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会认知的特征及格式塔原则——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的特征及格式塔原则——社会心理学

【摘要】:社会认知正是产生、发展于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过程之中。所谓完形特征又可以称为格式塔原则,是指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并形成完整的印象。图4-3 格式塔原则说明:格式塔原则包括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等。当我们对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进行判断时,社会认知的完形特征就会表现得非常明显。认知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判断被称为认知分离。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社会认知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互动性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处于对等的主体地位。首先,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认知客体同时也是认知主体,而认知主体也作为认知客体存在;其次,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不仅认知客体会影响认知主体,而且认知主体也会影响认知客体,从而使社会认知的发生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社会认知正是产生、发展于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过程之中。

(二)间接性

社会认知是一种间接的心理活动,它不仅是认知主体对他人外部属性的直接反映,更主要的是通过对他人可以感知的外部特征如行为表现等,达到对他人内部人格特征的间接把握和反映。简言之,社会认知是认知主体综合应用所获得的外部信息来推理事件内在本质的信息加工过程,这种信息加工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间接反映,而非直接反映。

(三)完形特征

人的社会认知具有完形特征,认知主体在进行社会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完形特征。所谓完形特征又可以称为格式塔(gestalt)原则,是指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并形成完整的印象(见图4-3)。

图4-3 格式塔原则

说明:格式塔原则包括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等。其中的封闭性是指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将其知觉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当我们对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进行判断时,社会认知的完形特征就会表现得非常明显。如果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人:他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既是诚实的又是虚伪的,既是热情的又是冷淡的,那么,我们在认知上会感到左右为难和难以接受,我们会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认清这个人的真实面目。人们似乎一生下来就无法忍受自相矛盾的判断。认知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判断被称为认知分离。个体智力和知识的局限性构成了认知的剥夺体验,造成个体认知与认知对象之间的分离。为了消除这种分离,个体一方面会加强其收集新信息的欲望和动力,以寻求更多的信息来摆脱认知剥夺,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向幻想的方向发展,即利用想当然的办法给认知对象添补细节,使认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