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企业冲突现象及其影响-组织行为学

企业冲突现象及其影响-组织行为学

【摘要】:冲突是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行为,它的发生是企业组织内外某些关系不协调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冲突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激化和行为对抗。美国管理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管理者平均花费了20%的工作时间处理各类冲突。主要指在工作完成过程中的冲突。因各自确定的或理解的目标不一致而导致的工作冲突。

冲突是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行为,它的发生是企业组织内外某些关系不协调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冲突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激化和行为对抗。当前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与资源分配的竞争性、工作内容的依赖性与工作地点的分散性之间矛盾的加剧,以及跨职能的任务团队及产品组织的出现,组织冲突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有效地进行冲突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者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甚至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课题。

美国管理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管理者平均花费了20%的工作时间处理各类冲突。因此,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进行冲突管理已成为同决策、沟通一样重要的管理技能。管理者要能够把握冲突管理的基本模式,及早预见冲突的出现,规避恶性冲突,激发良性冲突,并能针对各类具体冲突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于拥有不同的思想和经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共享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视角,通过相互交流,可以激发、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利用建设性冲突,避免破坏性冲突,让不同类型的价值观在企业中更好地融合起来,创造真正和谐的企业。

1.企业冲突的主要形式

企业冲突的主要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1)任务型冲突。主要指工作的内容与目标方面的冲突。

(2)关系型冲突。主要指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产生的冲突。

(3)过程型冲突。主要指在工作完成过程中的冲突。

研究表明,关系型冲突一般都是功能失调的。因为人际关系冲突中固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敌对都会增加冲突并降低相互理解的程度,因此阻碍了群体内的正常竞争。低水平的过程型冲突与适中水平的任务型冲突都是功能正常的。如果工作过程的冲突过多,必然影响群体的发展。企业员工对谁将承担工作任务产生争吵,或有意拖延时间,或企业员工对工作任务模糊,都属于功能失调性冲突。适中的任务型冲突总是对组织的绩效起积极影响的,因为它激励人们思考,帮助组织发展得更好。

在企业组织里,普遍存在于中高层管理者的冲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目标型冲突。因各自确定的或理解的目标不一致而导致的工作冲突。

(2)情感型冲突。因个性或对事物不同感知、理解而导致的差异造成的表面抵触现象。需要冲突双方或多方的积极沟通和了解,增强信任,加固感情基础,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

(3)强势型冲突。它是指冲突双方中的一方凭借着自己的绝对优势对另一方进行强行压制而发生的冲突,在管理过程中极易引起下属的反感甚或反抗,影响工作效率。

(4)背景差异型冲突。它是指冲突双方或多方由于个性、立场、价值观、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冲突,需要管理者能够“求同存异”,尽力寻求“交集”。

(5)实质型冲突。它是指冲突的双方或多方由于规章制度、职责任务、方法、程序、工作的分配等问题而引发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企业中最常见,通常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或者可以在事先得到预防。

2.企业冲突产生的原因

了解冲突的起因,既有利于管理者对症下药,克服消极影响;也方便管理者因地制宜,激发适度的冲突以利于组织的健康发展。

企业冲突的一般原因可概括为以下方面: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个人或群体价值观的不同、个人文化与组织文化匹配的不协调、组织沟通的不畅、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竞争、企业组织结构上的功能缺陷、资源的稀缺性、利益分配上的不信任和不合理、个人与组织及社会目标统一下的对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