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联可能大于零,也可能小于零。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要取得好的结果,不仅应注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的发挥,关键还要发挥好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的功能∑E联。(二)心理学依据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学习和工作中开展适当的竞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广大青少年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他们乐于参加竞赛活动。......
2025-09-29
(一)教学设计发展简述
教学设计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构想、理论形成以及学科建立等几个阶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是历来就有的,但这种计划和安排往往只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杜威在2025年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科学”,它的任务是建立一套与设计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桑代克也曾提出过设计教学过程的主张和程序学习的设想。
教学设计是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作为一种理论和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其理论的建立深受视听媒体理论、传播学、各种学习与教学理论,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影响。二战期间,美国急需在短时间内为军队输送大批合格的士兵、为工厂输送大批合格的工人。这一紧迫任务使当时的心理学家和视听领域专家开始关注学校以外的教育,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效率。心理学家努力揭示人类是如何学习的,提出了详细阐明学习任务的重要性以及激发学习者或受训者的学习动机等教与学的原则;视听领域的专家则致力于运用一些公认的学习原理,如准备率、连续原理、重复原理、练习律、效果律等,开发设计有效的幻灯、电影等视听培训教材。这些都是把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的最初尝试。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斯金纳以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结学习理论为基础,创造了程序教学法。它将各门学科知识按其内在逻辑分解为一系列知识单元,前后衔接、逐渐加深,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自定步调地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程序教学早期主要研究程序的形式及系列的组成,到中期便转移到对目标分析和逻辑顺序等问题的研究,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最优的教学策略上来。这一时期,系统科学已渗透到教育领域,人们开始借助教学机器对教学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怎样对教学进行系统分析、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等一系列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这一时期,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论正在孕育之中。
20世纪60年代后期,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的变量是极其复杂的。要优化教学过程,只有引入系统方法进行设计、操作,才能协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制定出最优的教学策略,并通过评价、修改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此外,教学目标的分类和分析、学习任务的分析、评价理论、个别化教学理论、视听技术、教学技术的作用等各种理论的发展也为教学设计理论的建立做好了铺垫工作。自此,人们开始利用系统方法对教学各要素做整体性探索,揭示其内在本质联系,并开始进行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教学设计便以它独特的理论体系、结构和方法而成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
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学设计的研究已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域。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也积极地开展了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目前教学设计理论与我国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越来越紧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五种概念的交替发展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是多种多样的,其原因之一就是指导教学设计的观点有多种。教学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五种交替的概念。
1.“艺术过程”的概念
教学艺术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关于教学艺术的认识从古罗马时期的昆体良就开始了,到夸美纽斯有了一个飞跃。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首先使用了“教学艺术”这一概念,他在2025年出版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开门见山地指出:“《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他还认识到“科学所教导的是事物本身,而艺术所教导的则是操纵事物的方法”。夸美纽斯指出:“教学艺术所需要的也不是别的,只不过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由此可见,教学艺术是一种设计的艺术。(https://www.chuimin.cn)
2.“科学过程”的概念
19世纪初发生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拉开了教育科学化的序幕。因受科学主义思维的影响,教学科学化的追求成为一种主流。人们特别注重确立精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学过程步骤、环节的科学性,普遍确立了按照科学规律进行教学实践并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加以把握和研究的认识。因此这一时期的教学设计体现出了科学化的特点。
3.“系统工程方法”的概念
教学是围绕人这个因素展开的活动,教学各要素之间关系复杂。在系统论出现以后,一些实践者尝试使用工程学的方法代替科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这样系统方法就从工程学中被引进和采纳到教学设计中,使教学设计不仅在理论上有了科学根据,同时也找到了进行科学设计的实际操作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测试所提供的反馈信息调整设计过程,从而使经过科学设计的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4.“问题解决方法”的概念
随着教学设计技术的日益发展,教学设计人员开始关心教学失败的原因和问题所在,他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只有找到问题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它,因此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这种教学设计从鉴定问题开始,通过选择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试行方案和不断评价、修改方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强调人的因素”的概念
教育系统应当是关注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系统。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已经很难去定义什么是“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因此以建构主义、认知弹性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强调“人”的因素的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日益得到重视。这种教学设计强调应从“学习者”出发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的规划,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教学设计的概念不断替换、发展,各种概念的不断融合,人们对教学设计的认识不断深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设计理论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关文章
∑E联可能大于零,也可能小于零。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要取得好的结果,不仅应注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的发挥,关键还要发挥好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的功能∑E联。(二)心理学依据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学习和工作中开展适当的竞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广大青少年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他们乐于参加竞赛活动。......
2025-09-29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传道授业,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当好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不干涉并不是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控制,而是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更加生机盎然。......
2025-09-29
(一)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物理学是物理学习的对象,物理学习的特点与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密切相关。物理学精密定量的特点,使物理学的结论可以随时加以严格检验。(二)中学物理课程的特点中学物理课程的总体内容和水平,世界各国都大体相同。初中物理课程对物理现象、过程的阐述基本上是属于定性的。初、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各自形成一个大致完整的体系,这两个阶段并不是单纯的两个循环,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2025-09-29
(二)自学能力具备自学能力,是教师知识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的重要保证。(三)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完成一定的工作,制定一定的计划和方案,并进行组织、指挥和有效控制,从而发挥群体效益的能力。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它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加工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2025-09-29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取得的成果积累起来,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025-09-29
(一)课程结构的确立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确立课程结构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课程结构的均衡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科与活动的规划、设计应全面而均衡。一是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它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国家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或学校,允许并激励地方与学校自主开发课程,体现地方特色、学校特色;适当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025-09-29
但是,物理学科课程是有局限性的,其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实施主要在教室(课堂)完成,其教学主要由教师来进行,因而不可能全面完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任务。可见,物理课程应该包括物理理论课、物理实验课、物理活动课,它们对于全面实现物理课程目标有着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5-09-29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任何职业都有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它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二)教师的专业素质一个人的最佳知识结构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基础来建构。在知识爆炸时代,一个人文素质高的物理教师才能适应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