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科学课中的问题与建议:改革教研方式,培训分层推进!

科学课中的问题与建议:改革教研方式,培训分层推进!

【摘要】:但同时也折射出一些问题,建议如下:1.改革教研方式:培训分层推进从合格率和优生率看,都呈明显的“梯等”式,这就意味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悬殊,因此我们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就不能整齐划一,不能一样地要求一样的模式,要分层培训分层管理,要用“多把尺子”的新理念去激励教师。三个层级学校“梯等”式的成绩尤其是村小优生率的大幅度悬殊,这与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的匮乏也密切相关。

本次调研考查,可以看出我们的课改成果是明显的。但同时也折射出一些问题,建议如下:

1.改革教研方式:培训分层推进

从合格率和优生率看,都呈明显的“梯等”式,这就意味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悬殊,因此我们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就不能整齐划一,不能一样地要求一样的模式,要分层培训分层管理,要用“多把尺子”的新理念去激励教师。如果继续“大一统”就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就是重蹈覆辙。我们对教师的培训等教研活动都至少应分为三个层次,即片区中心校(含城区部分学校)、乡镇中心校和村校。如此,方是真正的“面向全体”。

2.教育均衡发展:关注村小教师

从优生率看,村校学生就大大的掉队了。比乡镇完小悬殊13个百分点,比片区中心校悬殊15个百分点,这个悬殊远远大于合格率的悬殊。难道村校的学生就只能“合格”而难于“优秀”?分析原因,是我们村校的教师还基本上停留于教知识点上,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依然施行的是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因此也就自然只能抓出“合格率”,而难以提升“优生率”。教育的均衡发展,首要的也是最彻底的是教师素质的均衡发展。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想法提高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否则我们的课改将是不彻底的。关注村校教师,关注村校教学,促进村校教师专业成长,这是课改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十分严肃、十分及时的课题;其次是课程资源的均衡发展。三个层级学校“梯等”式的成绩尤其是村小优生率的大幅度悬殊,这与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的匮乏也密切相关。边远学校特别是村校实验条件的捉襟见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

3.注意学科整合:有意干点“业余”

从文字表达上看,实事求是地说,没想到三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是如此的差。1123份试卷上“一句完整通顺的话”真的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我们看到的是一些零碎、散乱、词不达意、文不从字不顺的刺人眼目的杂草语言,且错别字太多,标点符号不正确。照理说,三年级的学生“写句完整的话”应该是很低的要求了,然而事实又确实令人叹息。当然,整体来看,语言能力仍明显地存在城乡差异,村校更差。看来,语文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情,我们的科学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做一些“业余”事情了。

4.充实探究过程:莫忘方法渗透

“我的想法和做法”的第1题是“我们一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对水进行观察”,这道题的考查意图是明显的,是考查三年级学生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即观察事物的方法。但有些遗憾的是,从随机抽样的120份试卷看,有38%的学生不知道正确的观察顺序,得分率也只有56.3%。这说明我们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虽注重探究,注重学生亲身经历,但却忽视了探究方法的渗透,忽视让学生明确探究方法的意义。对水的观察顺序是“看、闻、尝”,“看”必须在前,但许多学生或把闻答在前,或把尝答在前,没有“顺序”意识。让学生领会、理解探究事物的方法,这是科学课较之于自然课的一个明显不同,从前我们只敢渗透,现在我们可以在学生经历的基础上“明说”了。

5.防止“生成”过于:强化教材研究

平时听课中我们注意到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处理“文本”与“生成”的关系,文本不足,生成有余。本次抽考也暴露出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的最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但对教材之外的或者偏难一些的问题却能答对。有的学生居然不知道橡皮泥是什么,在试卷上写到“橡皮泥是指什么”的疑问,此疑问引发了我们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教师教学为什么抛弃教材,对教材上的“橡皮泥们”置之不理,难道就因为“学生没见过”吗?二是我们是否有必要让试卷上出现的所有事物100%地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从而让“回归生活”走向绝对化,这究竟有没有必要,有不有可能,我们究竟应该把教材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究竟怎样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三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不力。即使你不知道橡皮泥是什么东西,这道题也同样是可以解答的,不就是把“它”弄沉吗?难道就因为不认识就对它束手无策?我们必须明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不是不要教材,前提不仍然是“用教材”吗?怎么用,我以为教材仍是基础,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去“生成”。否则,“生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材是土壤,“生成”是土壤上开出的花。综合各方面的信息,青岛版科学教材基本适用于我县,但其过于城市化、过于开放的特点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焦虑,也是老师们感到头痛而一时难以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