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认知神经科学证据揭示的社会心理学成果

认知神经科学证据揭示的社会心理学成果

【摘要】: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脑成像技术为自我在不同文化情境下的差异找到了更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从神经机制的层面呈现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差异。这一结果说明中国人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联系,母亲作为重要他人是自我概念中重要的成分,因而出现了相同的神经机制。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脑成像技术为自我在不同文化情境下的差异找到了更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从神经机制的层面呈现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差异。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许多研究者使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进行的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这种任务要求被试首先判断一些人格形容词是否适合描述自己或他人,之后让被试尽可能回忆这些词,典型的实验结果是被试对能够描述自我的词的回忆量要多于不是描述自我的词,这一现象被称作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许多脑成像的研究结果发现,与他人的判断相比,自我判断激活了内侧前额叶区域(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Craik等,1999;Kelley等,2002)。

朱滢等(2007)根据“独立自我—互依自我”的二元结构进一步设想,如果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中,重要他人对自己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的话,那么是否能够出现“重要他人参照效应”,也即当进行他人参照任务时,同样能激活内侧前额叶区域。于是,他们使用中国被试对比研究的方法,发现当进行自我参照任务和他人参照任务的时候,西方被试的自我记忆成绩明显好于母亲判断记忆的成绩,而对于中国被试却并没有发现这种优势,同时如果将自我判断时的脑成像结果减去一般他人判断时的结果,中西方被试都发现MPFC的显著激活现象,而如果使用自我判断时的结果减去母亲判断时的结果,则中国被试并没有出现显著的MPFC激活,但在西方被试的结果中却观察到了这种激活。这一结果说明中国人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联系,母亲作为重要他人是自我概念中重要的成分,因而出现了相同的神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