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样,芬兰教育还在不断改革,尽管他们的改革导致了PISA测试的下降,但他们依然还在不断给学生自由。要时刻提醒教师的是,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努力做到不扭曲、不扼杀学生的天性。不仅仅是研究某一个学科,而是用学科去研究教育。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大量的自由阅读时间。......
2023-08-01
1.目标必须吃透
教科版科学教材的教学目标往往不能从课文题目上去分析,它的真实目标一般隐蔽在题目之后,潜藏在课文深处。但我们又必须将目标挖出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本课的题目是《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从题目上看其目标好像是研究物体的沉浮,但对课文进行研究之后,发现这并非本课的真实目标,其真实目标应该是“观察须在同一个标准下”,对物体沉浮的研究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种载体而已。当然,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也可以用别的载体而不一定非要用“研究物体沉浮”这个载体。所以我们一定要看透课文的本来“面目”,小心“上当受骗”。这是我们在研究教科版教材任何一篇课文时都必须首先要做的事情。
2.材料的结构性要强
本篇课文对材料结构性的要求关键是要能有效地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比如小纸片放在水里,开始浮着,过一会儿又沉下去了,那么它到底是算沉还是算浮?因为这个认知矛盾的产生,就自然将研究推进到沉浮的标准上来。所以在这一组材料中,“小纸片们”是必须要有的;再如,在“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的活动中,就必须要备有学生对沉浮的推测与实验验证结果恰好相反的物体。材料的结构性包含材料的简洁性。科学课文就是这样,越是需要大量材料的时候对材料的简洁性就要求越高,否则,不仅影响探究效果,而且容易把学生搞昏。在准备沉浮物体的时候,要做到多而不杂,富而不余。比如第二个活动和第三个活动的前半部分就应该用同一组材料,第二个活动前半部分的两个实验也应该用同一组材料。科学教师应该经常思考怎样使探究材料既充实又精炼。
3.科学地确定演示实验
本课看似研究物体的沉浮,实际是以此为载体让学生明白一种科学研究(观察)的方法。一会儿大小、一会儿轻重、一会儿控制大小比较轻重、一会儿控制轻重比较大小,没有“高度”清晰的思维,就容易搞糊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并不轻松。如果所有的实验都由学生动手操作,不但难以完成“任务”,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尽管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但探究也不一定非要学生时时处处动手,也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科学地确定教师演示实验,由学生观察、记录、讨论,师生共同研究,效果会更好,而且对学生来说,反倒有“减负增效”的功用。第一个活动“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和第三个活动中分别控制物体大小和轻重的沉浮实验都适合教师演示。因为如果全由学生动手,一是课堂时间紧张,二是于学生来说前者操作简单,意义不大;后者操作偏难,难于“控制”。
4.把学生的认知矛盾用透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较为典型的由学生的认知冲突向前推进的过程。教师应该以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认知冲突为教学的“抓点”和“助推器”,将学生的认识不断向前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将“冲突”用到什么程度,教学就成功到什么程度。比如,那样研究,与大小、轻重无关,这样研究,又与大小、轻重有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本课中最大的“冲突”,教师就必须抓住这个冲突,引领学生深入、透彻地研究下去,将探究和学生的认知持续地向前推进。
有关科学课中的“探究”教学的文章
尽管这样,芬兰教育还在不断改革,尽管他们的改革导致了PISA测试的下降,但他们依然还在不断给学生自由。要时刻提醒教师的是,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努力做到不扭曲、不扼杀学生的天性。不仅仅是研究某一个学科,而是用学科去研究教育。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大量的自由阅读时间。......
2023-08-01
经过研究得知,教材的很多地方仍然是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处理的。比如,教材中低估学生探究能力的地方我们就要优化或者说强化其探究性。为了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探究中得到更为绚丽的喷发,我们可以在“问题”和“海尔盟实验”之间弥补一个“推想”的环节,也就是先让学生思考、猜测、讨论植物的养料是从哪儿来的。所以只要我们去钻研,对教材探究性的优化处理也是大有空间可以开掘的。......
2023-08-01
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建议了。这个教学建议需要吗?我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学生主体突出不够,之所以见物不见人,之所以课堂气氛沉闷,之所以学生权利被剥夺,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行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课堂展示在课改中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够。......
2023-08-01
从探究过程上看,提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等各个环节的本身都是一种创新。从探究的方法上看,用多种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用多种办法去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求得多种答案等都是创新。这些问题的后面都是思维的创新。实际上这个环节同样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创新。比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杠杆有省力的作用,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左右相反等等。......
2023-08-01
理念可以“分娩”出教学方法,犹如树干可以繁育出茂盛的枝叶一样。教师要学人家的理念,不能光学人家的方法。方法再多也只是量的堆积,难以产生质的变化。有了好的理念就不愁没有方法,就会有质的变化。理念就这样支配了教法,“分娩”出了教法。......
2023-08-01
1)教学重点的确立问题。2)对“用教材教”的理解问题。探究的实质与形式问题。有不少的课探究的时间很长,但学生的探究并不充分;也有的课探究的问题很多,但探究更不充分。在相同的时间内探究的问题越多探究就越不充分,这是一种反比关系。探究中的真实体验问题。经历真实的探究历程是科学课的生命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问题。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问题。等语言对学生进行追问。实验方案的设计问题。......
2023-08-01
总体来说,道德与法制、音体美、科学等学科因为师资、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城区学校的“三开”优于农村学校。但也存在质量意识不够、研究不足,甚至无案上课的情况。城区学校应该进一步强化对非语数学科教师队伍管理,尽力让他们心无旁骛搞好教学。据我多年的研究得知,全盘靠讲的科学课文,好像还没有。三是要建立合理的教研组织。学校最大的隐患就是不公平。......
2023-08-01
再具体一点说,又怎样去理解编者的意图呢?说教学过程不是让你把整个备课教案宣读一遍或把教学过程重要环节和程序陈述一遍,很多老师整个说课中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读”教学过程或者说是教案上去了,这就犯了方法上的错误。也就是说,说“是什么”应该是简洁的,说“为什么”应该是透彻的。......
2023-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