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在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中具有核心意义。另外,勇敢、懦弱、情绪稳定或波动大,思维严谨或草率等,都是关于性格的描述。小知识表5-2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影响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和气质都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性格和气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
2023-11-26
1.个性的概念
个性,亦称人格,是一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心理学家正是用个性这个概念来表示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具体来说,个性是指个体独特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所谓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特征,是由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组成。它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上。它是个性的潜在力量,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力。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经常的、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人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即能力;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即性格。
2.个性的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具有如下特点:
(1)组合性与整体性。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一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比如,在性格特征上虚怀若谷,往往伴随着平易近人;而骄傲自满,则往往孕育着追名逐利。在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身上,某种孤立的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都是不存在的。因此,要准确描述某个人的个性,就必须说出一组心理特征才行,仅有某个特征是不够的。如你看到某人进行了一次充满激情的演讲,就断定此人是外向型,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观察他是否好动、乐于交往、热情开朗等。同时,构成个性的各个方面只有在个性整体中才有确定的意义和作用。
(2)独特性与共同性。个性的最大特点是独特性。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条件都不相同,所以在每个人身上,总有许多与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个性的两个人。例如,有的人性情急躁,有的人脾气柔和;有的人善于交际,而有的人木讷少言;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则自私自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的独特性。人们的内心世界之不同,就像人们的面孔各不相同一样,不仅在一般人之间存在心理特点的差异,即使是孪生子女,其个性也不完全相同。人有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共同性。个性的共同性是指人们具有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如民族个性、阶级个性、地域个性、组织个性特征等都具有共同性。一个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组织文化与心理氛围。组织的价值观念一旦深入人心,就会成为组织个性的组成部分。组织的个性总是通过本组织的单个成员体现出来,制约着个人的独特性特点。
(3)稳定性与可变性。个性具有稳定、持续的特点,只有在个体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称为个性。一个人的个性是在先天和后天条件下,经过主体实践逐渐形成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它使自己的活动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使自己的心理面貌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显示出相同的品质。例如,一个头脑冷静的人,对付一般工作能冷静思考,在突发事件当中,也能冷静处理,化险为夷。正是个性具有稳定的特点,才使人具有个性特征,才使家人、朋友、同事不至于面对一个经常发生大的变化的陌生人,也才能将此人与他人区分开来。
个性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是,当心理活动的外部条件(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等)和内部条件(身体、年龄、心理状态等)发生变化时,人的个性也随时间逐渐变化。人的个性变化有两种情况:其一,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是逐渐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典型走向典型的。其二,个性心理特征受情境与身体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等,常常会因个人所处的情境而发生变化。当心情愉快时,寡言的人也会开玩笑;心情不愉快时,活泼开朗的人也会闷闷不乐,振作不起精神。
总的来说,关于人的个性,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人的个性在一生中基本保持稳定,不会有很大改变。正如哲学家所言,人害怕改变胜过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研究还表明,人的个性中最难改变的不是我们的诚实度、可靠性、情绪开放度,也不是我们的雄心壮志,而是外向性或社交性。一个真正外向的人可以强迫自己一个人在家工作一天,但他绝不会喜欢这种独处;同样,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可以被说服去主持一个热闹的销售会议,但他会很不高兴,一有机会他愿意独自呆着。因此心理学家建议,管理者主要应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他自己,而不是试图去彻底改变他们。
(4)受动性与能动性。人的个性是社会的产物。一定时代的人的个性,无不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一定的环境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客观条件和影响因素,撇开人的生活环境,就不能真正理解个性的形成。从小生活在山区的人,艰苦的地理环境,养成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而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发达的航海条件推动了商业贸易,使那里的人头脑比较精明。个性受制于环境,是社会的产物,这就是个性的受动性。
另外,个性也表现为主体性。一切外来影响都要经过一个人个性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调节、筛选和定向,通过人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创造性,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对某种活动准备状态的倾向性。人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一定的事物、人及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都会表明他的看法和态度,这种个性倾向性对于行为方式的选择有明显的影响。如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个性倾向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就能排除万难,勇往直前;若是“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人就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畏缩不前,中途放弃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性、能动性愈强,个性也就愈强;反之,主体性、能动性愈弱个性愈不明显。
3.决定个性的因素
个性是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决定个体个性的因素,心理学界有先天论和经验论的争论。先天论者认为个体的独特个性完全是遗传的,经验论者则认为一个人的后天经验(环境)决定了个性。目前的观点趋于平衡:虽然某些人的个性特征更多地受一种因素的影响,但遗传和环境经验两者的影响都是重要的。详细讨论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每一个人的个性是不同的。
(1)遗传。个性有其遗传基础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比如:“她就像她爸爸”、“他的暴躁脾气得于他的家族亲人”等。遗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前提。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前后代特征上的(包括生理的与心理的)相似性,特别是神经系统、感官系统和运动系统方面的相似。个体素质是可以遗传的。著名音乐家巴赫,其家族在1550至1800年的250年间,大约出了60名音乐家,其中有20名是著名音乐家;音乐家莫扎特家族也同样存在这一事实。历史上众多遗传学家也有类似的研究结论。
但是,就此并不能得出人的个性、素质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遗传因素只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个性本身就是遗传与环境相结合的产物,二者缺一不可。
(2)环境。良好环境是个性形成的根本条件。环境,从心理学角度说,是指在人的心理、意识之外对人的个性形成发生影响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古代流传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显示了人们对培育良好个性的社会环境的重视。孔子也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长期的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特质。
影响人的个性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来区分,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其中,社会环境,特别是文化、家庭、群体、生活经验等因素是人的心理、意识产生的主要源泉,对人的性格、能力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
①文化。文化是指不同人类群体或他们所处社会组织的独特方式。研究不同文化的人类学家们明确指出文化对于人格发展有重要作用。每个社会都具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生存在社会中的个体接受了当地环境的价值观、准则、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行为模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虽然文化决定了某一群体中行为的相似性,但同一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又是不同的。如东西方文化都提倡努力工作、反对消极怠工的工作道德观,但并非每人都如此行为。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认定员工在社会价值观、人格或其他个体差异方面同自己一样。
知识卡片3-1
民族文化影响大众的个性特点
一个国家显然不会仅有唯一的个性类型。你可以在任何文化背景下发现高冒险者和低冒险者。但是,民族文化能够影响大众的主要个性特点,我们通过考察下面两项个性特征,即控制点和权威主义,能够了解到这一点。
民族文化不同,人们相信自己可以控制环境的程度也不同。比如,北美人相信他们能够把握他们的环境,而在其他国家,如中东地区,则相信生活主要是命中注定的事情。这与控制点中的内控和外控十分相似,我们可以预期内控型人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生产大军中比沙特阿拉伯或者伊朗的生产大军中占更高比例。
权威主义与权利距离的概念密切相关。在高权利距离的社会中,如果墨西哥或者委内瑞拉,权威主义的个性占很大比例,尤其在统治阶层中。相反,美国在这一维度上的得分则低于平均值,因此我们可以预期美国的权威主义个性不像那些高权利距离国家那样普遍。
②家庭。对于多数人来说,家庭成员对个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庭中除父母亲及兄弟姐妹外,祖父母、叔叔、姨妈及表兄弟同样能影响自己个性的形成。父母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父母通过自身行为,提供特定情境使儿童产生相应行为。
第二,提供给儿童经常能有力识别的角色模式。
第三,有选择地奖励和惩罚某种行为。
家庭情境也是人格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情境影响包括家庭规模、社会经济水平、种族、宗教和地理位置、家庭中出生顺序、父母教育水平等等。例如,在贫困家庭中成长的个体与在富裕家庭中的个体绝对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机遇,独生子女和有兄弟姐妹的个体在一些重要方面也是不同的。
③群体。许多个体从属的第一个群体是家庭。在人的一生中,个体要参加各种不同的群体,从儿时的玩伴到少年时的同窗、运动队成员、成人之后工作的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群体。个体作为不同群体成员所担负的各种角色以及不同经历是一个人个性差异的又一重要来源。不仅早期生活的玩伴和同窗对人格形成有强烈影响,在以后的生活中社会和群体经验继续影响个性的发展。理解某个人的个性就需要了解他所从属或过去曾经从属的群体。
④生活经验。从所经历的事件和经验的角度看,每个人的人生是独一无二的,当然这也是个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例如,自尊的发展取决于一系列经历,包括达到目标的机会和期望值、影响他人的能力、获得他人认可等因素。一个复杂事件系列以及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会帮助自己形成成熟的自尊水平。
4.个性的结构
特殊个性特质和维度的种类和数量难以胜数。致力于个性研究的西方学者却发现,人们的个性虽然千差万别,其实可以通过五个涵盖面广的维度来充分理解和测量。这五个维度包括: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愉悦度、责任心以及对观念和经验的开放度。每种因素还包括一系列潜在的特质和维度,如图3-1所示。
每个维度既是相关特质的集合,也是一种连续体。如一个人拥有情绪稳定性因素一端的特质时被描绘成稳定、自信、有效的,而该因素另一端个性的人则被认为是神经质、自疑和情绪化的。值得指出的是,在对亚洲文化的研究中,有证据显示存在着第六个维度,它涉及对社会和谐或“保留和维护面子”的敏感性。
图3-1 个性结构的五个维度
有关组织行为学(第二版)的文章
性格在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中具有核心意义。另外,勇敢、懦弱、情绪稳定或波动大,思维严谨或草率等,都是关于性格的描述。小知识表5-2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影响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和气质都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性格和气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
2023-11-26
由此可见,间接文化强制的力量也是很大的。阿什让受试者比较两张卡片上的线条,并要求受试者指出第二张卡片上的哪一条直线与第一张上的线条长度相等。图1-1阿什的社会从众效应实验然而,并不因为存在着文化强制,个性就一定不能与之共存。......
2023-11-28
显然,快速加热时,钢种、原始组织对奥氏体成分的均匀性有很大影响。当用超快速加热时,可获得超细化晶粒。对于低碳钢,即使加热到910℃以上,在快速加热的条件下仍难以完成奥氏体的均匀化,有时甚至会在淬火钢中出现铁素体。......
2023-06-24
高温形变淬火、回火后,马氏体位错密度显著增加,位错结构也发生变化。形变淬火钢的高强度就是高位错密度的反映,而马氏体组织的细化主要表现在塑性方面的改善。从图6-16中可看出,在T12和50CrNi4Mo钢形变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量与形变量的关系中存在一个极大值。这可以在T12钢形变淬火后残留奥氏体晶体点常数随形变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少的事实中得到证实。......
2023-06-24
第一节流动壁垒对产业的影响一、直接影响:在行业中形成了不同的策略群组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不少学者认为流动壁垒是策略群组存在的基础。(一)早期的观点认为,流动壁垒是策略群组之间绩效差异的直接影响因素凯夫斯和波特是较早提出这种观点的学者,他们发现:定位最好的群组内的企业能够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
2023-12-05
电弧对焊条的加热方式与焊条端熔滴行为有关,焊条电弧焊时,不同的熔滴过渡形态焊条对电弧热的吸收率是不同的。前者涉及电弧本身发热机制,而本节中讨论的是后者——熔滴过渡形态对电弧热的吸收效率的影响,并不是说焊条的热效率只取决于焊条的熔滴过渡形态。......
2023-06-30
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形成分工关系的个人、群体、部门是组织的一部分,他们相互作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组织有效性也受整个组织的某些重要特点的影响。由于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因而对组织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也有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多层面的特点。组织行为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涉及组织中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2023-08-02
一档真实的英国电视节目——《金球》,就是根据这个前提设计的,测试人们信任和自私的底线。而没有经受压力考验的控制组,信任和可信的比例与《金球》节目的玩家十分接近——约50%。如果你认为压力总会制造或战或逃的反应,这些人的行为就无法解释。心血管系统的改变,荷尔蒙比例的释放,以及压力反应的其他方面,变化范围很广。和熟悉的或战或逃一起,这些组成了你的压力反应指令表。......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