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一般特点及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成果

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一般特点及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成果

【摘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脑生理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在这一期间人脑的总重量可以达到成人的96%。(三)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上。这一时期是学生心理的定型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时期。

(一)中学生大脑的生理特点

从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的需要考虑,需要了解学生脑生理发展的特点。人从成胎到成人,脑生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两个高峰期(即两个猛长阶段)。第一高峰期由成胎到两岁的婴儿期,第二高峰期由9岁到16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脑生理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在这一期间人脑的总重量可以达到成人的96%。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脑生理的发育,但尚未最后完成,还显得很脆弱,脑神经细胞还很容易疲劳,这就对中学教学过程的设计提出了心理学的限度和要求。

(二)中学生的情感、兴趣特点

1.初中学生

初中学生处在从童年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等矛盾。他们的情感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但情绪转移较快,往往带有明显的极端热情与极端冷淡的两极性,常常出现逆反心理。

就兴趣特点而言,比起小学生来,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范围大大扩展了,这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心理条件和可能性。初中学生往往限于直接兴趣水平,即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激发兴趣,应该具有形象性、具体性、明显性和实用性。应加强演示实验和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讲授要生动具体、联系生活。

2.高中学生

高中生处在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学生的情感逐渐趋向深刻、稳定,自我控制力有所提高,但多数情况下还不够成熟,遇到挫折仍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高中学生意志形成的过程中认识因素更突出,与人生观相联系的道德、理智和审美都有了较深刻的发展。因此,正确进行引导对于高中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初中学生更加集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同时起作用,其最大特点是兴趣与奋斗目标有了联系,相比直接兴趣而言,间接兴趣起更大的作用,因而,动机和兴趣趋于稳定。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应重视间接兴趣的作用,适当揭示教学的哲理性和方法论,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训练思维。

(三)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上。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在研究中发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着一个关键期和一个成熟期。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学生的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将发生质的变化;高中二年级是思维发展的成熟期,思维基本趋于定型。

1.初中学生

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偏重于形象思维,但已经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一般来说,初中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这种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初中学生已能领会和掌握更多的抽象概念,能够理解一般事物的规律性及因果关系,并能对较复杂的问题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推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常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而直观教学很有必要。

2.高中学生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在物理学习中,高中学生的思维更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能够用理论作指导,运用辩证思维来综合分析各种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一时期是学生心理的定型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时期。

(四)中学生的注意力特点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不断增强,注意力也大大提高。由小学生的无意注意为主逐渐转化为以有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也得到了发展。初中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很显著,他们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相应的事物上。注意的范围也扩大了,能合理地分配和调动注意力。在较好的课堂组织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可集中4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高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稳定和持久,一般能把注意力集中和稳定在毫无直接兴趣而又具有间接意义的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上。他们有意注意的自觉性比较强,其注意范围已接近成人水平,能够在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中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能聚精会神地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这为他们的物理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