目中的威信。领导者的威信越高,那么他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近,对员工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向心力;领导者的威信越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远,对员工就只有排斥力、离心力,员工会对领导者敬而远之,得不到员工发自内心的赞扬、尊敬与信任。现实生活中,情况亦是如此。因此,领导威信,从古到今,历来都受到特别重视。
(二)领导威信的组成
1.政治威信
政治威信表现为组织成员对领导者政治上的信任。领导者的威信是整个党和国家威信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领导者如果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搞贪污腐化,就是损害领导者的形象,破坏领导者的政治威信。更重要的是,不仅影响某个领导者的威信,而且会扩大到整个社会,对整个社会的领导者产生不信任感。
2.道德威信
道德威信表现为组织成员对领导者的道德纯洁性的信任。一旦群众对某领导者的道德纯洁性产生怀疑时,领导者也就丧失了道德威信。因此,领导者处事要公正,生活作风要严谨。否则就得不到组织成员的信任,使自己的道德威信扫地。
3.职业威信
职业威信表现为组织成员对领导者的职业信任程度。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他不可能对各项业务都精通,因此,在决策时要征求各方面专业人员的意见。这样,组织成员就会对他产生职业上的信任感。这样的领导者,才是称职的领导者。只有称职的领导者才具有职业威信,反之,不称职的领导者会丧失职业威信。
(三)领导者的假威信
威信感是领导者本人对威信的主观感觉,其中有真假威信感之分。凡是符合客观情形的是真威信,不符合客观情形的则是假威信。假威信是虚假的,它不是组织成员对领导者发自内心的赞扬、尊敬与信任,是不能持久的。下述情况下形成的威信是假威信:
1.“距离”威信
有的领导者认为,为了取得威信,应与下级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离下级越远,越少跟下级交往,他对下级的影响力也就越大。这样建立的威信是虚假的。有时,领导者之所以与下级保持距离,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担心下级发现自己的缺点会使自己丧失威信。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领导者威信的建立不能依靠对下级距离的选择,而主要是要靠领导者勤奋努力的工作。
2.“收买”威信
有些领导者靠封官许愿来取得威信。他们的策略是:“你要干好某些事,我就让你如何如何。”当然,一个下级工作出色,理应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但这种奖励不应是领导者随心所欲的,而是要秉公办事。随心所欲地许愿承诺,会歪曲上下级的公务关系,影响下级的发展,甚至会助长阿谀奉承、吹吹拍拍的不良风气。这同样也不能使领导者真正树立起威信。
3.“压服”威信
这是一种以威胁、恐吓、扬言要给予惩罚等来取得威信的手段。这种手段只能压制下级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领导者与下级处于对立的地位,把组织授予他的权力变成破坏集体团结的工具,这样的领导者绝不可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4.“夸夸其谈”的威信
有些领导者喜欢发表一些空泛无物的议论说教,企图以此加强他们对下级的影响力。其实,靠这种手段来树立威信,恰恰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下级对这种空泛的说教会产生反感和厌恶的情绪,不仅不能使领导者树立威信,而且会丧失其已有的威信。
5.“吹毛求疵”的威信
有的领导者专门喜欢在一些无关大局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对下级进行挑剔,以为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树立自己的威信。他们往往是一些管理能力较差、业务知识贫乏的领导人。他们由于在工作中无所建树,无法得到下级的尊重,因而指望在与工作无关的小事上显示自己的权力,建立自己的威信。其实,这样做更会引起下级的不满,给工作造成损失。这样的领导者只有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才能取得真正的威信。
6.“妄自尊大”的威信
这种领导者往往对自己过去的功绩估计过高,想以过去的功劳来掩盖当前处事和决策的无能,期望下级能对自己现在的过失视而不见。其实,领导者越妄自尊大,下级对他的过失也会越敏感,对他越会作出否定的评价。这样的领导者必然会脱离下级,脱离群众,丧失威信。
(四)树立领导威信的途径
1.提高对领导威信的正确认识
领导者的威信是领导者带领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而不可缺少的,领导者必须要有威信。而权力和威信是相关的,存在着三种可能性,即有权有威信、有权无威信、无权有威信。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领导者虽然有了权力,但不一定就有了威信;有威信的领导,并不一定就拥有权力。因此,领导者树立领导威信,不能只在“权”上下工夫,仅靠权力压服下属而形成的威信是一种假威信。
2.提高领导者自身的水平
领导者的道德水平、才能水平、知识水平是影响领导威信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个领导者品德高尚,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关心他人,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平易近人,使人感到亲切,受到人们敬佩,就能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的道德力量,一种感染力,一种最可靠的威信。品德好,知识面广,才能高的领导者,可以使下级产生一种信赖感,即使在非常困难、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下级也会同心同德地跟着他去克服困难。因此,提高领导者自身的水平,是树立领导威信的一个重要途径。
3.要明确规定职、权、责的范围程度
领导的有效性表现为领导者要有职有权有责。领导无权或权力过小,或职、权、责不明,都会影响领导作用的发挥,影响领导威信的建立。要处理好这个问题,一是作为上级部门应予以重视;二是领导内部也要有科学的、明确的分工;三是领导者对下属也要授职授权,否则就会影响领导威信的建立。
4.领导者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期望,心目中要有群众
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其威信肯定是不高的。领导者的威信是通过群众对他的信赖、期望表现出来的。群众信赖领导才会对领导寄予各种期望。群众对某个领导者不抱什么希望,该领导者的威信就可想而知了。因此,领导者要心中有群众,从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和合理满足群众的期望、要求,这是提高领导威信的一条重要途径。
5.提高领导者的自我认识能力
领导者要善于解剖自己,自己对自己的领导威信要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估,克服假威信的产生,找出威信不高的根源,对症下药。领导者对自己的威信要心中有数,不可妄自尊大。
有关组织行为学(第二版)的文章
今年,周霞所在的部门换了一位新的领导。周霞听了吃了一惊,因为这样的报表她已经做了八年,而从来没有人这样夸奖过她。而当周霞做出哪怕很小的成绩的时候,领导都会当着同事的面夸奖她一番。周霞的工作越来越出色,从原来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变成了部门里不可缺少的骨干。......
2023-12-02
我们要研究,要把眼光放大,找出广义的教育才行。这种广义的教育,简单地说起来,就是社会的能力,社会的影响。这种广义的教育,无论什么人,一天总不能离的。布上有花纹,有彩色,是由经纬线组织成功的。日子过久了以后,它的经纬线或是断了,或是烂了。但是时常有新的经纬线加进去以代那许多断的烂的,那么这一段布可以永久保全它的纹彩。社会中的个人是布上的经纬线,经纬线新陈代谢,布就可以永久保存。......
2023-11-25
通常领导只需要他人能尊重他的意见。由于时机不宜,领导表现得有抗拒、反感之意,这类的障碍是时有之事。领导人物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引发他人自愿地臣服于他们,以达到合作愉快的境界。当然,双方所引起的偶尔反感,均可能造成不悦的摩擦。自己所坚持或是争取的事情,如果也保障领导的权益,当然就容易取得领导的认同。只有在领导的支持下,一切事情才有可能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顺利进行。......
2023-12-06
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对下属或组织成员行使权力和发挥领导影响力的行为表现,它体现了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幼儿园组织的领导成效是通过园长的领导方式实现的,因此,幼儿园领导必须不断地研究和改进自己的领导方式,以便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放任型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易导致工作失控、组织涣散,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组织的任务,是最不可取的领导方式。......
2023-07-30
情绪型的领导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但这种类型的领导很重视事情的成败。把握情绪,调节情绪,驾驭情绪,控制情绪,不要因不良情绪破坏了手中的大事,是需要引起领导干部注意的一个问题。对于公司管理者的过错,松下幸之助决不会视而不见,对他们采取姑息宽容的态度。......
2023-12-01
领导是领导科学中一个最基本的范畴,又是进行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领导科学体系的基石。在这种关系中,领导者处于主导的地位。领导者要担负起社会活动的领导任务,履行领导职责,必须具有组织或团体授予的职位和相应的法定权力。领导者的职权是领导者领导活动的资格。......
2024-10-31
在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评价的组织形式也至关重要。目前在法律诊所教学评价过程中,多数评价都体现了民主性,即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 “他评” 相结合的方式。基于案件处理方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评价主体在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和权重也应当不同。在权重方面,学生自我评价可占30%,学生小组评价可占30%,教师评价可占40%。......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