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会知觉对人际关系的意义和控制能力

社会知觉对人际关系的意义和控制能力

【摘要】: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主要是指对人和人际关系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人们社会交往、社会互动的基础。主要是其社会意义及其价值大小,特别是该刺激对人将带来奖励和益处,还是带来惩罚和损失,直接影响社会知觉的选择过程。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过程的情绪反应和情绪影响有一定控制能力。

(一)社会知觉概述

1.社会知觉的定义

知觉包括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凡对人的知觉都属于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它与组织行为学有密切关系。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主要是指对人和人际关系的知觉。它是由知觉者在特定的发生知觉的情景下,对被知觉者的特性和人际关系形成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受直接印象的影响(如被知觉者的外貌、表情、言谈举止等外部行为),还受知觉者本身的个性、价值观、态度、当前心境、过去经验等以及当时知觉情境的影响。

社会知觉是人们社会交往、社会互动的基础。一个人决定与他人愉快地交往还是采取冷淡、敌对、拒绝的态度,常取决于他对那个人的知觉。社会知觉不仅是对人的表情、言语、姿态等外部特征的印象,还包括对人内心的动机、意图、观点、信念、个性特点等内心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推测和判断。

组织管理中,要想转变员工的思想,改变不符合社会和组织规范的行为,都必须首先改善员工的社会知觉。

2.社会知觉的特点

(1)选择性。人对社会刺激的态度不同,影响人对社会对象知觉的选择性。这个选择过程当然和刺激物本身的物理强度有关,但对于社会知觉来说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其社会意义及其价值大小,特别是该刺激对人将带来奖励和益处,还是带来惩罚和损失,直接影响社会知觉的选择过程。

(2)情绪性。人的社会知觉总是伴随有一定的情绪体验。当理解到该社会刺激对个人有很大利害关系时,这种情绪反应尤为显著。情绪反应强烈时,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人的行为甚至影响动机。例如在亲临重大比赛、考试、表演时,看到紧张热烈的场景,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有的人激动振奋,有的人紧张胆怯,甚至因怯场而退出竞争。

另外,一个人当前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他对人或事的认知。对同样的人或事,情绪状态良好和情绪状态不好时的认知结果不一样。

(3)控制性。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过程的情绪反应和情绪影响有一定控制能力。对自己社会知觉的定向选择性也有一定控制能力。这是因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知觉主体。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从而推断出这个人的动机、情感、意图、性格等内在心理状态的过程。

对他人的认知,我们主要通过对他人的仪表、表情、风度、言谈、举止、笔迹等方面去推断他的社会地位与内心世界。言谈、表情等不仅显露个体的身心状态,同时也向他人传达心意。如通过表情,领导者能了解群众的思想情绪,父母能诱导孩子的心思,恋人之间能心领神会,体育竞赛中队友能配合默契等等。

认清他人的社会角色更有利于人们知觉他人。每个人都在社会生活当中充当一定的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某种社会身份相称的行为规范的集合。社会角色反映了某人的社会地位与身份,社会对各种角色的行为期待也各不相同。例如,员工要求厂长有开拓精神,敢抓敢管,能深入群众;厂长要求员工敬业爱厂。在社会交往中,认识他人的角色就能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有更适宜的行为,社会适应程度更高。

2.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知觉。它包括自己与他人以及他人之间的关系的知觉。人际关系和谐,可以有一种愉快的心理气氛,能促进工作与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的状况又是一种主观判断,有明显的情感因素。人们不仅互相感知,而且会彼此产生各种情感。情感对人际关系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3.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产生的对自己的认知,即自己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既是知觉主体又是知觉对象。因此,观察时所获得的内部信息更多,包括当前的态度,过去的经验。而对外部信息,限于观察角度有时并不准确,会出现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对他人的知觉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反应,对自己的知觉不仅影响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态度,也影响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现实中,人们往往“推己及人”,可见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对于个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与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通过主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因而,自我知觉并非完全是自己内心世界活动的结果,而是社会化的产物。

自我知觉的内容包括:对物质自我的知觉,即对自己的身体存在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自己的容颜、体态、健康、外表等的关注和追求;对精神自我的知觉,即对自己的智力、个性、道德、思想政治水平的认知,表现为对自己的才能和道德感的关注和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对社会自我的知觉,即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自我的社会价值和相应名誉的认知,这种知觉也称为角色知觉。一般来说,人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由他们的职业和职务所决定的。

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应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不仅鼓励员工注意物质自我追求,更要发展他们的高级需要,注重精神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追求。

现实中,有不少人自我概念与真实自我不一定相符合,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自视能力强,但实际眼高手低;有的人实际能力强,但自我感觉不好,缺乏自信心,这不利于潜能的发挥。这表明,自我知觉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正确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但要真正做到有“自知之明”并非易事。一个人只有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以己为镜,不断客观地反思自己的言行,才能逐步正确了解自己,少犯错误,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