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可以“分娩”出教学方法,犹如树干可以繁育出茂盛的枝叶一样。教师要学人家的理念,不能光学人家的方法。方法再多也只是量的堆积,难以产生质的变化。有了好的理念就不愁没有方法,就会有质的变化。理念就这样支配了教法,“分娩”出了教法。......
2025-09-29
1.目标必须吃透
教科版科学教材的教学目标往往不能从课文题目上去分析,它的真实目标一般隐蔽在题目之后,潜藏在课文深处。但我们又必须将目标挖出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本课的题目是《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从题目上看其目标好像是研究物体的沉浮,但对课文进行研究之后,发现这并非本课的真实目标,其真实目标应该是“观察须在同一个标准下”,对物体沉浮的研究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种载体而已。当然,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也可以用别的载体而不一定非要用“研究物体沉浮”这个载体。所以我们一定要看透课文的本来“面目”,小心“上当受骗”。这是我们在研究教科版教材任何一篇课文时都必须首先要做的事情。
2.材料的结构性要强
本篇课文对材料结构性的要求关键是要能有效地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比如小纸片放在水里,开始浮着,过一会儿又沉下去了,那么它到底是算沉还是算浮?因为这个认知矛盾的产生,就自然将研究推进到沉浮的标准上来。所以在这一组材料中,“小纸片们”是必须要有的;再如,在“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的活动中,就必须要备有学生对沉浮的推测与实验验证结果恰好相反的物体。材料的结构性包含材料的简洁性。科学课文就是这样,越是需要大量材料的时候对材料的简洁性就要求越高,否则,不仅影响探究效果,而且容易把学生搞昏。在准备沉浮物体的时候,要做到多而不杂,富而不余。比如第二个活动和第三个活动的前半部分就应该用同一组材料,第二个活动前半部分的两个实验也应该用同一组材料。科学教师应该经常思考怎样使探究材料既充实又精炼。
3.科学地确定演示实验(https://www.chuimin.cn)
本课看似研究物体的沉浮,实际是以此为载体让学生明白一种科学研究(观察)的方法。一会儿大小、一会儿轻重、一会儿控制大小比较轻重、一会儿控制轻重比较大小,没有“高度”清晰的思维,就容易搞糊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并不轻松。如果所有的实验都由学生动手操作,不但难以完成“任务”,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尽管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但探究也不一定非要学生时时处处动手,也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科学地确定教师演示实验,由学生观察、记录、讨论,师生共同研究,效果会更好,而且对学生来说,反倒有“减负增效”的功用。第一个活动“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和第三个活动中分别控制物体大小和轻重的沉浮实验都适合教师演示。因为如果全由学生动手,一是课堂时间紧张,二是于学生来说前者操作简单,意义不大;后者操作偏难,难于“控制”。
4.把学生的认知矛盾用透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较为典型的由学生的认知冲突向前推进的过程。教师应该以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认知冲突为教学的“抓点”和“助推器”,将学生的认识不断向前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将“冲突”用到什么程度,教学就成功到什么程度。比如,那样研究,与大小、轻重无关,这样研究,又与大小、轻重有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本课中最大的“冲突”,教师就必须抓住这个冲突,引领学生深入、透彻地研究下去,将探究和学生的认知持续地向前推进。
相关文章
理念可以“分娩”出教学方法,犹如树干可以繁育出茂盛的枝叶一样。教师要学人家的理念,不能光学人家的方法。方法再多也只是量的堆积,难以产生质的变化。有了好的理念就不愁没有方法,就会有质的变化。理念就这样支配了教法,“分娩”出了教法。......
2025-09-29
1)教学重点的确立问题。2)对“用教材教”的理解问题。探究的实质与形式问题。有不少的课探究的时间很长,但学生的探究并不充分;也有的课探究的问题很多,但探究更不充分。在相同的时间内探究的问题越多探究就越不充分,这是一种反比关系。探究中的真实体验问题。经历真实的探究历程是科学课的生命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问题。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问题。等语言对学生进行追问。实验方案的设计问题。......
2025-09-29
从九三年开始使用人教版“九义”自然教材以来,我们的自然课一直提倡并实践着让学生自行探究,因为大纲上说得非常清楚,自然课的性质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我们之所以能始终紧紧抓住“科学启蒙教育”不放,是自然大纲把正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想,大纲如此强调课外自然研究活动,其让学生自行探究的良苦用心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说我们的自然课是一直在努力实施并深化着以探究为核心的。......
2025-09-29
我们一年一度的全县自然赛课总会给我留下不灭的记忆:那种开放热烈的场面,教师开拓创新的教法,学生开放不羁的思维,师生走出教室追求真理的氛围……最初老师们也有些顾虑,说我们的课这样开放了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慢慢的,我们的自然课也就实现了空间、方法、内容、结论的开放。我们的课堂是靠什么开放起来的,同样是靠对大纲和教材的正确理解。我们必须把大纲、教材的精神吃透,如此方能游刃有余,实现真正的开放。......
2025-09-29
难道我们这么多年来的自然课就全部是失败的?接着这位著名的特级教师讲了科学课与自然课的不同。为了把科学课说成红花,我看也不一定非要把自然课说成绿叶不可,这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其实科学课更应该是自然课之子,要想与自然课断绝“父子”关系,形式上可以,可血液不答应,因为遗传是绝对的。......
2025-09-29
通过改革实践,科学课堂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了质的进展。理念决定行为,所以这个进展是最重要的阶段。几乎每节课结束之前,都要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追问: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有什么体验,有什么遗憾,你们觉得自己(或他人)在探究中的表现怎么样,你对老师有什么评价等等。老师们基本上已经把这种“追问”当作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不仅是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而且对学生的反思品质也是一种有效的熏陶。......
2025-09-29
鱼油中的ω-3主要有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两种。鱼油中的ω-3不是游离的脂肪酸,而是脂肪酸酯。水解后得到的游离ω-3脂肪酸可以用反相色谱来分离和定量测试。这里介绍的是UPLC-UV的方法,优点是比气相色谱方法快。......
2025-09-29
当前,对于英语学科教学方法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基本维度:(一)英语学科教学的流派及方法西方的外语教学可以追溯到2500年以前,但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体系加以研究并逐步形成各种教学法流派,却是近百年来的事。(二)英语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对英语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是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过程中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