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的分析中指出,在目前的小学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认知不够充分,导致在情境教学的运用中出现问题。因此,就完善教师认知结构,提升教师情境意识,我们给出如下建议。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消除教师对于情境教学内涵错误的认知。有些教师对目标认知不明确,导致创设的情境无法合理运用于课堂之上。......
2023-08-04
社会认知活动离不开认知情境,认知客体、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的关系等借助认知情境得以体现,比如空间距离影响认知主体对他人关系的判断,背景环境引发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行为的想象等。
(一)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可以显示两个人的接近程度。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空间距离构成了一个情境因素。人际空间距离可分为四种:亲密距离(0~0.55米),主要表现在夫妇和恋人之间:个人距离(0.55~1.21米),主要表现在朋友之间;社会距离(1.21~3.66米),主要表现在熟人之间;公共距离(3.66米以上),主要表现在陌生人之间,或者是一般性的社会交往场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人们无意间确定的,却能够影响认知主体的社会判断。例如,看到两个人相互接近低声交谈,我们会认为他们正在说一些不想让别人听到的话,这反映了两人的关系较为深入。
另外,空间距离也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1)民族文化的因素。一般认为欧洲人喜欢保持远距离交往,而阿拉伯人和非洲人则喜欢保持近距离交往。所以我们设想当美国人和阿拉伯人在谈话时,一方是“节节败退”,一方是“步步进逼”,半小时后,两人谈话的位置照先前必定发生了很大的一段位移。(2)气质个性因素。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喜欢与人保持近距离交往,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喜欢与人保持远距离交往;外向性格人喜欢与人保持远距离交往,而内向性格人可能更喜欢与人保持近距离交往。(3)性别因素。大多数男性喜欢与人保持远距离交往,而女性则会表现得更加亲密无间。由此可见,空间距离也为社会认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二)背景环境
在社会认知活动中,认知对象所处的背景也常常成为判断的参考系统。巴克(K.Back)认为,认知对象所处的环境常常会引起我们对其行为的联想,从而影响判断。人们往往会以为出现在特定背景环境下的人必然是从事某种行为的,他的个性特征也可以通过背景环境加以判断。比如,你经常在舞会上遇见某位同学,你便可能知道她是个喜欢交际、娱乐的活跃分子;如果你经常在图书馆遇到他,那可能会推知他是个肯学、喜欢安静读书的人。
环境背景对于认知的影响可以在判断个体感情的文献中得到证明,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许多实验研究一致表明,画中所描绘的刺激、人所处的背景对于决定被试作出什么样的判断非常重要。被试作出何种判断及判断的准确程度,受到判断对象周围景物和色调的强烈影响。科尔曼(H.C.Kelman)等人认为,单纯从人的面孔和身体姿势中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很少的,背景可以提供有力的线索,协助我们判断认知对象的感情。假定一个人在笑,只有通过背景线索,才能显示出这一动作到底是高兴还是难堪。
有关社会心理学的文章
前文的分析中指出,在目前的小学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认知不够充分,导致在情境教学的运用中出现问题。因此,就完善教师认知结构,提升教师情境意识,我们给出如下建议。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消除教师对于情境教学内涵错误的认知。有些教师对目标认知不明确,导致创设的情境无法合理运用于课堂之上。......
2023-08-04
前面阐述了认知目标和试题之间准确对应的重要意义,但这种对应应当是“有弹性的对应”,如表5-2所示,一个认知目标可能涵盖多种任务途径。然而正如本节开头所指出的,目前我国大规模测试中,能力目标与试题之间的对应存在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僵化的现象。试题题干的表达与认知目标的表述保持适度距离,会是怎样的效果?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指向文本本身的具体问题,认知目标隐藏于问题引发的阅读过程和行为中。......
2023-08-17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对情境创设的真实性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学习主题认知和意义建构的程度。只有在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学生才能突破先入为主的先前概念,透过真实的教学情境,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由于真实情境具有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很容易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引起顺应过程,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023-08-15
认知对象是社会认知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认知主体一样,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体,其魅力知名度、自我表演等因素均影响认知主体的社会认知。(三)认知对象的自我表演在多数情况下,认知对象并不是认知活动中完全被动的一方,而是“让”别人认知的一方。因此,认知对象的主观意图势必要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判断。在这里,认知对象的自我表演对于认知者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2023-08-01
到目前为止,社会认知研究的理论假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朴素的科学家”假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前提是“朴素的科学家”假设。这种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朴素的科学家,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就像科学家一样寻找、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以达到预测和控制的目标。“认知吝啬者”假设认为,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往往是不确定的、不完全的和复杂的。......
2023-08-01
有关社会认知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人们如何对他人、社会团体、社会角色以及人们自身经验作出判断。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有时不完整,有时模糊不清,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复杂的社会认知过程中,我们还要面临大量需要加工的复杂社会信息。这就是社会认知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2023-08-01
加强涉海企业、社会组织及普通民众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于海洋生态补偿的认识是实施海洋生态补偿的基础,广大民众生态道德的形成取决于生态教育的程度,因此,应对海洋生态补偿地区的主体进行宣传教育。对海洋生态补偿进行宣传教育不仅要依靠沿海各级政府,还应充分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宣传教育,扩大宣传的广度,提高宣传的效果。除了直接宣传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之外,还应在宣传的形式上进行创新。......
2023-11-09
关于元认知的结构,弗拉维尔 最早提出了元认知的成分结构模型。与弗拉维尔 不同,布朗 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它们涉及有意向地使用元认知知识,使用一定的认知策略控制并调节任务的进程,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笔者对涉及元认知的概念进行梳理发现,研究者除了使用“metacognition” 外,还使用 “meta-awareness” “meta-cognitive awareness”等词。......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