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奥尔夫音乐教法训练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法训练概述

【摘要】:奥尔夫器乐训练中所使用的都是简单易上手,人人都能很快学会,没有过高的技能技巧要求的乐器。由于奥尔夫器乐训练是作为嗓音训练和动作训练的拓展,而不是以乐器本身的演奏为最终目的,因此奥尔夫器乐演奏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器乐演奏。

课例引导

器乐游戏——探索好玩的乐器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探索简单的打击乐器。

2.引导幼儿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

二、教学准备

活动场地、装饰盒、响板、串铃、铃鼓、沙锤、双响筒、三角铁手鼓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与幼儿围坐成一圈。教师出示封口的“潘多拉魔盒”,设置悬念,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宝盒,里面有很神奇的宝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不过我不能给你们看,我请勇敢的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后告诉大家。”

2.邀请举手的小朋友来摸乐器,教师给予提醒:“摸的时候要小心哦,当心它会‘啊呜’咬住你的手!”(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二)乐器探索

1.摸乐器。教师引导幼儿描述摸到的乐器是什么形状,摸起来有什么感觉,猜测可能是什么乐器。

2.听声音。教师晃动盒子,请幼儿听乐器的声音,并询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声音。

3.介绍乐器。教师一件件取出乐器,介绍乐器的名称、形状、颜色,并带领幼儿描述乐器的特征,观察和倾听乐器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4.分发乐器。教师将乐器分发给幼儿,请幼儿自行探索怎样能让乐器发出声音(图4-1),以此熟悉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三)听音游戏

1.抢椅子:

(1)将活动室里的椅子围成圈摆放,请幼儿手拉手围着椅子站,每个幼儿面前都要有一把椅子。

图4-1 探索乐器

(2)教师从乐器筐里拿出串铃和响板,先向幼儿介绍乐器的名称,并摇动响板,摇晃串铃,使幼儿熟悉乐器的音色。

(3)教师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将椅子呈圆圈状摆放,幼儿在圆圈外围站成一圈,每个幼儿前面都有一把椅子。教师左手拿串铃,右手拿响板。当教师演奏响板时,幼儿手拉手根据响板演奏的节奏围着椅子行走;当教师演奏串铃时,幼儿就立刻找椅子坐下。幼儿熟悉规则后,教师撤掉一个椅子,正式开始游戏,游戏过程中没有抢到椅子的幼儿被淘汰。随后教师再撤掉一个椅子,这时可换沙锤和铃鼓向幼儿介绍,重复上述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活动。

(4)请幼儿尝试做指挥,进行游戏活动。

(5)引导幼儿将乐器轻轻放回乐器筐。

2.盲人寻宝:

(1)准备双响筒、三角铁、串铃、手鼓等音色区别较大的乐器。

(2)游戏规则:

①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每组分发一种乐器。先请两名幼儿熟悉本组乐器的音色,随后每组内请一名幼儿用纱巾蒙住眼睛,另一名幼儿拿乐器。

②请蒙住眼睛和拿乐器的幼儿分别站成两列,蒙住眼睛的幼儿站第一列,拿乐器的幼儿站第二列。拿乐器的幼儿在站队列的时候要有意错开本组幼儿,不要站在本组幼儿的后面。

③当教师发出开始的指令时,拿乐器的幼儿演奏自己的乐器,请蒙住眼睛的幼儿听声音并寻找自己的组员。

(3)教师可引导每组的两名幼儿互换角色,也可引导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游戏活动。

四、教学指导

1.此课例多用于幼儿认知乐器的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幼儿通过看、摸、听等方式感性地认识乐器。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乐器时,尽量不过多干预,应给予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

3.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将乐器轻轻放回原处,并再次强调使用乐器时要轻拿轻放,使幼儿养成乐器演奏和使用的好习惯。

理论介绍

20世纪初期,奥尔夫通过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探索,发现学校音乐教育中适合用于教学的乐器太少。奥尔夫就从音乐教育的改革入手,开始解决这一问题。在《学校音乐教材》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作感想:“我摆脱了动作训练只用钢琴的方法,我追求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奏乐,即兴演奏和创造自己的音乐,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且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接近人的机体的乐器。”

通过数年的探索和打磨,奥尔夫为学校教育创制的乐器,配合创作的训练教材,只通过简单的敲敲打打就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促进了学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巨大进步。奥尔夫将这些打击乐器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

一、器乐训练的内涵及目的

(一)器乐训练的内涵

奥尔夫器乐训练是指运用奥尔夫课程体系中的乐器进行演奏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来感受音乐的音响效果和美感。

在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至关重要。奥尔夫打击乐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重点在于节奏训练,奥尔夫器乐训练中使用的大部分乐器无须技巧准备,难度低,上手快,是幼儿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有效媒介。这种教学方法经过实践的检验,已被全球广泛认可和推广。

(二)器乐训练的目的

奥尔夫在教学中使用乐器,并非想用乐器演奏取代歌唱教学,也不是把乐器演奏作为教学目的,而是旨在通过演奏不同乐器时所产生的物理属性、时空属性、生理心理因素来创造丰富立体的声音形象,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美。

幼儿音乐教育中使用器乐训练有如下目的:

1.加强歌唱的表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参与度。

器乐训练可以用来加强歌唱的表现。歌唱在音乐教学中始终占首要位置,为了减轻幼儿因为反复歌唱而产生的倦怠,使幼儿保持对音乐的兴趣,所以使用器乐训练。

2.提高幼儿对乐器演奏的兴趣,使其掌握演奏技能。

奥尔夫器乐训练中所使用的都是简单易上手,人人都能很快学会,没有过高的技能技巧要求的乐器。提倡让幼儿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游戏中对乐器进行探索和发现,从而充满兴趣地演奏。

3.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和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

奥尔夫说过,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对人的教育。器乐训练活动要求幼儿在演奏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倾听自己的演奏,更要顾及同伴。器乐训练在培养和发展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时的自我表现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二、器乐训练的教学内容

奥尔夫器乐训练的教学内容包括器乐伴奏练习和器乐演奏练习。

器乐伴奏练习是指为歌曲、乐曲、舞蹈等进行伴奏,以达到加强演奏、烘托气氛的器乐练习目的。

器乐演奏练习是以即兴演奏为精髓,以曲式结构为骨架,以探索不同的音响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器乐练习。由于奥尔夫器乐训练是作为嗓音训练和动作训练的拓展,而不是以乐器本身的演奏为最终目的,因此奥尔夫器乐演奏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器乐演奏。

三、器乐训练的常用乐器

奥尔夫器乐训练中大多使用打击乐器,操作简单易上手,幼儿很容易掌握。这些打击乐器按照有无音高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无音高打击乐器

无音高打击乐器只需要幼儿根据一定的节奏进行小肌肉运动即可配合而成一首好听的伴奏,帮助幼儿了解节奏、节拍等乐理知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幼儿园运用广泛。无音高打击乐器按材质和发声特点可分为以下四类:

1.皮革类打击乐器。

皮革类打击乐器也称鼓类乐器。奥尔夫器乐训练中常用的鼓类乐器有非洲鼓、手鼓、邦戈鼓等,如图4-2所示。皮革类打击乐器的特点是:一般由皮革蒙在筒状的共鸣箱上制成,通常靠鼓槌或手敲击引起振动发声;声音低沉、浓厚且延续音较长,适合低声部,在强拍上给人以稳定感。

鼓的演奏方法有:

手拍,如非洲鼓、手鼓、邦戈鼓。击鼓时手臂要放松,手腕有力且富有弹性地拍击。击鼓前可先进行手腕和手臂的训练。全手掌拍打鼓心会产生浓厚的音色和较长的延续尾音;手指拍打鼓边,发声特点为音色脆而短促,延音较短。

鼓槌敲击,如小军鼓和邦戈鼓。执槌方法分左右手,右手执槌对于幼儿来说较容易:拇指、食指或者加上中指从上方握住鼓槌,其余手指自然弯曲,鼓槌勿伸出手掌;左手执槌对于幼儿来说不容易,也可使用右手执槌的方法,敲击时也要有弹性,手臂放松,可先做敲气球练习。

图4-2 皮革类打击乐器

2.木质类打击乐器。

木质类打击乐器又称木竹类打击乐器。奥尔夫器乐训练中常用的木质类打击乐器有双响筒、打棒、蛙鸣筒、木鱼、圆弧响板等,如图4-3所示。

木质类打击乐器的特点是:一般是用木头或竹子制成一定的共鸣腔或块,多靠敲击发声,也有刮奏型,如蛙鸣筒,撞击型,如响板;声音干脆、清亮、短促、颗粒性强、几乎无延续音。这类乐器适合表现比较复杂、速度较快的节奏型,一般用于旋律声部,演奏起来节奏清新、干净利落。

图4-3 木质类打击乐器

3.金属类打击乐器。

奥尔夫器乐训练中常用的金属类打击乐器有锣、钹、三角铁、碰铃等,如图4-4所示。

金属类打击乐器的特点是:由铜、铁、铝等金属材料制成,通常靠敲击引起的振动发声;声音清脆明亮、穿透力强、有余音,其中锣、钹等音量较大,在合奏中需要小心控制,一般作为特色乐器使用。课堂上使用较多的是三角铁和碰铃,但它们的音量一般较小,不宜用于强拍,不宜在快节奏的曲子当中使用,避免混成一片。

图4-4 金属类打击乐器

4.散响类打击乐器。

散响类打击乐器在幼儿园运用得非常广泛。奥尔夫器乐训练中常用的散响类打击乐器有铃鼓、沙锤、串铃等,如图4-5所示。

图4-5 散响类打击乐器

散响类打击乐器的特点是:乐器大多靠摇晃或抖动引起的振动发声。其中沙锤、沙蛋可上下摇动发声,但不能互相撞击,以免碎裂。铃鼓除了手摇,也可以边拍边摇。它们都具有散响的特征。除铃鼓外,这类乐器大多音量较小,声音细碎,演奏时较难控制,适合表现长音节奏,不宜表现太快或太慢的节奏。

散响类打击乐器主要是根据发声特点命名的,从用材来分,有金属制作的如串铃、铃鼓,也有木竹或塑料制作的如沙锤、沙蛋。铃鼓的边框也是木质的。

以上四类打击乐器构成了奥尔夫无音高打击乐器合奏的基本编制。这些乐器大多属于纯发音乐器和节奏乐器,没有固定的音高。

(二)有音高音条乐器

音条乐器是奥尔夫在乐器创造上最突出的贡献。这些乐器音色鲜明,富于个性,且音准、指法很容易被幼儿掌握,幼儿可通过想象和创作进行即兴演奏,这样非常吸引幼儿。音条乐器是奥尔夫器乐训练中使用较多的有音高的打击乐器,按材质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1.钟琴。

钟琴作为德国的传统乐器,由13个长短不一的金属(一般是硬质的镀镍金属)音条组成,分中、高两种,通常由演奏者用一对木质琴槌敲击发声,如图4-6所示。

钟琴的特点是:声音清脆明亮,富有诗意和童真意味;在音条乐器中钟琴的声音最高,很少用于独奏,在乐队中常用于高音声部;它的延续音长,因此不宜用来演奏快的乐曲,在配音时也不宜用来演奏连续十六分的快速旋律,但是可以刮奏,声音十分动听;它一般备有几个相当于黑键的升降音,可自由装卸、更换。

图4-6 钟琴

2.木琴。

木琴来源于非洲,由13个长短不一的长方形音条和共鸣箱组成,如图4-7所示。木琴一般用红木或者紫檀木制成,现在也有压模合成的替代品,音准和质量更佳。

木琴通常是以两个木质的小槌在木块上敲击发声,特点是:音色柔和,能产生较强的共鸣声;具有非凡的穿透力,常用于旋律声部,也是整个合奏的核心;音色短促且清脆,缺乏共鸣混响,多用来演奏轻快活泼的乐曲,烘托欢快的气氛;强奏时音色刚劲有力,弱奏时音色柔美悦耳,还可以用来演奏滑音和震音,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音条乐器。

3.金属琴。

金属琴根据材质不同有钢片琴、铝片琴、铁琴等,此类琴是由13个长短不一的金属片固定在一个梯形的共鸣箱上组成的,每根音条上都刻有音名或固定调的唱名,按基本的音阶排列。钢片琴如图4-8所示。

金属琴的特点是音色清澈、悠远。它的音条比钟琴要厚、大,演奏时不宜使用木制琴槌,可用一副橡皮头的音槌或者金属小槌直接敲击音条,一般有单槌击打或者双槌轮击、刮奏、滚奏等方法。

图4-7 木琴

图4-8 钢片琴

(三)其他乐器

除了上述几类常用的乐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乐器编制里还有一些其他的需要一定技巧性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器、管乐器和键盘乐器。

1.弦乐器。

弦乐器包括拨弦乐器和拉弦乐器,常见的有尤克里里、吉他、低音提琴、大提琴和小提琴等,如图4-9所示。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儿童低音提琴作为低音乐器只有两根弦,演奏时只拨不拉,十分适合幼儿学习。

图4-9 弦乐器

2.管乐器。

管乐器包括竖笛、竹笛、双簧管(图4-10)和其他簧管乐器等。不过,我国的奥尔夫音乐课堂上常使用竖笛来参与演奏,它是奥尔夫音乐本土化实践教学中极具特色的乐器。

图4-10 管乐器

3.键盘乐器。

键盘乐器通常指钢琴、手风琴、羽管键琴、古钢琴等,但奥尔夫在寻找奥尔夫乐器之前就已经想要摆脱动作训练只用钢琴的方法。因此,键盘乐器虽然在奥尔夫乐器的编制里,但在奥尔夫音乐教材和音乐活动中很少出现,大家只需大概了解即可。

课例体验

器乐演奏——我是小小指挥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幼儿学会辨认手势,看手势进行演奏活动。

2.训练幼儿的专注力、模仿力、分辨力以及良好的节奏感。

3.引导幼儿养成看指挥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活动场地、音乐播放设备、《动物狂欢节》乐曲、打棒、鼓、沙锤、三角铁、四种颜色的纱巾。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邀请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看教师的手势做动作,游戏规则为:教师竖一根手指,幼儿就摸摸自己的脸;教师竖两根手指,幼儿就拍拍自己的肩膀;教师竖三根手指,幼儿就跳一跳;教师竖四根手指,幼儿就拍拍自己的屁股;教师竖五根手指,幼儿就蹲下抱住自己。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手指游戏1~2遍,为接下来的看指挥活动做好准备。

(二)分发乐器,自由探索

教师向幼儿介绍乐器的名称,随后给幼儿分发乐器,使每个幼儿都能拿到一件打击乐器,并引导幼儿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然后根据乐器的音色将幼儿分为四组,分别为鼓类组、散响组、金属组、木质组,各组幼儿排成四个纵队席地而坐。

(三)观察模仿,引入手势

1.幼儿拿到乐器后,同教师一起围成圈而坐,教师演奏乐器引起幼儿注意。随后教师变换乐器的位置,用眼神及动作引导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如将乐器放在头上、藏在身后、夹在腋下等。教师可以重复几次这些动作,1~3遍后,幼儿就能完整模仿教师的动作了。

2.教师将乐器放在面前,只用手势来指挥幼儿重复刚才的动作。教师将手放在头上、藏在身后、夹在腋下等,幼儿根据教师的手势将乐器放在头上、藏在身后、夹在腋下等。

(四)学习看指挥的手势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看乐器演奏中的指挥手势:

1.停止:教师双手手臂平举在身体前方两侧,手掌立起,手心向外;幼儿手握乐器安静等待。

2.开始:双手掌心朝上,并微微向上抬起示意。

3.弱音与强音:

弱音:教师双手手掌放平,手心朝上,收拢在胸前;幼儿轻声敲奏乐器。

强音:教师双手手掌放平,手心朝上,打开在头部两侧;幼儿大声敲奏乐器。

渐弱:当教师双手从头顶两侧慢慢收回至胸前合拢时,幼儿从大声敲奏渐渐转为小声敲奏。

渐强:当教师双手从收拢的胸前慢慢打开至头顶两侧,幼儿从小声敲奏渐渐转为大声敲奏。

4.单音与静音:教师在吸气的同时将双手握空拳收至胸前,吐气时快速将双手往外摊开手掌并立即收回成握空拳状;幼儿在教师双手往外送的同时敲奏一次乐器,即成单音,在教师双手往回收时动作停止,即成静音,有延长音的乐器演奏后立刻用手捂住乐器,使其停止发出声音,如鼓类乐器。

(五)出示纱巾,进行指挥

1.出示指挥道具纱巾。

教师取出四种颜色的纱巾,请幼儿分辨颜色并确定各条纱巾分别对应哪类乐器,如红色纱巾对应鼓类乐器,绿色纱巾对应金属类乐器,黄色纱巾对应散响类乐器,蓝色纱巾对应木质类乐器。

2.观察颜色,做好演奏准备。

教师将纱巾放在地上,然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拿起哪种颜色的纱巾,对应的哪类乐器就开始演奏。幼儿要根据教师挥动纱巾的节奏来演奏乐器。

(六)即兴指挥,幼儿演奏

1.听音乐,看指挥。

播放音乐《动物狂欢节》,根据音乐的节奏、强弱,教师进行即兴指挥。在指挥过程中教师可变换手势,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观察教师的手势动作进行乐器演奏。

2.教师邀请幼儿尝试运用指挥手势跟随音乐进行即兴指挥。

四、教学指导

本次活动中运用了不同的道具引导幼儿学习看指挥,增强了幼儿学习看指挥进行器乐演奏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丰富幼儿对乐器的认知(如音色、音长、音量等),提升幼儿即兴演奏、即兴指挥的能力,激发幼儿参与奥尔夫器乐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拓展练习

1.实践本节课例中的教学活动,体会奥尔夫乐器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查阅奥尔夫乐器的相关资料,多方面了解奥尔夫乐器的发声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并尝试亲手演奏奥尔夫乐器,总结教学实践中奥尔夫器乐训练的特点,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