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三)一题多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通过这种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和解法,还可以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023-08-03
主动探究的困惑和思考——初中劳技教学案例一则李少芳反思:在这堂课后,我深刻领悟到了一点: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从更高层次上要求教师要挖掘教材,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把问题引向深入。例如,在组织学生上盆实践中,我应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新的垫片方法的尝试,这是我上完这堂课后又萦绕在脑中的又一问题。我想一节课后只有教师不断总结,将问题引向深入,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教学,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1.引言:现在,世界正面临着飞速发展,称为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手脑并用的人才。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弊端频多,最突出的是常在灌输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以标准化的考试来衡量人、选拔人才,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压抑,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培养成21世纪需要的人呢?所以教育必须要改革,改革的目标与方法之一,就是积极鼓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2.背景:“花卉的上盆”是福建省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劳动技术试用课本《园艺》中第一章“花卉栽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第三节。因为上盆的基本方法和其中所含的科学道理,是“花卉生长条件”等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所以,我将这节课处理为“上盆”和“换盆”两节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动手实践。
3.问题的出现初一学生对花卉的认识基本停留在观赏的程度,一般不懂得栽培护理。且又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在城市,家长一般不会让孩子动手,而是要求小孩将精力、时间花在应试课程上,造成了学生参加实践练习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因此,在这节课上,要求学生通过一次实践练习就能初步掌握还是存在困难的。
4.问题的分析我发现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动机和机会、缺乏必要的理念教育。(2)教学设计缺少情境、对教材处理过于简单化。实际上,面对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特点,在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让他们感到学习索然无趣,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的情况下,如何组织鼓励学生从事积极的实验和思维活动,从活动中学会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分析、讨论“上盆”整个过程;如何避免造成学生单纯模仿操作的教学后果等问题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劳技课的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获得亲自动手参与实践技能练习的能力,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5.解决问题的措施(一)教法的选择:应从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出发,结合教学目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状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合理使用。
1.创造环境气氛: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特点,充分利用学校花圃设施,突出劳技课特点,避免在教室多讲细讲,“写板书,抄笔记”。以本节课将学生带到校园花圃练习,花圃环境气氛感染了学生,增加教学效果。
2.让学生自制教具:(1)自制垫片、演示模型教具:a.模仿花盆底部形状,用白色泡沫板切割制作,尺寸稍放大。b.模仿小瓦(盆)片形状,用白色泡沫板切割制作,尺寸稍放大。C.花盆底部模型涂成黄色,小瓦片模型涂成黑色;颜色的强烈对比可以使”垫片”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更强.(2)自制吊兰种植深度的活动图示,通过上中下调节,可以演示:a.栽种太深,即“埋心”b.栽种太浅,即“露根”c.栽种适中,即“上不埋心,下不露根”。(3)用透明塑料片自制模型,让学生清楚地观察整个上盆演示过程.
3.教学设计:(1)新课引入:测试瓦盆、紫砂盆、釉盆、塑料盆的透水、透气性,使这课开始就以趣味性的方式开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并懂得为什么一般花卉选用瓦盆进行盆栽.(2)重、难点的突破a.利用垫片模型教具在黑板上演示垫片的三种垫法:“人字型”、“品字型”或仅用大的一块模型拱形瓦片覆盖,从而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分析出这三种垫法,是如何做到“盖而不堵,挡而不死”。其二,在分析演示上盆步骤时,演示垫片正确垫法,浇水时学生会观察到水从盆底孔洞缓缓流出,再分别解释盖得太密,水不能流出,即堵死;盖得太稀,盆土跟着水流出。通过这样边观察,过分析、解释,使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并运用在实践练习中。b.利用形象逼真的活动彩图能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由此分析出种植深度的重要性,比较、判断出前两种可能造成的后果。然后,我再以吊兰实物为例子,按照正确的种植深度演示,让学生观察、分析、掌握控制种植深度的技巧。C.教师使用透明塑料瓦盆,做好“上盆”演示实验,不是简单地讲一个步骤,做一个步骤,而是要突出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因为上盆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它的科学道理,即第一章第二节所学的空气、土壤、肥料、水分这些花卉生长的基本条件的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所以在教学中演示实验的瓦盆采用透明塑料盆,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整个上盆的过程。同时,在演示上盆的七个步骤时都以启发、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的方式得出每一个步骤的重点、操作要领、弄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避免学生将上盆练习简单地理解为模仿操作。d.留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分小组练习上盆,锻炼学生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操作技能中。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组实验,同时要求学生在练习上盆过程中,根据以前学过的空气、土壤肥料等基础知识,分析每一个步骤并根据各小组实验实际情况,填写实验步骤记录表;完成练习时,填写实验记录以及实验成绩评定表。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观察、分析实验情况,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学生这节课能较好地独立完成盆栽花卉的上盆练习。
有关新课程中的教学(3)的文章
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三)一题多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通过这种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和解法,还可以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023-08-03
目前,关于数学思想方法问题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大都采取列举和描述的叙述方法。[3]高中数学新教材是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一个良好的载体,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3-08-12
“学习方法探究”主题班会班会目的1.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班会过程班主任导入: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来自于好的学习习惯,适合自己特点的才是最好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点学习方法:1.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024-01-30
随着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灵活应用丰富的工具开展探究式教学,体验新知识、新技能,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以人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被广泛使用。......
2023-11-03
对学生来说,审美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美术的效果,同时也会深刻地影响到他们最终的审美能力,以及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通过美术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活得更加精彩。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说要把他们培养成艺术家、画家,而是侧重于对他们全面素质和艺术品位的提高。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3-07-23
本文阐述如何巧用绘本丰富的图画语言,让幼儿爱读、爱看、爱表达,爱思考,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利用绘本图画资源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成为绘本阅读的主体,在自主阅读中体验阅读的满足感,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值得我们深思。如《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毛毛虫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鸭梨,星期三吃了……......
2023-07-29
在教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时,求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现实则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作为美术教师,审美能力的教学理应打破教室的壁垒,变自我封闭为开放性,使学生联系丰富多彩的健康生活去欣赏美、感知美。当我们把审美的天地向周围生活、向社区拓展时,学生的心灵就会向社会开放,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就会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健康的发展。......
2023-10-31
一堂数学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教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主动地探索,才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达到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学生在多角度地分析各情况下的结论时,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得到了培养。......
2023-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