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及其表现

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及其表现

【摘要】:(二)人的自然性及其主要表现人的自然性是指人都有其生理方面的特征和需要。(三)人的社会性及其主要表现人的社会性是指人都具有由社会关系总和决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需要,人是社会的人。(四)人的精神性及其主要表现人的精神性是指人都具有心理过程、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把人的一定的活动自由当成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安排、不听从指挥而横加限制是违反人性要求的。

(一)什么是人性

人性就是指人的本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不同于动物的规定性。人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是具有自然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劳动的生命综合体。因此,人性不是单一的,而是人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属性的统一,即人的本性就在于他是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体。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8页。)这就是说,既不能抽象地看待人性,也不能把人性看成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而必须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和人们所占有的社会地位看待人性问题。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二)人的自然性及其主要表现

人的自然性是指人都有其生理方面的特征和需要。人是自然的人。首先,人是自然界的生命有机体,是自然的存在物,具有生命形式的客观自然性;其次,人是自然发展选择的结果,是自然的进化物,这使人与一般生物出现了差异,具有了更高级的形式,但二者的差异并不在于有无自然性,而在于这种自然性在数量上的多少、程度上的大小以及在表现方式上的高低等。因此,自然性是人本身固有的基本属性。人的自然性主要表现在:

1.满足生理需要的本性

人的身上存在着由生理结构决定的自然生理需要,或者叫天然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起码的满足,人就难以生活下去,更无法正常地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因此,满足生理需要的本性,是人的自然性的集中表现。任何现实的人,都为谋生而索取一定的生活资料,为发展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不具有任何生理需要的活生生的人是不存在的。追求自我利益的满足是人的基本倾向和属性,把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满足自我利益需要的本性等同于自私自利加以否定,是与人性需求相违背的。

2.满足安全需要的本性

自身安全、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环境安全和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需要,是人们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如果这些基本要求得不到集体或社会的保障,人便无法顺利地生活下去,更不可能有效地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因此,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生理需求的社会保障,满足安全需要的本性,是人的自然性的最高表现。任何现实的人总有包括不同内容的满足安全需要的本性,把正常的“自我保护”等同于怕苦怕累加以否定,也是反人性的。

(三)人的社会性及其主要表现

人的社会性是指人都具有由社会关系总和决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需要,人是社会的人。首先,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具有满足社会需要的本性。这种社会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其次,人受社会的制约,人性是在全部社会关系总和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受任何社会关系制约的孤立的人,不可能具有人之所以为人的规定性。因此,社会性是人最基本的属性。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

1.聚群性

人是社会动物,必须在一定的集体、社会形式中才能生活和劳动。一个人如果被排除在任何群体之外,那就既不能生产劳动,也不能生存。因此,人总是需要作为某个群体或集体中的一员进行社会性的劳动,从中求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每个人都有聚群性和满足归属需要的本性。

2.合作性

人生存在自身与他人的种种社会关系中,需要依靠周围人的相互支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因此,每个人都希望与他人保持融洽关系,保持友谊、忠诚、互尊和互爱,具有一种需要社会中其他成员的信任、支持、帮助和协作的本性。

(四)人的精神性及其主要表现

人的精神性是指人都具有心理过程、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人的精神性是以大脑为物质基础形成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所特有的属性。它决定了人是一种能思维、有思想的社会存在物,也决定了人的一切行为都受由大脑控制的心理活动的支配。因此,只有把握人的精神性,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人性。人的精神性主要表现在:

1.自觉性

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存在物,任何人所进行的活动都受其思想、意识的支配,是有目的的活动。人是自觉的动物,自觉性是其固有的基本属性。任何现实的人都有自由支配自己的力量和自主从事生产劳动的倾向和追求,而不愿意完全按照别人的意愿盲目活动。把人的一定的活动自由当成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安排、不听从指挥而横加限制是违反人性要求的。

2.能动性

人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像力、高智慧和创造力。人能利用自己的种种能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积极、主动地作用于自然与社会,并认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自身和社会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能动性是人所固有的基本属性。任何一个头脑健全的人,都是能够创造性工作的主体,把人看做被动的、受制的和呆滞的客体,看做会说话的机器,是违反人性要求的。

3.自制性

人是有理智、有自我意识的存在物,因而能够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一定的目的和意志控制之下,通过一定的道德和理智力量,有意识地协调、指挥和控制自己的各种需要和行为走向。因此,正常的人都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的本性。过多过严的外来监督和控制是有悖人性的。

4.满足心理需要的本性

人都有自尊心、自豪感和荣誉感,都有期望受到别人的重视、信任、理解、承认、称赞和平等对待的心理。因此,满足心理需要是人的精神性的一个突出表现。那种只重视用金钱和物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忽视或不承认人的心理需要的行为,无异于把人看做动物,是对人性的一种压抑与否定。

5.自我意识性

自我意识是人的精神性的特有形式。人的自我意识性是指人的心理不仅能够认识外界对象和现象,而且能够认识自己的身心状态,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作为自己意识的对象,从而控制自己的力量,调节个人同周围现实的关系。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等。那种单纯靠强迫命令的组织管理行为是不尊重人性的表现,这样做,既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也无法提高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