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还要求学生研究某些纲之间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差异,等等。对那些“难教”的、理解力差的少年要特别耐心地对待,任何时候都不要责备他们头脑迟钝,也不要让他们拼命记忆——这些都没有用处。毫无疑问,使用愚蠢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精细的事情上表现出教育的无知,这些正是使少年变成“难教的群民”的原因之一。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许多问题中,关于已知和未知的相互关系问题特别吸引我们的注意。......
2023-12-03
1.试卷简析。全卷100分,共五个大题,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问题探究题。所占分值分别是16分、30分、30分、12分、12分。题量分别是16个空、15个小题、15个小题、2个小题、2个小题。整套试题立足教材,注重基础,难度适宜,有一定灵活性。试题反映出的理念是突出学科特点,弱化死记硬背,凸显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探究。判断题和选择题占的分值较大,而对探究题缩小分值权重,这反映出命题者对学情与教情的准确把握。从具体内容分析,十一册内容约大于十二册内容,这反映出命题者对教材“适切性”(适合学生探究)的准确把握。“工具与机械”单元、“能量”单元、“环境与我们”单元所占权重相对较大,这同样突出了“探究”的学科特点。
2.得分情况简析。从“表四”可以看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得分相对较高,实验探究题和问题探究题相对较低。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的各个小题得分比较均衡,基本没有大起大落现象。比如填空题的四个得分值分别是67.4、71.5、56.4、89.5,判断题的四个分数值是70.9、82.8/85.5、84.9。这说明学生对教材上的简单信息掌握较好,教师也比较注重这方面的教学。而在实验探究题方面失分严重,尤其是实验探究题1,得分率仅仅为40.8。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呢?图如下:
如图所示,实验器材完全相同,请完成下面探究的问题。
图一
图一
图一
图二
要求回答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省力,为什么?二是:如何验证你的判断(写出要用的器材和办法)?这道题其实知识点很简单,就是动滑轮比定滑轮省力。但为什么得分率这么低呢?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学生没看懂谁是定滑轮谁是动滑轮。为什么没看懂呢,就是老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没有在关键处用力,或者没有找到关键处。这道题,也就是没有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内涵要义。所以一旦稍稍有所“变形”,学生就一筹莫展。此题,如果两个滑落正向(竖着)放置,学生答题效果一定会好很多。这说明,要学生能够灵活处理问题,其前提是真正弄懂知识的内涵。真正懂了,无论形式怎么变化,都是可以应付的。那么问题探究题1的得分率又为什么那么低,仅为54.1呢?这道题反映出的问题更为严重,那就是老师们注重死记硬背,忽视动手实践。这道题,只要是学生动手画过,就会轻而易举做正确。题目是根据北斗七星找到(画出)北极星,这还不容易吗?在“勺子”底部前端两颗星距离的五倍处就是北极星!只要动手画过,这道题是没有难度的。让人匪夷所思。
3.教学建议
1)注重动手实践。上述实验探究题和问题探究题之所以得分率出乎意料地低,根本原因是忽视动手实践。我们往往把动手实践理解得太难、太规范,其实这些题的动手实践并非难事,也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完成。第一个题在教室就可以完成,只要有定滑轮和定滑轮就行。小学生的实验,重在弄懂原理,大部分实验并不把规范作为追求。第二个题就更不用说了,在黑板上,在本子上画一画就行了。其实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是随时随地,并非一定要特别正式的环境或条件。
2)注重思维培养。上述第一题和其他大题中的部分题暴露出,对学生思维深度和灵活性的培养是我们教学中较为忽视的问题。所谓思维的深度,就是要把知识点真正弄懂弄透,举一反三。在关键处要用多种教学方法予以突破,要由表及里,浓墨重彩。所谓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要学会变通,教师要变式教学,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3)革除一种模式。科学课教学,尤其是毕业班科学课教学,我了解的事实是,不少老师一走进课堂,二话不说,就直接往黑板上抄题,抄一满黑板让学生做,让学生背。这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革除。科学课是“做”科学,不是背科学。
4)深入研究教材。怎样才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其根本前提是教师真正深入研究教材。要逐字逐句地研究,要融会贯通,弄清教材各方面的逻辑关系。只有把教材真正弄懂了,才有可能发散思维,才可能出现教学灵感。深入研究教材有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尽力弄懂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这么设计而不那么设计,为什么设计这个内容而不涉及那个内容,其目的意图何在,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怎么设计,你的设计与教材上的设计孰优孰劣?
图二
要求回答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省力,为什么?二是:如何验证你的判断(写出要用的器材和办法)?这道题其实知识点很简单,就是动滑轮比定滑轮省力。但为什么得分率这么低呢?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学生没看懂谁是定滑轮谁是动滑轮。为什么没看懂呢,就是老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没有在关键处用力,或者没有找到关键处。这道题,也就是没有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内涵要义。所以一旦稍稍有所“变形”,学生就一筹莫展。此题,如果两个滑落正向(竖着)放置,学生答题效果一定会好很多。这说明,要学生能够灵活处理问题,其前提是真正弄懂知识的内涵。真正懂了,无论形式怎么变化,都是可以应付的。那么问题探究题1的得分率又为什么那么低,仅为54.1呢?这道题反映出的问题更为严重,那就是老师们注重死记硬背,忽视动手实践。这道题,只要是学生动手画过,就会轻而易举做正确。题目是根据北斗七星找到(画出)北极星,这还不容易吗?在“勺子”底部前端两颗星距离的五倍处就是北极星!只要动手画过,这道题是没有难度的。让人匪夷所思。
3.教学建议
1)注重动手实践。上述实验探究题和问题探究题之所以得分率出乎意料地低,根本原因是忽视动手实践。我们往往把动手实践理解得太难、太规范,其实这些题的动手实践并非难事,也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完成。第一个题在教室就可以完成,只要有定滑轮和定滑轮就行。小学生的实验,重在弄懂原理,大部分实验并不把规范作为追求。第二个题就更不用说了,在黑板上,在本子上画一画就行了。其实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是随时随地,并非一定要特别正式的环境或条件。
2)注重思维培养。上述第一题和其他大题中的部分题暴露出,对学生思维深度和灵活性的培养是我们教学中较为忽视的问题。所谓思维的深度,就是要把知识点真正弄懂弄透,举一反三。在关键处要用多种教学方法予以突破,要由表及里,浓墨重彩。所谓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要学会变通,教师要变式教学,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3)革除一种模式。科学课教学,尤其是毕业班科学课教学,我了解的事实是,不少老师一走进课堂,二话不说,就直接往黑板上抄题,抄一满黑板让学生做,让学生背。这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革除。科学课是“做”科学,不是背科学。
4)深入研究教材。怎样才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其根本前提是教师真正深入研究教材。要逐字逐句地研究,要融会贯通,弄清教材各方面的逻辑关系。只有把教材真正弄懂了,才有可能发散思维,才可能出现教学灵感。深入研究教材有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尽力弄懂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这么设计而不那么设计,为什么设计这个内容而不涉及那个内容,其目的意图何在,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怎么设计,你的设计与教材上的设计孰优孰劣?
图二
要求回答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省力,为什么?二是:如何验证你的判断(写出要用的器材和办法)?这道题其实知识点很简单,就是动滑轮比定滑轮省力。但为什么得分率这么低呢?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学生没看懂谁是定滑轮谁是动滑轮。为什么没看懂呢,就是老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没有在关键处用力,或者没有找到关键处。这道题,也就是没有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内涵要义。所以一旦稍稍有所“变形”,学生就一筹莫展。此题,如果两个滑落正向(竖着)放置,学生答题效果一定会好很多。这说明,要学生能够灵活处理问题,其前提是真正弄懂知识的内涵。真正懂了,无论形式怎么变化,都是可以应付的。那么问题探究题1的得分率又为什么那么低,仅为54.1呢?这道题反映出的问题更为严重,那就是老师们注重死记硬背,忽视动手实践。这道题,只要是学生动手画过,就会轻而易举做正确。题目是根据北斗七星找到(画出)北极星,这还不容易吗?在“勺子”底部前端两颗星距离的五倍处就是北极星!只要动手画过,这道题是没有难度的。让人匪夷所思。
3.教学建议
1)注重动手实践。上述实验探究题和问题探究题之所以得分率出乎意料地低,根本原因是忽视动手实践。我们往往把动手实践理解得太难、太规范,其实这些题的动手实践并非难事,也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完成。第一个题在教室就可以完成,只要有定滑轮和定滑轮就行。小学生的实验,重在弄懂原理,大部分实验并不把规范作为追求。第二个题就更不用说了,在黑板上,在本子上画一画就行了。其实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是随时随地,并非一定要特别正式的环境或条件。
2)注重思维培养。上述第一题和其他大题中的部分题暴露出,对学生思维深度和灵活性的培养是我们教学中较为忽视的问题。所谓思维的深度,就是要把知识点真正弄懂弄透,举一反三。在关键处要用多种教学方法予以突破,要由表及里,浓墨重彩。所谓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要学会变通,教师要变式教学,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3)革除一种模式。科学课教学,尤其是毕业班科学课教学,我了解的事实是,不少老师一走进课堂,二话不说,就直接往黑板上抄题,抄一满黑板让学生做,让学生背。这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革除。科学课是“做”科学,不是背科学。
4)深入研究教材。怎样才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其根本前提是教师真正深入研究教材。要逐字逐句地研究,要融会贯通,弄清教材各方面的逻辑关系。只有把教材真正弄懂了,才有可能发散思维,才可能出现教学灵感。深入研究教材有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尽力弄懂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这么设计而不那么设计,为什么设计这个内容而不涉及那个内容,其目的意图何在,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怎么设计,你的设计与教材上的设计孰优孰劣?
有关科学课中的“探究”教学的文章
教师还要求学生研究某些纲之间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差异,等等。对那些“难教”的、理解力差的少年要特别耐心地对待,任何时候都不要责备他们头脑迟钝,也不要让他们拼命记忆——这些都没有用处。毫无疑问,使用愚蠢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精细的事情上表现出教育的无知,这些正是使少年变成“难教的群民”的原因之一。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许多问题中,关于已知和未知的相互关系问题特别吸引我们的注意。......
2023-12-03
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缺乏预见的教师工作,对教师本人来说会变成一种痛苦的差使。向教师指出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进行一些创造性的研究的可能性,——这是学校领导的任务之一。一个教师可能在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但他并不从事那种从研究事实中引出科学结论的意义上所说的研究。女教师找那些有孩子在下一年将要入学的家长们谈话。......
2023-12-03
我还记得,我在学校工作的那头10年时间过得多么缓慢。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要形成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这并不意味着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词句,而是首先学习用共产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和看待人。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包含着一部共产主义人学的百科全书。......
2023-12-03
对小学各年级的教师来说,制订一份管用好几年的远景计划是很重要的。当然,计划中要考虑到本门学科的特点。例如,生物教师在远景计划中应列入一套去自然界的参观,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些必要的表象。物理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计划里规定让学生观察工农业的劳动。每一个教师还应当写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课题计划是根据教学大纲分配给本课题的时数,包括好几节课的一种计划。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还要写一份教育工作计划。......
2023-12-03
关于教师素质结构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的素质结构由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四因素构成。表15教师素质结构各因素与教学质量关系程度统计结果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在坚持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本质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现代教育观念对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并把它列为第三的重要位置上。这就为我们制定现代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标准提供了一定的事实依据。......
2023-11-04
只有一个或两个教师,学生数量很少的小型的单班或双班复式教学的学校,现在还有,而且在很长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在单班复式教学的学校里,儿童的课内阅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当跟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使学校图书馆配齐所有应当供儿童阅读的书籍。对于地处边远的小型学校的教师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跟大村镇或城市里的一所好学校保持经常的联系。你在评定自己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时,应当向这些教师取得的成果看齐。......
2023-12-03
学生应当不再思索这个或那个字母怎么写法以及各个字母怎样连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有可能去思考怎样运用语法规则和他所写的东西包含什么意思。这种流利书写的技能还能逐步地训练出运用语法规则的半自动化技能:儿童已经不必去思考某一个词应当怎样写,因为他已经多次地写过这个词了。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完成过足够数量的精细的劳动动作,那么他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做好了流利书写的准备。......
2023-12-03
如何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若干看法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黄干平一、前言对于如何培养独立院校的合格人才,如何提高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本人作过一些调研和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作过一些检验和求证。下面,我以一个教学第一线普通教师的视角,而不是管理者的视角,就如何提高独立院校教学质量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