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分析,学习过程是学生以认识为基础的全面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以能力为核心的个性心理统一培养、塑造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心理过程可分为:观察实验、思维、应用三个基本阶段。一般说来,应用知识都包括三个环节:审题、联想使知识重现、问题的类化。联想是指由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之相联的心理过程的现象。审题是联想重现知识的前提,知识的重现又是课题得以类化的条件。......
2023-08-01
(一)中学生大脑的生理特点
从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的需要考虑,需要了解学生脑生理发展的特点。人从成胎到成人,脑生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两个高峰期(即两个猛长阶段)。第一高峰期由成胎到两岁的婴儿期,第二高峰期由9岁到16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脑生理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在这一期间人脑的总重量可以达到成人的96%。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脑生理的发育,但尚未最后完成,还显得很脆弱,脑神经细胞还很容易疲劳,这就对中学教学过程的设计提出了心理学的限度和要求。
(二)中学生的情感、兴趣特点
1.初中学生
初中学生处在从童年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等矛盾。他们的情感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但情绪转移较快,往往带有明显的极端热情与极端冷淡的两极性,常常出现逆反心理。
就兴趣特点而言,比起小学生来,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范围大大扩展了,这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心理条件和可能性。初中学生往往限于直接兴趣水平,即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激发兴趣,应该具有形象性、具体性、明显性和实用性。应加强演示实验和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讲授要生动具体、联系生活。
2.高中学生
高中生处在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学生的情感逐渐趋向深刻、稳定,自我控制力有所提高,但多数情况下还不够成熟,遇到挫折仍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高中学生意志形成的过程中认识因素更突出,与人生观相联系的道德、理智和审美都有了较深刻的发展。因此,正确进行引导对于高中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初中学生更加集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同时起作用,其最大特点是兴趣与奋斗目标有了联系,相比直接兴趣而言,间接兴趣起更大的作用,因而,动机和兴趣趋于稳定。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应重视间接兴趣的作用,适当揭示教学的哲理性和方法论,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训练思维。
(三)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上。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在研究中发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着一个关键期和一个成熟期。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学生的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将发生质的变化;高中二年级是思维发展的成熟期,思维基本趋于定型。
1.初中学生
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偏重于形象思维,但已经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一般来说,初中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这种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初中学生已能领会和掌握更多的抽象概念,能够理解一般事物的规律性及因果关系,并能对较复杂的问题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推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常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而直观教学很有必要。
2.高中学生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在物理学习中,高中学生的思维更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能够用理论作指导,运用辩证思维来综合分析各种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一时期是学生心理的定型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时期。
(四)中学生的注意力特点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不断增强,注意力也大大提高。由小学生的无意注意为主逐渐转化为以有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也得到了发展。初中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很显著,他们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相应的事物上。注意的范围也扩大了,能合理地分配和调动注意力。在较好的课堂组织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可集中4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高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稳定和持久,一般能把注意力集中和稳定在毫无直接兴趣而又具有间接意义的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上。他们有意注意的自觉性比较强,其注意范围已接近成人水平,能够在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中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能聚精会神地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这为他们的物理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有关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的文章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过程是学生以认识为基础的全面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以能力为核心的个性心理统一培养、塑造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心理过程可分为:观察实验、思维、应用三个基本阶段。一般说来,应用知识都包括三个环节:审题、联想使知识重现、问题的类化。联想是指由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之相联的心理过程的现象。审题是联想重现知识的前提,知识的重现又是课题得以类化的条件。......
2023-08-01
(一)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可分为以下层次。综合上述分析,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其特点是新奇、具体、操作、实践。中学物理思维逻辑的最基本特点表现为因果逻辑关系。......
2023-08-01
(一)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物理学是物理学习的对象,物理学习的特点与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密切相关。物理学精密定量的特点,使物理学的结论可以随时加以严格检验。(二)中学物理课程的特点中学物理课程的总体内容和水平,世界各国都大体相同。初中物理课程对物理现象、过程的阐述基本上是属于定性的。初、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各自形成一个大致完整的体系,这两个阶段并不是单纯的两个循环,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2023-08-01
物理学习是以物理科学为对象的学习,物理学科的特点必然要反映到物理学习中来,使物理学习带有以下特点。观察与实验是互不可分的,它是物理学习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实验性观察是物理学习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观察方法。(二)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建立物理观念是物理学习的核心物理概念是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是一类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
2023-08-01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传道授业,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当好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不干涉并不是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控制,而是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更加生机盎然。......
2023-08-01
物理课程可以界定为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学生提供的关于物理运动规律的所有相关经验,它包括物理学科和物理活动课程两部分。物理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是全面实现中小学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认为,当学校把学科结构和研究方法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时,教学就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2023-08-01
(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的学习。“发现学习”并不排斥讲授法、回答法、讨论法以及各种形式的练习。......
2023-08-01
(一)设疑激趣这是该模式操作程序的基础环节,该环节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物理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解释物理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关于自学内容,起初,宜选择难度不大的,或是学生已经有一定程度了解的教材作为自学内容。如若这一模式以单元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单元小结。......
2023-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