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会知觉的归因:影响行为反应与期望

社会知觉的归因:影响行为反应与期望

【摘要】:归因过程的结果包括知觉者对他人行为的行为反应、对知觉者感觉和情感的影响、对未来事件和行为的期望的影响。不同的归因对以后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把工作、学习中的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人产生惊奇或感激的心情。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各级领导者在对员工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引导时,要尽可能地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不稳定性因素。

(一)什么是归因

人在对外界事物进行认识时,并非对各个对象无关联地知觉,而是倾向联系前后左右关系,组成因果系统。例如,某个员工的工作绩效很差,他的主管就很有必要搞清楚员工低绩效的原因,并进而提出改进建议。这就是一个寻求因果联系的过程。也可以说,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了解原因之后,就可以对人的行为加以预测,从而实现对环境和行为的控制。

(二)归因过程

人的行为的心理原因是很难直接观察到的。人总是由行为后果来评价人的行为,进而由行为分析推断其动机原因,根据原因确定他们对行为的反应。如要推断一个人是否有意做出一种行为,要先知道他有无预知行为后果的知识,以及执行该行为的能力。如果这个人具有这些知识和能力,则可断定他是有意(计划或意图)做出这种行为的,进一步就要推断他的动机是什么。反之,则可断定他是无意做出这种不合逻辑的行为,进一步就要分析造成他这种行为的客观诱因是什么。

知觉归因过程与知觉者的几个因素有关:知觉者对人和情境的信息量和对信息的组织方式、知觉者的信念、知觉者的动机,如知觉者做出准确判断的重要程度。

归因过程的结果包括知觉者对他人行为的行为反应、对知觉者感觉和情感的影响、对未来事件和行为的期望的影响。

(三)归因的类型

我们都相信一个人的行为必有原因,如果将人的行为的原因归因于外界环境(如社会舆论、社会条件等),称为情境归因;如果将人的行为原因归因于行为者本身(如能力、兴趣、信仰、态度和性格),则称为个人归因。

就工作成就而言,个人归因(内在归因)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小,二是个人能力大小。情景归因(外在归因)也可分为两种:一是任务(事业)难度大小,二是机遇状况好坏。其中,能力、任务难度为稳定因素,努力和机遇则随时改变,不够稳定。在现实中,一般人对行为的成功或者失败进行分析时常作四种归因。不同的归因对以后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

把工作、学习中的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人产生惊奇或感激的心情。若把失败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等稳定的内因,或归因于工作(学习)任务重、难度大等稳定性的外因,则可能降低行为者的自信心、成就动机、努力程度,从而降低行为者以后工作的积极性。若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个相对不稳定的内因或不稳定的外因,如偶然生病或其他事故等,则可能增强行为者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

现实中,许多人倾向于把成功归为内因(能力或努力),把失败归为外因(任务难度或运气),这种倾向称为利己倾向性。员工的这种接受良好行为反应而拒绝接受不良行为反应的倾向是管理者进行行为评价所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利己倾向性也可能引发其他问题,例如,它阻碍个体准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且给个体确定行为失败的原因带来很大困难。当个体失败后,推诿责任的倾向常常和不良行为及在工作与其他社会环境中无力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相联系。一般而言,利己倾向发生于工作环境要求个体把自己和他人对比时,管理者和员工常把自己视为比一般人更有道德、更有效率、有更好的表现,等等。

总之,如果把工作和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内外原因中的稳定因素,就会降低行为者对成功的期望和信心,使之难以产生坚定的持续努力行为;相反,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内外不稳定性的偶然因素,就会使行为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接受教训,消除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影响,增强成功的信心,坚持努力行为,争取成功机会。

(四)归因理论对于组织管理的意义

管理者和员工对行为原因的归因对理解组织行为是重要的。一个习惯于把低绩效直接归因于下级的管理者则比另一个把低绩效归因于超越下级所能控制的环境的管理者更易产生惩罚行为。管理者确信员工没完成好任务是因为缺少适当的培训,管理者理解了此事并给员工更好的指导或更多的培训。同样,如果管理者确信下级因不努力而造成极简单的错误,则他会非常愤怒。

归因理论对我们认识人的行为规律也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各级领导者在对员工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引导时,要尽可能地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不稳定性因素。对于成功者而言,不能将成功完全归因于他们智力水平高、能力强,要引导他们注意不稳定性的内、外部原因,如他们工作努力、各方面支持配合、任务较易完成、情绪好等。对于失败者,要引导他们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为努力不够、条件不成熟、领导不力等,尽量避免归因于他们能力差、水平低、任务太难等稳定的内、外在因素。这样,成功者会不骄不躁,失败者也不气馁,努力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