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红军又企图在东线北部发动更大规模进攻。3月中下旬,东线北段稳定了下来。该行动将使战线缩短230公里,节省21个师的兵力。德第17集团军占领了预设的防御阵地,掩护由亚速海至新罗西斯克的防线。为了弥补陆军兵力的不足,德第4航空队一度将主力集结到了这一地区,结果诱发了大规模的空战。当1943年3月下旬,东线北、中、南段战线都趋于平静后。......
2023-08-01
2月南线德军序列
顿河集团军群(2月12日重组为南方集团军群):第1装甲集团军,霍利德战役集群,第4装甲集团军,第3、4罗马尼亚集团军。菲特尔—皮克战役集群
B集团军群:第2集团军(主力被包围),第2匈牙利集团军(被围歼),第8意大利集团军(被击溃),兰茨战役集群(2月1日组建,21日改为肯普夫战役集群)
A集团军群:第17集团军,克里木指挥部
经过1943年1月的交战,德军南线北段的B集团军群已经被击溃;曼施坦因顿河集团军群虽然救出了高加索的第1装甲集团军,并继续占据着罗斯托夫,却也被红军压迫着后撤到北顿涅茨河、顿河下游地区。
到1943年2月2日,东线南部战场,由北向南态势如下:
B集团军群主力崩溃后,红军丢下被合围的轴心国军队,以布良斯克方面军第13集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的庞大兵力,涌过400公里的缺口,顶着暴风雪向西推进。德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只能以第2集团军残部聊作抵挡。而在哈尔科夫方向,则在2月1日临时组建了所谓兰茨战役集群。
向南进入顿河集团军群战区。该集团军群编成内有23个师,包括11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在其左翼,从利西昌斯克到克拉斯诺顿一线,部署有从高加索赶来的德第1装甲集团军,包括第40装甲军、皮克战役集群所属部队,总计5个半师。第3装甲军也在赶往战场。当面红军为西南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以及近卫第3集团军右翼。
克拉斯诺顿至马内奇河口250公里的地段内,部署着霍利德战役集群,包括第17、29军,米特军,总计7个师;当面为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5突击集团军,第2近卫集团军。
右翼,部署了德第4装甲集团军,主力为第57装甲军(2月2日兵力为第17、23装甲师,第111步兵师,“维京”师),总计10个师,包括6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当面红军为南方方面军第51、28集团军。
至于被打垮的罗马尼亚第3、4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残部,则在1月底陆续撤离了战线。德国人只能依靠自己拼命了。
东线南部战场形势岌岌可危,德军遭受了空前的损失。仅1943年1月份,东线德军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创纪录的180310人,还有20万左右的兵员被装进了苏联战俘营。这一切使希特勒忧心忡忡,以至于不吃安眠药就无法入睡。1943年2月7日,希特勒在纳粹地方长官面前承认:德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表现极为糟糕,东线漏洞百出,在斯大林格勒损失了4个集团军的兵力。为了对公众隐瞒真相,希特勒甚至禁止发布关于冬季战局的统筹公报。
冲击中的T-34坦克
冲击中的T-34坦克
冲击中的T-34坦克
苏联方面的气氛则完全相反。1943年2月4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前线的有功将领,他罕见的热情使将军们感到陶醉。这情绪不仅洋溢在克里姆林宫,甚至也传遍了前线和后方。红军军官开始在西方人面前炫耀他们的勋章和战功,而后方生活困顿的苏联人民,对于胜利的希望也开始高涨起来。
在陶醉的气氛中,一种类似于1941—1942年冬季反攻的情绪开始蔓延开来。战场上,斯大林和他的将领们追求目标越来越多。当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于2月2日彻底覆灭后(参见《东线:命运—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并没有把围歼第6集团军的顿河方面军直接投入南线的进攻,而是命令其北上,以迂回德中央集团军群布良斯克—奥廖尔突出部的后方。
为此,顿河方面军被改组为中央方面军,司令员还是罗科索夫斯基。这个新方面军下属原顿河方面军的第21、65集团军,以及来自大本营预备队的第2坦克集团军和第70集团军。罗科索夫斯基本该在2月15日向库尔斯克西北面的谢夫斯克实施进攻。但由于距离遥远,大雪封路,他事实上不可能如期发动战役。
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将军情绪更为高涨。他在1943年1月初给总参谋部的报告中认定,德军顿河、A集团军群将放弃固有阵地,撤退到第聂伯河以西。瓦图京认为必须阻止德国人逃跑,并剥夺对手巩固阵地的机会。为此需要组成强大的快速集群,向亚速海沿岸的马里乌波尔方向实施深远突击,截断德军的退路,将其围歼在顿巴斯地区。
瓦图京的观点得到了红军总参谋部和斯大林本人的支持。但这个观点却并不符合德国方面的真正战略意图。为了挽救危机,曼施坦因的确多次向德陆军总参谋长建议暂时撤离顿涅茨地区,却是为了把部队集中到北面的哈尔科夫方向,击退那里红军的攻势。撤退的底线也并非遥远的第聂伯河以西,而是罗斯托夫西北面的米乌斯河:一次战术调整而已。但希特勒鉴于经济方面的考虑,2月初还不怎么认同这个计划。
党卫军第2坦克团的“虎”式坦克跟随在18吨牵引车后行进
苏联方面的气氛则完全相反。1943年2月4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前线的有功将领,他罕见的热情使将军们感到陶醉。这情绪不仅洋溢在克里姆林宫,甚至也传遍了前线和后方。红军军官开始在西方人面前炫耀他们的勋章和战功,而后方生活困顿的苏联人民,对于胜利的希望也开始高涨起来。
在陶醉的气氛中,一种类似于1941—1942年冬季反攻的情绪开始蔓延开来。战场上,斯大林和他的将领们追求目标越来越多。当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于2月2日彻底覆灭后(参见《东线:命运—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并没有把围歼第6集团军的顿河方面军直接投入南线的进攻,而是命令其北上,以迂回德中央集团军群布良斯克—奥廖尔突出部的后方。
为此,顿河方面军被改组为中央方面军,司令员还是罗科索夫斯基。这个新方面军下属原顿河方面军的第21、65集团军,以及来自大本营预备队的第2坦克集团军和第70集团军。罗科索夫斯基本该在2月15日向库尔斯克西北面的谢夫斯克实施进攻。但由于距离遥远,大雪封路,他事实上不可能如期发动战役。
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将军情绪更为高涨。他在1943年1月初给总参谋部的报告中认定,德军顿河、A集团军群将放弃固有阵地,撤退到第聂伯河以西。瓦图京认为必须阻止德国人逃跑,并剥夺对手巩固阵地的机会。为此需要组成强大的快速集群,向亚速海沿岸的马里乌波尔方向实施深远突击,截断德军的退路,将其围歼在顿巴斯地区。
瓦图京的观点得到了红军总参谋部和斯大林本人的支持。但这个观点却并不符合德国方面的真正战略意图。为了挽救危机,曼施坦因的确多次向德陆军总参谋长建议暂时撤离顿涅茨地区,却是为了把部队集中到北面的哈尔科夫方向,击退那里红军的攻势。撤退的底线也并非遥远的第聂伯河以西,而是罗斯托夫西北面的米乌斯河:一次战术调整而已。但希特勒鉴于经济方面的考虑,2月初还不怎么认同这个计划。
党卫军第2坦克团的“虎”式坦克跟随在18吨牵引车后行进
苏联方面的气氛则完全相反。1943年2月4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前线的有功将领,他罕见的热情使将军们感到陶醉。这情绪不仅洋溢在克里姆林宫,甚至也传遍了前线和后方。红军军官开始在西方人面前炫耀他们的勋章和战功,而后方生活困顿的苏联人民,对于胜利的希望也开始高涨起来。
在陶醉的气氛中,一种类似于1941—1942年冬季反攻的情绪开始蔓延开来。战场上,斯大林和他的将领们追求目标越来越多。当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于2月2日彻底覆灭后(参见《东线:命运—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并没有把围歼第6集团军的顿河方面军直接投入南线的进攻,而是命令其北上,以迂回德中央集团军群布良斯克—奥廖尔突出部的后方。
为此,顿河方面军被改组为中央方面军,司令员还是罗科索夫斯基。这个新方面军下属原顿河方面军的第21、65集团军,以及来自大本营预备队的第2坦克集团军和第70集团军。罗科索夫斯基本该在2月15日向库尔斯克西北面的谢夫斯克实施进攻。但由于距离遥远,大雪封路,他事实上不可能如期发动战役。
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将军情绪更为高涨。他在1943年1月初给总参谋部的报告中认定,德军顿河、A集团军群将放弃固有阵地,撤退到第聂伯河以西。瓦图京认为必须阻止德国人逃跑,并剥夺对手巩固阵地的机会。为此需要组成强大的快速集群,向亚速海沿岸的马里乌波尔方向实施深远突击,截断德军的退路,将其围歼在顿巴斯地区。
瓦图京的观点得到了红军总参谋部和斯大林本人的支持。但这个观点却并不符合德国方面的真正战略意图。为了挽救危机,曼施坦因的确多次向德陆军总参谋长建议暂时撤离顿涅茨地区,却是为了把部队集中到北面的哈尔科夫方向,击退那里红军的攻势。撤退的底线也并非遥远的第聂伯河以西,而是罗斯托夫西北面的米乌斯河:一次战术调整而已。但希特勒鉴于经济方面的考虑,2月初还不怎么认同这个计划。
困于泥泞中的苏军。由于气候恶劣,红军的推进势头开始减退
根据所谓“德国将撤退到第聂伯河以西”的夸大判断,苏联人相信德国人将无力回击。“合围并各个歼灭顿巴斯、外高加索和黑海集团的有利形势已经到来了”。基于上述判断,苏联统帅部制订了在整个南部战线全面进攻的作战计划:
北面,沃罗涅日方面军执行“星”计划,占领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
南面,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执行“跳跃”计划:西南方面军右翼第6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快速集群,将向南直插马里乌波尔,阻止顿河集团军群“逃出”顿巴斯;西南方面军左翼,则将在伏罗希洛夫格勒方向进攻,并由南方方面军配合最终歼灭顿河集团军群。为此,南方方面军,必须迅速占领罗斯托夫,尔后沿亚速海向西突击。
苏联方面毫不怀疑战役将取得胜利,甚至已经在安排此后的行动了:他们规定快速部队应在战役第7天推进到马里乌波尔地域。然后,应抽调出部队冲向扎波罗热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攻占第聂伯河的主要渡口。
苏联人的计划野心勃勃。他们不仅要收复哈尔科夫、库尔斯克、顿巴斯,冲到第聂伯河,在顿巴斯合围一个比保卢斯第6集团军更为庞大的重兵集团—顿河集团军群,而且还要一举摧毁德军的整个东线南部集团。
困于泥泞中的苏军。由于气候恶劣,红军的推进势头开始减退
根据所谓“德国将撤退到第聂伯河以西”的夸大判断,苏联人相信德国人将无力回击。“合围并各个歼灭顿巴斯、外高加索和黑海集团的有利形势已经到来了”。基于上述判断,苏联统帅部制订了在整个南部战线全面进攻的作战计划:
北面,沃罗涅日方面军执行“星”计划,占领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
南面,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执行“跳跃”计划:西南方面军右翼第6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快速集群,将向南直插马里乌波尔,阻止顿河集团军群“逃出”顿巴斯;西南方面军左翼,则将在伏罗希洛夫格勒方向进攻,并由南方方面军配合最终歼灭顿河集团军群。为此,南方方面军,必须迅速占领罗斯托夫,尔后沿亚速海向西突击。
苏联方面毫不怀疑战役将取得胜利,甚至已经在安排此后的行动了:他们规定快速部队应在战役第7天推进到马里乌波尔地域。然后,应抽调出部队冲向扎波罗热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攻占第聂伯河的主要渡口。
苏联人的计划野心勃勃。他们不仅要收复哈尔科夫、库尔斯克、顿巴斯,冲到第聂伯河,在顿巴斯合围一个比保卢斯第6集团军更为庞大的重兵集团—顿河集团军群,而且还要一举摧毁德军的整个东线南部集团。
困于泥泞中的苏军。由于气候恶劣,红军的推进势头开始减退
根据所谓“德国将撤退到第聂伯河以西”的夸大判断,苏联人相信德国人将无力回击。“合围并各个歼灭顿巴斯、外高加索和黑海集团的有利形势已经到来了”。基于上述判断,苏联统帅部制订了在整个南部战线全面进攻的作战计划:
北面,沃罗涅日方面军执行“星”计划,占领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
南面,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执行“跳跃”计划:西南方面军右翼第6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快速集群,将向南直插马里乌波尔,阻止顿河集团军群“逃出”顿巴斯;西南方面军左翼,则将在伏罗希洛夫格勒方向进攻,并由南方方面军配合最终歼灭顿河集团军群。为此,南方方面军,必须迅速占领罗斯托夫,尔后沿亚速海向西突击。
苏联方面毫不怀疑战役将取得胜利,甚至已经在安排此后的行动了:他们规定快速部队应在战役第7天推进到马里乌波尔地域。然后,应抽调出部队冲向扎波罗热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攻占第聂伯河的主要渡口。
苏联人的计划野心勃勃。他们不仅要收复哈尔科夫、库尔斯克、顿巴斯,冲到第聂伯河,在顿巴斯合围一个比保卢斯第6集团军更为庞大的重兵集团—顿河集团军群,而且还要一举摧毁德军的整个东线南部集团。
使用缴获的德国Ⅲ号坦克的红军机械化部队
但红军的力量却未必足以支撑这么大的攻势:经过1943年1月的进攻战役,后勤基地已远在几百公里之外,战区内缺乏铁路可供利用,油料物资供应不时中断,坦克和步兵在积雪中难以前进。参战各部队,也在已经持续了2个半月的战斗中消耗了相当一部分力量。相比之下,后撤了数百公里的曼施坦因,却距离自己的后方基地越来越近,虽然步兵的补充比较缓慢,但希特勒在给予他装甲部队的援助上却是毫不吝啬的。
使用缴获的德国Ⅲ号坦克的红军机械化部队
但红军的力量却未必足以支撑这么大的攻势:经过1943年1月的进攻战役,后勤基地已远在几百公里之外,战区内缺乏铁路可供利用,油料物资供应不时中断,坦克和步兵在积雪中难以前进。参战各部队,也在已经持续了2个半月的战斗中消耗了相当一部分力量。相比之下,后撤了数百公里的曼施坦因,却距离自己的后方基地越来越近,虽然步兵的补充比较缓慢,但希特勒在给予他装甲部队的援助上却是毫不吝啬的。
使用缴获的德国Ⅲ号坦克的红军机械化部队
但红军的力量却未必足以支撑这么大的攻势:经过1943年1月的进攻战役,后勤基地已远在几百公里之外,战区内缺乏铁路可供利用,油料物资供应不时中断,坦克和步兵在积雪中难以前进。参战各部队,也在已经持续了2个半月的战斗中消耗了相当一部分力量。相比之下,后撤了数百公里的曼施坦因,却距离自己的后方基地越来越近,虽然步兵的补充比较缓慢,但希特勒在给予他装甲部队的援助上却是毫不吝啬的。
有关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 上册的文章
随后,红军又企图在东线北部发动更大规模进攻。3月中下旬,东线北段稳定了下来。该行动将使战线缩短230公里,节省21个师的兵力。德第17集团军占领了预设的防御阵地,掩护由亚速海至新罗西斯克的防线。为了弥补陆军兵力的不足,德第4航空队一度将主力集结到了这一地区,结果诱发了大规模的空战。当1943年3月下旬,东线北、中、南段战线都趋于平静后。......
2023-08-01
哈尔科夫南面,德军主要以第4、1装甲集团军遏制红军西南方面军对第聂伯河的进攻。按照曼施坦因的计划,他首要的打击目标,就是逼近第聂伯河的红军西南方面军北翼突击集团:第6集团军,第1近卫集团军和波波夫快速集群。冲到哈尔科夫边缘的德国Ⅲ号强击火炮,隶属于武装党卫军同时,他还将第1、4装甲集团军兵力调往巴甫洛格勒和红军村方向,对红军突击集团南翼构成威胁。......
2023-08-01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大半个世界都成为战神和死神的祭礼场。1941年6月22日,从德国坦克碾压过苏联国境的那一刻起,空前绝后的战争和死亡祭礼—苏德战争,正式开始。从此,斯大林格勒成为苏德战争甚至整个二战公认的转折点。这次会战不仅因为动用了数以万计的装甲战车而被称为史上最大的坦克战,也是苏德战争乃至整个二战史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之一。......
2023-08-01
步兵相对较少,是近代以来重视火力的欧洲军队普遍的特点。以此推算,其21个野战师兵力为246638人。集团军其余近9万兵力,主要是2个警卫师,44个营团的独立战斗部队,几十个营的舟桥和建筑部队,以及后勤供应部队。......
2023-08-01
从苏德战争开战以来两年间,东线德军死亡总数已经达到1152148人,被俘约20万~30万人,总的兵员损失大约为380万人,损失坦克达到8105辆。为了补充巨大损失,增强东线德军的实力,1943年上半年德国新征召了大约200万人,工厂也加紧生产,将大量新装备送往前线。经过近百天战役间隙的休整和补充后,东线德军的进攻能力开始复苏。到库尔斯克战役前夜,其实力已经到了整个战争期间最强大的程度。......
2023-08-01
德国人重回哈尔科夫为此,德军在戈利科夫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展开了17个师:南面,红军第69集团军和第3坦克集团军,还有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当面,主要是德第4装甲集团军8个师(6个装甲和装甲步兵师。......
2023-08-01
综上所述,经过春季的补充后,截至1943年6月底7月初,东线德军共有193个各种类型的陆战师,芬兰战区另有7个师。在168~169个完整师外,东线还有2个残缺陆军野战师。东线野战陆军总兵力为3115000人,占德国野战陆军总数4484000人的70%。东线另有6个党卫军野战师,12个空军野战师。此时德国盟军的兵力,在东线战区为24个师。......
2023-08-01
但斯大林为了保险,还是决心将其预先部署在库尔斯克红军后方。苏军在库尔斯克方向构筑了坚固的纵深梯次防御阵地。作为一条预备防线,“国家防御地区”预定由草原方面军防御。集团军后方的“第3地带”,由集团军第2梯队各军或方面军预备队防守。......
2023-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