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科学课中探究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科学课中探究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摘要】:第4小题得分率仅仅为55。这只能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的时候对“自主想法证明一个结论”没有足够的重视。然而自己想法、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科学结论,却又是科学课最本质的要求。(见图)如果是移动用力点和阻力点,学生答题效果会好很多,因为教材上重点只涉及这两个点的移动。离开了学生主体,科学课便不复存在。然而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其主体地位受到钳制。

1.实践探究教学是软肋。实践探究共4个小题,得分普遍不高,只有一个小题得分率超过80。第4小题得分率仅仅为55。第4小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题呢?原题是这样: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混轮组是否省力(见图),如何证明?

此题图是将教材14页上的原图稍做变化而来,大部分学生能回答“是否省力”,但对于怎么证明就束手无策。而实际上教材上是有现成答案的,教材上是这么说的:与直接提升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比较……这不是“证明”又是什么呢?这只能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的时候对“自主想法证明一个结论”没有足够的重视。然而自己想法、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科学结论,却又是科学课最本质的要求。如何抓住科学课的本质进行教学,可能这也是我们科学课老师的软肋。

此题图是将教材14页上的原图稍做变化而来,大部分学生能回答“是否省力”,但对于怎么证明就束手无策。而实际上教材上是有现成答案的,教材上是这么说的:与直接提升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比较……这不是“证明”又是什么呢?这只能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的时候对“自主想法证明一个结论”没有足够的重视。然而自己想法、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科学结论,却又是科学课最本质的要求。如何抓住科学课的本质进行教学,可能这也是我们科学课老师的软肋。

2.机械呆板是个大问题。教师教学的机械呆板直接导致学生思维品质的呆板。我县科学课普遍的教学现状是死记硬背。这样教学的直接危害是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死,遇到稍有变化便不能应付。从本次阅卷和得分情况不难看出,凡是灵活一些的题型,学生大都难以作答,或答非所问。比如这道题:在小杆秤上标出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如果要让小杆秤能够称出更重物体的重量,提绳应该向哪边移动,为什么?(见图)如果是移动用力点和阻力点,学生答题效果会好很多,因为教材上重点只涉及这两个点的移动。我们平时教学也就缺乏这种变化,就不去教学“如果移动支点”会是什么效果,而这样的变化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然而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诚然,这样做可能加大了一点难度,但也只是在移动用力点和阻力点的基础上向深处稍微开掘那么一点,而且思维是同质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从阅卷场了解的信息得知,这道题答对的学生不超过百分之20。再如填空题第9小题:化学变化常会伴随( )、( )、( )、( )等现象。此题得分率也仅为56.此题的灵活性在于是对教材上的一些化学现象的一种梳理与归纳,应该说不存在什么难度,但为什么得分率如此低?这与我们的教学肤浅化密切相关,在科学教学上思考不够,研究不够,浅尝辄止。

3.主体地位缺失仍是瓶颈。科学是实践探究课程,是“做中学”的课程。离开了学生主体,科学课便不复存在。然而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其主体地位受到钳制。思维论辩题总体得分率之低,便足以说明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学真正解放学生,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主体,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注重课堂展示环节,注重学生交流,注重学生表达,那么解答像“上山的公路为什么修成S形”“说说日食的成因”“这个实验报告应该怎么写”等问题就不会是什么难题。

4.教学研究空虚已成顽疾。实话实说,科学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在多数学校几乎一片空白,教研组要么没有,要么形同虚设。当然,这类课程的教师是兼职,课时量又少,开展教研活动确有一些困难。但这不能成为学校此类课程教研虚无的理由。只要真心重视,总还是有一些办法的,活动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开展的。多数学校除语文数学教研组而外,都是设的什么综合教研组,这怎么开展研究活动啊,学科不同,在一起研究什么呢?所谓综合教研组,其实基本等于没得教研组。在教研组的设置上,大型学校因为其规模较大所以相对较好。把这一条作为教学的问题提出来,一是因为从试卷答题的实际情况看,很多题型得分率不高的病根在于老师们对科学教学缺乏研究,二是因为教学本身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研究的程度。

2.机械呆板是个大问题。教师教学的机械呆板直接导致学生思维品质的呆板。我县科学课普遍的教学现状是死记硬背。这样教学的直接危害是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死,遇到稍有变化便不能应付。从本次阅卷和得分情况不难看出,凡是灵活一些的题型,学生大都难以作答,或答非所问。比如这道题:在小杆秤上标出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如果要让小杆秤能够称出更重物体的重量,提绳应该向哪边移动,为什么?(见图)如果是移动用力点和阻力点,学生答题效果会好很多,因为教材上重点只涉及这两个点的移动。我们平时教学也就缺乏这种变化,就不去教学“如果移动支点”会是什么效果,而这样的变化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然而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诚然,这样做可能加大了一点难度,但也只是在移动用力点和阻力点的基础上向深处稍微开掘那么一点,而且思维是同质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从阅卷场了解的信息得知,这道题答对的学生不超过百分之20。再如填空题第9小题:化学变化常会伴随( )、( )、( )、( )等现象。此题得分率也仅为56.此题的灵活性在于是对教材上的一些化学现象的一种梳理与归纳,应该说不存在什么难度,但为什么得分率如此低?这与我们的教学肤浅化密切相关,在科学教学上思考不够,研究不够,浅尝辄止。

3.主体地位缺失仍是瓶颈。科学是实践探究课程,是“做中学”的课程。离开了学生主体,科学课便不复存在。然而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其主体地位受到钳制。思维论辩题总体得分率之低,便足以说明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学真正解放学生,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主体,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注重课堂展示环节,注重学生交流,注重学生表达,那么解答像“上山的公路为什么修成S形”“说说日食的成因”“这个实验报告应该怎么写”等问题就不会是什么难题。

4.教学研究空虚已成顽疾。实话实说,科学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在多数学校几乎一片空白,教研组要么没有,要么形同虚设。当然,这类课程的教师是兼职,课时量又少,开展教研活动确有一些困难。但这不能成为学校此类课程教研虚无的理由。只要真心重视,总还是有一些办法的,活动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开展的。多数学校除语文数学教研组而外,都是设的什么综合教研组,这怎么开展研究活动啊,学科不同,在一起研究什么呢?所谓综合教研组,其实基本等于没得教研组。在教研组的设置上,大型学校因为其规模较大所以相对较好。把这一条作为教学的问题提出来,一是因为从试卷答题的实际情况看,很多题型得分率不高的病根在于老师们对科学教学缺乏研究,二是因为教学本身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研究的程度。

2.机械呆板是个大问题。教师教学的机械呆板直接导致学生思维品质的呆板。我县科学课普遍的教学现状是死记硬背。这样教学的直接危害是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死,遇到稍有变化便不能应付。从本次阅卷和得分情况不难看出,凡是灵活一些的题型,学生大都难以作答,或答非所问。比如这道题:在小杆秤上标出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如果要让小杆秤能够称出更重物体的重量,提绳应该向哪边移动,为什么?(见图)如果是移动用力点和阻力点,学生答题效果会好很多,因为教材上重点只涉及这两个点的移动。我们平时教学也就缺乏这种变化,就不去教学“如果移动支点”会是什么效果,而这样的变化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然而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诚然,这样做可能加大了一点难度,但也只是在移动用力点和阻力点的基础上向深处稍微开掘那么一点,而且思维是同质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从阅卷场了解的信息得知,这道题答对的学生不超过百分之20。再如填空题第9小题:化学变化常会伴随( )、( )、( )、( )等现象。此题得分率也仅为56.此题的灵活性在于是对教材上的一些化学现象的一种梳理与归纳,应该说不存在什么难度,但为什么得分率如此低?这与我们的教学肤浅化密切相关,在科学教学上思考不够,研究不够,浅尝辄止。

3.主体地位缺失仍是瓶颈。科学是实践探究课程,是“做中学”的课程。离开了学生主体,科学课便不复存在。然而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其主体地位受到钳制。思维论辩题总体得分率之低,便足以说明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学真正解放学生,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主体,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注重课堂展示环节,注重学生交流,注重学生表达,那么解答像“上山的公路为什么修成S形”“说说日食的成因”“这个实验报告应该怎么写”等问题就不会是什么难题。

4.教学研究空虚已成顽疾。实话实说,科学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在多数学校几乎一片空白,教研组要么没有,要么形同虚设。当然,这类课程的教师是兼职,课时量又少,开展教研活动确有一些困难。但这不能成为学校此类课程教研虚无的理由。只要真心重视,总还是有一些办法的,活动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开展的。多数学校除语文数学教研组而外,都是设的什么综合教研组,这怎么开展研究活动啊,学科不同,在一起研究什么呢?所谓综合教研组,其实基本等于没得教研组。在教研组的设置上,大型学校因为其规模较大所以相对较好。把这一条作为教学的问题提出来,一是因为从试卷答题的实际情况看,很多题型得分率不高的病根在于老师们对科学教学缺乏研究,二是因为教学本身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研究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