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财务预算优化,实现改革成果

教育财务预算优化,实现改革成果

【摘要】:即首先由学校提出预算建议数,然后由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再由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编报正式预算,待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最后由财政部门正式批复预算。但这“两上两下”只是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预算编制控制和审批程序关系,而不是对学校内部预算编制和控制程序做出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审批提出的“两上两下”的程序要求,“高等学校预算由学校财务处(室)根据各单位收支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经学校最高财务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分别上报各有关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核定预算控制数。高等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各有关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上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由财政部批复后执行”。即首先由学校提出预算建议数,然后由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再由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编报正式预算,待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最后由财政部门正式批复预算。这种程序对比以前原有做法,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都大大提高了。但这“两上两下”只是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预算编制控制和审批程序关系,而不是对学校内部预算编制和控制程序做出的规定。学校内部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是学校预算控制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高等学校的预算基本上是坚持“三上四下”的程序。“一下”是指学校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预算编制要求,结合学校事业的计划和任务,将预算有关内容和要求传达给校内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一上”是指各职能部门根据所分管工作的实际采用相应的测算方法和技术,根据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提出相关的预算建议方案,并上报给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财务处),然后由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财务处)将各种建议方案进行汇总,并结合学校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全面分析影响预算的相关因素,提出学校预算的草案,交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讨论修改;“二下”是指将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的草案向全校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二上”是指各部门将对预算草案稿的征求意见反馈给学校,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财务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汇总、修改和完善预算草案,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并再次交校务会讨论修改,通过后,将预算草案上报给主管部门;“三下”是指在学校预算草案经上级主管部门调整下达预算控制数后,及时将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控制数通报给相关职能部门;“三上”指职能部门根据学校主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进一步征求有关方面对本单位和部门预算的修改的意见,并上报学校预算委员会,由学校预算委员会统筹按预算控制数进行调整,并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再次报上级主管部门;“四下”,是指调整后的预算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后,将正式预算向全校公布,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增强预算的外部监督力量,以便在执行预算过程中接受全校教职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