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组织行为学:有效沟通障碍与解决方式

组织行为学:有效沟通障碍与解决方式

【摘要】:所谓有效沟通,是指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高,它表明了组织对内外影响的抵抗能力。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因素: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有选择地接受,另一种是沟通技巧的差异。另外,性别差异和接受信息时的情绪也是有效沟通的障碍。这种相互不信任会使下级产生抵触情绪,造成沟通的障碍。但是,当非语言暗示与语言信息不一致时,这样就构成了沟通的障碍。

所谓有效沟通,是指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高,它表明了组织对内外影响的抵抗能力。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因素: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有选择地接受,另一种是沟通技巧的差异。

由于个人的性格、气质,对待事物的态度、情绪、见解等的差别,使得个人在接受信息时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而对信息进行有选择地接受。所谓有选择地接受,是指人们拒绝或片面地接受与他们的期望不一致的信息。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听或看他们感情上能接受的东西,或他们想听或想看的东西,甚至只愿意接受中听的,拒绝不中听的。

除了人们接受能力有所差异外,许多人运用沟通的技巧也很不相同。有的人擅长口头表达,有的人擅长文字描述。比如说,一个下级为了能取悦他的上司,会有意操纵信息,只告诉上司喜欢听的消息,这就是一种沟通技巧。在信息沟通中,如果双方经验水平和知识结构上的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上的障碍。另外,性别差异和接受信息时的情绪也是有效沟通的障碍。

2.人际因素

人际因素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性

沟通是发送者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一个过程。要实现沟通,沟通双方必须理解对方的意思,所以沟通是两方面的事情,沟通双方的信任和诚意非常重要。上下级之间相互不信任,主要是由于上级考虑不周,伤害了下级的自尊心,或决策错误所造成的。这种相互不信任会使下级产生抵触情绪,造成沟通的障碍。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由下列四个因素决定:诚实、能力、热情、客观。有时,信息来源可能并不同时具备这四个因素。但只要信息接受者认为信息来源可靠就行了。所以说,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由接受者主观决定。

沟通的准确性与沟通双方之间的相似性有着直接关系。沟通双方特征的相似性影响了沟通的难易程度和坦率性。沟通一方如果认为对方与自己很相似,那么他将比较容易接受对方的意见,并且很快达成共识。相反,信息就很难传递下去。

3.结构因素

结构因素包括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组织规模和信息传递距离的空间。

研究表明,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地位差别越大,信息传递就越趋向于单向进行,也就是说,基本上是从上级往下级传递信息。

由于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经常用口头传递的形式,所以说经过的等级越多,信息被曲解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信息连续地从一个等级到另一个等级时所发生的变化称为信息链传递现象。

当组织规模过大时,中间层过多,信息从最高层到下级基层单位会产生失真。而且,因为组织太大,信息的传递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其及时性。

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相距太远,接触的机会就比较少,也会造成沟通的障碍。

4.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主要有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

同样的几个字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主要取决于他的年龄,独特的经历、教育文化背景。一般来说,语言和文字极少对发送者和接受者都具有相同的意义,更不用说对许多的接受者。语言的不准确性不仅表现在对符号的不同理解,而且它还能激发各种各样的感情,这些感情可能又会进一步歪曲信息的含义。同样的词对不同的组织成员来说,会导致不同的感情和含义。

组织中最关心的是各种不同的沟通工具的效率。一般来说,书面沟通是为了给读者提供适合他自己的速度、用自己的方式阅读信息的机会,易于远距离传递和储存并在做决策时可提取信息,因为经过多人审阅信息后做出的决策比较准确。但是与口头沟通相比较,书面沟通速度比较慢,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只能传递一些正式的信息。口头沟通还可用于传递感情和非语言信息、敏感的或秘密的信息和一些不适用书面媒介的信息。虽然说非语言暗示是人们传递信息时的重要方法,而且总是伴随着语言沟通,但是只有当两者一致时才会增强彼此的效果。例如:上级告诉我们他生气了,他的音调和体态也表明他生气了,因此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当非语言暗示与语言信息不一致时,这样就构成了沟通的障碍。

随着信息手段的现代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各组织群体越来越多地需要与其他文化群体沟通,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很困难的,不同的文化因素使沟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里,大量信息的出现使得主管人员不仅没有时间去处理,而且也使他们难于向别人提供有效的必要的信息,使得沟通困难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