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学习和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学习和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

【摘要】:肯普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外围的“评价”和“修改”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持续进行的工作。系统方法的分析、设计、反馈、修正的工作策略在这个模式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肯普的模式将学习需要、教学目的、优先和约束置于中心地位,以强调学习过程中必须随时用这几个因素作为参考依据,也突出了系统方法以系统目标为导向的本质。

建构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比较多,这些模式虽然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但是也遵循了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一)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过程,得到普遍的应用。

该模式有九个具体步骤。鉴别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分析以及确定学习者准备状态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编写行为目标和设计标准参照测试是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具体化的过程;开发教学策略和开发选择教学资源属于策略设计的过程;设计进行形成性评价和设计开发终结性评价属于评价阶段。该设计模式在微观上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其步骤和环节比较符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

(二)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建立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其核心内容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学习的基本程序和教学的基本程序。因为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系列精心为学习者设计和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事件用于支持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这一基本程序包括九大教学事件,分别是:

1.引起注意;

2.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

3.回顾所需的先决技能;

4.呈现刺激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发学习行为;

7.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

8.评估学习行为;

9.增强保持与迁移。

这九大教学事件可用在各种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并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具体的教学设计主要集中在4、5、6三个步骤上。这一教学设计模型强调设计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以优化每一教学事件,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

(三)梅里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和教学处理理论(ITT)是对加涅理论的发展。这两种理论根据预期的学习结果来规定教学条件。他将学习目标分为两个维度:横轴是内容类别(事实、概念、原理、过程),纵轴是行为水平(记忆、运用、发现),两个维度能组合出12种特定的目标类型,如记忆概念、发现事实、运用原理等。在他的成分显示理论中,分别描述了实现这些目标类型的过程步骤。在教学处理理论中,他又提出了13种学习类型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他称这些策略为“处理”,并将它们归并为三个主要范畴:

1.成分处理,包括鉴别、执行和解释;

2.抽象处理,涉及分类、概括、决策和迁移;

3.联合处理,包括传播、类比、替换、设计和发现。

部分呈现理论作为一般性的模式,可以适用于任何学科和任何教学情境,但它基本上是以集体教学定位的。

(四)肯普的教学设计模式

肯普的教学设计模式建构在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他认为一个教学系统应包括4个基本要素:学生、方法、目标和评价。这4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设计的大体框架。以此为基础,肯普提出了一个教学设计的椭圆形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肯普的教学设计模式列出了10个教学设计的因素,但必须强调它们并不是教学设计的步骤,相反,肯普更加强调教学设计模式的整体性和设计过程的弹性。下图所示的10个因素按逻辑顺时针方向排列,从“课题任务总目标”出发,到“预测”结束,一般在设计新教学方案时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但这些因素之间没有连线和箭头,说明在某些情况下,不必考虑设计的全部因素,也可以由任何一个因素作为起点,再依实际情况进行下去。

肯普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外围的“评价”和“修改”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持续进行的工作。系统方法的分析、设计、反馈、修正的工作策略在这个模式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肯普的模式将学习需要、教学目的、优先和约束置于中心地位,以强调学习过程中必须随时用这几个因素作为参考依据,也突出了系统方法以系统目标为导向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