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会心理学:认知对象自我表演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认知对象自我表演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摘要】:认知对象是社会认知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认知主体一样,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体,其魅力知名度、自我表演等因素均影响认知主体的社会认知。(三)认知对象的自我表演在多数情况下,认知对象并不是认知活动中完全被动的一方,而是“让”别人认知的一方。因此,认知对象的主观意图势必要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判断。在这里,认知对象的自我表演对于认知者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认知对象是社会认知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认知主体一样,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体,其魅力知名度、自我表演等因素均影响认知主体的社会认知。

(一)认知对象的魅力

构成个体魅力的因素既有外表特征和行为方式,也有内在的性格特点等。我们常说某人有魅力,这意味着他具有一系列的积极属性,比如容貌美、聪明、友好、正直、有能力等。但是,在实际的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对象只要具备其中一两个特征就可能被认为是有吸引力和有魅力的。

美貌通常是最快、最容易被人认知的外表特征,它是形成个人魅力的重要因素并且容易产生光环效应。戴恩(K.Dion)等人在实验中向被试展示了外表魅力明显不同的人物照片,然后要求被试评定照片人物在其他方面的特征。结果发现:外表有魅力的人几乎在所有特征(如人格的社会合意性、婚姻能力、职业状况、幸福感等)方面都得到了最高的评价,而外表缺乏魅力的人得到的评价最低。

除了美貌之外,高尚的道德、正直的人格、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善、友好等一些品质也可以增加个人魅力。印度圣雄甘地的巨大魅力不是来自外表,而是来自他的精神力量和追求正义的勇气。

(二)认知对象的知名度

一个人知名度的高低也影响着别人对他的认知。在一个人知名度高的情况下,人们通过某些传播媒介或其他人所传递的有关他的信息,在正式结识他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社会认知了。根据间接材料所进行的社会认知,受他人的影响比较大,无论认知主体是否相信这些材料,他都会据此形成一定的判断。一旦亲身接触知名人士,认知主体首先会检验原有的看法。一般说来,某人的知名度越高,社会评价越积极,那么,对认知主体的认知活动影响越大,认知主体越会先入为主地将他看成是有吸引力的人。

(三)认知对象的自我表演

在多数情况下,认知对象并不是认知活动中完全被动的一方,而是“让”别人认知的一方。因此,认知对象的主观意图势必要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判断。

按照戈夫曼(Goffman)的理论,每个人都在通过“表演”,即强调自己许多属性中的某些属性而隐瞒其他的属性,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这种办法有时很成功,使得不同的认知者对同一个人形成完全不同的印象,或者使同一个认知者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对同一个人得出不一致的看法。比如,对同一个人,有人觉得他心胸开阔、热情大方,有人则认为他固执、沉静;有时使人感到深不可测,有时又使人觉得他诚挚、坦率。在这里,认知对象的自我表演对于认知者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