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时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1.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教学中,尽管老师是主动方,学生是被动方,师生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关系。这种平等关系的提出已有很多年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得到体现。1)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2)教师对学生的标准要改变,要有多个标准,因人而异,而不是划一标准。这一过程的体现,就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启导。在现代教学中两者都有其重要性。......
2023-08-01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老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些学习方式引进课堂。但是也发现,这些学习方式有的只能在公开教学上运用,有的流于形式,更有的根本不敢谈起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对学习方式不甚理解,尤其是对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两类学习方式的内涵与应用有误解。我们先来看一个课例:
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教学课文《画家乡》,课文讲述家住平原、山村、海边、城市、草原的五位小朋友从自身的角度夸家乡,分五段。第一段由老师示范,引导学生朗读从生字到重点词语,语段大意的理解。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就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学习,每个4人小组各选一段,这一活动持续了8分钟。最后选组汇报,老师作了总结,一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就完成了。
笔者在现场观察发现,小组探究活动开始的2分钟,学生还能模仿第一段活动一下,其余更多的时间学生在做小动作、聊天,不知该做些什么,而教师又缺少必要的指导。这样的小组活动、探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过高估计了一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1954年首次提出“学习方式”这一概念,他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地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从不同角度给“学习方式”分类,这里仅举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第一种按学习的形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第二种按学习者控制程度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第三种按学习的内容(新旧知识、经验)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第四种按学习的组织形式分为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
关于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任长松作这样的阐述:接受式学习包括被动接受式和主动接受式(接受式探究),探究式学习包括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其中接受式探究是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共同包含的,被动接受式指信息由教师直接提供,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记;接受式探究指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料或资源中获得;发现式探究指信息由学生在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活动中获得。
理解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类学习方式内涵及其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以下一些理念:(1)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2)学习方式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不能“一刀切”;(3)要善于依据不同学科和学科中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4)要实事求是,探究活动设计要采取符合学校实际、地区特点的形式;(5)从教师的实际情形出发,不搞齐步走;(5)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针对传统课堂过于偏向接受式学习而讲的,不能理解只有用了探究式才体现新课程理念。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不需要学生化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的方式就可以了。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达到最低目标“有必要用讲授法向这些学生传递必需的基础知识,即使用接受的方法也要把知识掌握下来。”这是我市一位优秀教师之谈,我觉得很有道理。
有关新课程中的教学(3)的文章
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时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1.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教学中,尽管老师是主动方,学生是被动方,师生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关系。这种平等关系的提出已有很多年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得到体现。1)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2)教师对学生的标准要改变,要有多个标准,因人而异,而不是划一标准。这一过程的体现,就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启导。在现代教学中两者都有其重要性。......
2023-08-01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将“智慧学伴”等教学资源应用到学生合作探究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根据学生探究讨论的结果,教师没有直接点拨,而是播放了“智慧学伴”中的视频资源,还原了老北京胡同生活中的叫卖声、邻居见面的打招呼声,还有婚丧嫁娶中邻里街坊互帮互助的老北京风情图。需要注意的是,“智慧学伴”教学资源运用到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真、善、美、实”。......
2023-08-06
如果我们对前后课程环境进行一下比较分析,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来看,可以发现课程“确定性”方面的差别。过去,基础教育课程的确定性特征十分明显,全国同年级同学生学科课堂几乎如出一辙。新课程体现出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
2023-08-01
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倡导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老师们在说课中都谈到这些策略,想尽一切办法让课堂“活”起来。因此,如何发挥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生成性,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实”与“活”的关系,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总之,课堂教学的“活”与“实”是一对矛盾,相生相克,相辅相成。......
2023-08-01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是智慧与真理的化身,是拥有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则往往被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甚至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有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他们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因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2023-08-01
对这些学生要特别小心,处理的好于不好会都会影响到整个班。最后,与这些学生交流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上面提到的这位学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开始时他见到我常是视而不见不理不采,一次我去他们班看到他正在看一本历史方面的课外书,我就坐到了他边上的空位上,他也没理我,我看到书上有一副商代青铜器的彩图,于是说:“中国商代的青铜业真是发达。”......
2023-08-01
(一)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如何在数学新课标理念下切实搞好数学教学是新的数学课程实施中非常重要的问题。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