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二版)》中的正式小群体沟通网络及传播方式调查结果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中的正式小群体沟通网络及传播方式调查结果

【摘要】:沟通网络指的是信息流动的通道即前面所讲的载体。(一)正式的小群体沟通网络大多数对群体的研究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因此,研究结论受到人为因素的限制,即局限在小群体中。这种网络结构常用于内部沟通,是典型的内部沟通网络形式。有关小道消息的一项经典研究是戴维斯对一家小型工厂67名管理层人员沟通模式的调查。戴维斯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认为小道消息的传播有四种方式:单串型、饶舌型、集合型、随机型。

沟通网络指的是信息流动的通道即前面所讲的载体。当我们在多数人组成的组织中活动时,组织群体的结构将决定组织群体中成员传递信息的难易程度。

(一)正式的小群体沟通网络

大多数对群体的研究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因此,研究结论受到人为因素的限制,即局限在小群体中。图8-2描述了3种主要的小群体沟通网络类型:(a)为链式(又称谓直线式),(b)为轮式(又称谓轴式),(c)为全通道式。

链式严格遵循正式的命令系统;轮式把领导者作为所有群体沟通的核心;全通道式允许所有的群体成员相互间进行积极的沟通。

从图8-2(a)可以看出,链式结构的信息是逐级传递的。在这种结构中,沟通是向上或者向下传递的,每个人只和其上级或下级进行联系,但是并不知道信息的最初发送者和最终的接受者。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一对一进行联系,速度比较快,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一般选择这种结构进行沟通。

在图8-2(b)中,一个上级可以同时与多个下级进行联系。也就是说,上级了解整个情况,但是下级之间没有相互沟通,所以下级只了解与自己部门有关的情况。这种网络结构常用于内部沟通,是典型的内部沟通网络形式。

图8-2(c)是全通道式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的特点是所有的成员都参与沟通,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核心人物。

图8-2 (a)链式结构 (b)轮式结构 (c)全通道式结构

每一种网络的有效性取决于群体所关注的目标。比如,关注速度时,轮式和全通道式是最有效的;关注精确度时,选择轮式或链式。轮式结构有利于领导者的出现。如果你注重的是成员的满意度,则全通道式结构最好,轮式结构最差。所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没有一种沟通网络在所有的情形下都是最好的。各种人际沟通的特点如表8-1所示。

表8-1 三种人际沟通网络的特点

(二)非正式的群体沟通网络

1.非正式沟通的传递方式

在群体内部和组织群体之间,正式沟通并不是唯一的沟通系统,也存在非正式系统,即信息通过小道消息的方式传递,因此会产生大量的流言。但是,经研究表明,这些小道消息有70%以上都是可靠的。

有关小道消息的一项经典研究是戴维斯(K.Davis)对一家小型工厂67名管理层人员沟通模式的调查。调查使用的基本方式是这样的:从每名信息接受者那里了解他是怎样获得某一种消息,并追踪到信息源。结果发现,尽管小道消息是信息来源的一种重要途径,但仅有10%的管理人员担任联络员的角色(即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比如,当一名经营人员决定辞职去保险公司工作时81%的经营人员都知道这件事,但只有11%的人将这个信息传递给其他人。戴维斯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认为小道消息的传播有四种方式:单串型、饶舌型、集合型、随机型。

(1)单串型。图8-3,表示信息在非正式通道中依次传递。

图8-3 单串型

图8-4 饶舌型

(2)饶舌型。图8-4,表示信息由1传递给其他各位,1在此非正式通道中是一个关键人物。

(3)集合型。图8-5,表示信息由1传递给几位特定的人物2、3、4,再由2、3、4传递给几位特定的人物。

图8-5 集合型

图8-6 随机型

(4)随机型。图8-6,表示信息随机传递,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沟通者与接受者,传递时无规律可循。

研究者以小型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为对象重复了这一研究,也发现仅有很小比例的人(10%)担任联络人的角色。这一发现非常有趣,因为这个重复性的研究包括的人员范围很广,不仅有管理者,还有普通老百姓。然而,研究发现,政府办公室的信息是在功能群体内部之间流动的,而不是在群体之间流动的。研究者认为这种差异的原因来自于样本的不同,前者的样本是纯粹的经营人员,后者的样本中还包括了普通工人。对管理者而言,可能要面对保持信息灵通的地位的压力,因而倾向于向直接功能群体之外的其他人传递信息。另外,与前面的研究结果相反,重复性研究发现,在政府办公室中有一群人稳定地扮演联络员的角色传递信息。

2.非正式沟通网络形成的要素

人们常常认为小道消息来自于搬弄是非者的好奇心,其实这不是事实。研究表明,如果情境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但又模棱两可时,会因此激起人的焦虑情绪,此时小道消息会作为情境的反映出现。工作情境中常常包含的以上这三个要素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组织中小道消息十分盛行。在大型组织中保密性和竞争性是司空见惯的。例如,对新上司的任命、办公室的重组、工作任务的重新安排都有利于小道消息的滋生和传播。如果小道消息背后,人们的意愿和期待得不到满足或焦虑得不到缓解,那么它会一直传播下去。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任何群体或组织的沟通网络来说,小道消息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明了一些员工认为很重要的事情,管理者未必能详尽透彻地说明,反而激起了员工的焦虑感。因此,小道消息具有过滤和反馈双重机制,它使我们认识到哪些事情员工认为很重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可能更重要的是,对小道消息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流向看来是可行的。由于只有一小部分人(大约10%)积极向其他人传递信息,通过了解哪一个联络人,认为某种信息十分重要,能够帮助我们解释和预测小道消息传播模式的能力。

非正式沟通的最大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和可以预测。其原因是:第一,人们对新生事物最感兴趣,也就是说,这个消息越新谈论的人也就越多。第二,最让人关注的人物的行为也最易被人们谈论和传播。第三,人们会经常谈论大家所熟悉的人。第四,人们会经常谈论与管理者有关的人或者在工作上有一定关系的人。第五,人们会经常谈论经常接触的人与事。后两者经常会牵涉到谣言。所以,非正式沟通的弊端是客观存在的,它对组织和员工的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利用非正式沟通的可预测性来尽量减少它的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