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三年开始使用人教版“九义”自然教材以来,我们的自然课一直提倡并实践着让学生自行探究,因为大纲上说得非常清楚,自然课的性质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我们之所以能始终紧紧抓住“科学启蒙教育”不放,是自然大纲把正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想,大纲如此强调课外自然研究活动,其让学生自行探究的良苦用心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说我们的自然课是一直在努力实施并深化着以探究为核心的。......
2023-08-01
在参加省级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培训的时候,一位著名的自然特级教师说:我们一定要由自然教师变为科学教师,要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他说他听了两位老师教的教科版的《我看到了什么》,结果这两位老师都把这节课教成了自然课,并讲了这节科学课应该怎么教。其实他讲的两位老师的教法和他讲的应该怎么教纯粹是教师对教材编者意图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教法,根本不应该说那样教的就是自然课这样教的就是科学课,或者说自然课就应该是那么教科学课就应该是这么教。难道凡是教得好的就是科学课,教得不如意的就是自然课?难道我们这么多年来的自然课就全部是失败的?这不合事实吧。况且,如果你这篇课文大多数老师都不能正确理解编者意图的话,那还是老师的问题吗?接着这位著名的特级教师讲了科学课与自然课的不同。听了这位特级教师的报告,我心里有些愤愤不平了。难道我们真的需要从自然教师彻底变为科学教师,我们真的需要脱胎换骨的蜕变?科学课与自然课真的就有那么大的不同,他们之间真的就没有联系了?科学课真的就一下子好上了天,自然课真的就一下子变得那么糟?但是我想说的事实是,我们县近些年来的自然课(人教版九义自然教材)一直在尽力做到以探究为核心,我们的自然教师一直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我们的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我们的课绝对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我们的课是开放的……我们的这些观念和方法从哪里来,当然只有从自然教学大纲和自然教材中来。我们一个穷乡僻壤之县的自然教师就这样理解自然大纲和教材并付诸实践,难道是我们的理解出了问题,我们这些年来的理解一直有误?我不知道现在的书籍、报纸、杂志是怎么回事,也跟着起哄,科学课如何如何的新,自然课如何如何的旧,科学课和自然课有好多好多的不同等等。好像只有把自然课说坏了科学课才能好起来,把自然课说得越坏科学课就越好。为了把科学课说成红花,我看也不一定非要把自然课说成绿叶不可,这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搞科学的人缺乏科学态度,那是不可取的。其实科学课更应该是自然课之子,要想与自然课断绝“父子”关系,形式上可以,可血液不答应,因为遗传是绝对的。当然变易也是绝对的,但究竟怎么变,是变得有所发展还是出乎意料,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所以现在恐怕还不能说科学课就一定比自然课好,科学教材就一定比自然教材优秀。
有关科学课中的“探究”教学的文章
从九三年开始使用人教版“九义”自然教材以来,我们的自然课一直提倡并实践着让学生自行探究,因为大纲上说得非常清楚,自然课的性质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我们之所以能始终紧紧抓住“科学启蒙教育”不放,是自然大纲把正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想,大纲如此强调课外自然研究活动,其让学生自行探究的良苦用心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说我们的自然课是一直在努力实施并深化着以探究为核心的。......
2023-08-01
我们一年一度的全县自然赛课总会给我留下不灭的记忆:那种开放热烈的场面,教师开拓创新的教法,学生开放不羁的思维,师生走出教室追求真理的氛围……最初老师们也有些顾虑,说我们的课这样开放了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慢慢的,我们的自然课也就实现了空间、方法、内容、结论的开放。我们的课堂是靠什么开放起来的,同样是靠对大纲和教材的正确理解。我们必须把大纲、教材的精神吃透,如此方能游刃有余,实现真正的开放。......
2023-08-01
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建议了。这个教学建议需要吗?我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学生主体突出不够,之所以见物不见人,之所以课堂气氛沉闷,之所以学生权利被剥夺,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行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课堂展示在课改中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够。......
2023-08-01
从探究过程上看,提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等各个环节的本身都是一种创新。从探究的方法上看,用多种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用多种办法去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求得多种答案等都是创新。这些问题的后面都是思维的创新。实际上这个环节同样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创新。比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杠杆有省力的作用,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左右相反等等。......
2023-08-01
经过研究得知,教材的很多地方仍然是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处理的。比如,教材中低估学生探究能力的地方我们就要优化或者说强化其探究性。为了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探究中得到更为绚丽的喷发,我们可以在“问题”和“海尔盟实验”之间弥补一个“推想”的环节,也就是先让学生思考、猜测、讨论植物的养料是从哪儿来的。所以只要我们去钻研,对教材探究性的优化处理也是大有空间可以开掘的。......
2023-08-01
关于科学课堂教学,“生本高效”是目前很热门的一个词语。要知道,发展是一个积极的、正面的、充满阳光的词语,发展始终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所说的高效是教育中的、三维达成中的、发展过程中的高效,所以越生本就越高效,生本了必然高效。其二,高效是生本前提下的高效,不是孤立的高效。所以我们应该有“生本必须抓,高效抓正确”的理念。所以,还是多提生本、少提高效和生本高效为好。......
2023-08-01
尽管这样,芬兰教育还在不断改革,尽管他们的改革导致了PISA测试的下降,但他们依然还在不断给学生自由。要时刻提醒教师的是,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努力做到不扭曲、不扼杀学生的天性。不仅仅是研究某一个学科,而是用学科去研究教育。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大量的自由阅读时间。......
2023-08-01
1)教学重点的确立问题。2)对“用教材教”的理解问题。探究的实质与形式问题。有不少的课探究的时间很长,但学生的探究并不充分;也有的课探究的问题很多,但探究更不充分。在相同的时间内探究的问题越多探究就越不充分,这是一种反比关系。探究中的真实体验问题。经历真实的探究历程是科学课的生命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问题。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问题。等语言对学生进行追问。实验方案的设计问题。......
2023-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