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会认知活动:认知情境与空间距离

社会认知活动:认知情境与空间距离

【摘要】:社会认知活动离不开认知情境,认知客体、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的关系等借助认知情境得以体现,比如空间距离影响认知主体对他人关系的判断,背景环境引发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行为的想象等。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空间距离构成了一个情境因素。一般认为欧洲人喜欢保持远距离交往,而阿拉伯人和非洲人则喜欢保持近距离交往。

社会认知活动离不开认知情境,认知客体、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的关系等借助认知情境得以体现,比如空间距离影响认知主体对他人关系的判断,背景环境引发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行为的想象等。

(一)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可以显示两个人的接近程度。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空间距离构成了一个情境因素。人际空间距离可分为四种:亲密距离(0~0.55米),主要表现在夫妇和恋人之间:个人距离(0.55~1.21米),主要表现在朋友之间;社会距离(1.21~3.66米),主要表现在熟人之间;公共距离(3.66米以上),主要表现在陌生人之间,或者是一般性的社会交往场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人们无意间确定的,却能够影响认知主体的社会判断。例如,看到两个人相互接近低声交谈,我们会认为他们正在说一些不想让别人听到的话,这反映了两人的关系较为深入。

另外,空间距离也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1)民族文化的因素。一般认为欧洲人喜欢保持远距离交往,而阿拉伯人和非洲人则喜欢保持近距离交往。所以我们设想当美国人和阿拉伯人在谈话时,一方是“节节败退”,一方是“步步进逼”,半小时后,两人谈话的位置照先前必定发生了很大的一段位移。(2)气质个性因素。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喜欢与人保持近距离交往,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喜欢与人保持远距离交往;外向性格人喜欢与人保持远距离交往,而内向性格人可能更喜欢与人保持近距离交往。(3)性别因素。大多数男性喜欢与人保持远距离交往,而女性则会表现得更加亲密无间。由此可见,空间距离也为社会认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二)背景环境

在社会认知活动中,认知对象所处的背景也常常成为判断的参考系统。巴克(K.Back)认为,认知对象所处的环境常常会引起我们对其行为的联想,从而影响判断。人们往往会以为出现在特定背景环境下的人必然是从事某种行为的,他的个性特征也可以通过背景环境加以判断。比如,你经常在舞会上遇见某位同学,你便可能知道她是个喜欢交际、娱乐的活跃分子;如果你经常在图书馆遇到他,那可能会推知他是个肯学、喜欢安静读书的人。

环境背景对于认知的影响可以在判断个体感情的文献中得到证明,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许多实验研究一致表明,画中所描绘的刺激、人所处的背景对于决定被试作出什么样的判断非常重要。被试作出何种判断及判断的准确程度,受到判断对象周围景物和色调的强烈影响。科尔曼(H.C.Kelman)等人认为,单纯从人的面孔和身体姿势中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很少的,背景可以提供有力的线索,协助我们判断认知对象的感情。假定一个人在笑,只有通过背景线索,才能显示出这一动作到底是高兴还是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