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线战事:保住罗斯托夫,撤退成果

东线战事:保住罗斯托夫,撤退成果

【摘要】:如前所述,这一时期,曼施坦因的重要任务,是保住南面的罗斯托夫,以掩护A集团军群第1装甲集团军的撤退。而罗斯托夫方向的红军南方方面军,攻势却日渐疲软。其中,第320步兵师1月8日赶到库比扬斯克,第302步兵师1月10日赶到罗斯托夫北部。

对曼施坦因而言,红军在顿河上游摧毁B集团军群,从深远的战场布局来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这造成他本来就脆弱的北翼几乎门户大开,更导致了整个德军南线的孤立。

但从曼施坦因眼前的形势来说,这一影响又是相当微妙的。如前所述,这一时期,曼施坦因的重要任务,是保住南面的罗斯托夫,以掩护A集团军群第1装甲集团军的撤退。而北面B集团军群的溃败,虽然吸引了部分德军增援部队,却也使红军在顿河上游投入了包括第3坦克集团军在内的预备队,这对曼施坦因多少有些好处。

而罗斯托夫方向的红军南方方面军,攻势却日渐疲软。该方面军此前击退了霍特装甲部队救援德第6集团军的行动。随后,损失严重且极为疲劳的部队连一天休整都没有获得,就被投入了马不停蹄的追击。由于推进太快,方面军已远离后勤基地350公里。前送的物资和兵员,必须穿越为暴风雪主宰的雪原,才能到达前线。

在雪地作战的苏联步兵

疲倦、损耗、严寒,加上物资车辆不足,导致苏联步兵的进攻能力大大下降。封冻的公路也阻碍了步兵行动。这造成了非常尴尬的局面:苏联坦克部队,虽然能够轻易攻破德军兵力不足且漏洞百出的防线,甚至攻占纵深要点,却又因为步兵跟不上来,而在德军装甲部队的反击下前功尽弃。

在曼施坦因的德军方面,随着大量增援的到来,防御能力正在逐步加强。仅在1943年1月份,希特勒就从西线为顿河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调来了6个师的援兵,包括5个步兵师:第302步兵师,第306步兵师,第15空军野战师,第304步兵师,第320步兵师。其中,第320步兵师1月8日赶到库比扬斯克,第302步兵师1月10日赶到罗斯托夫北部。这些来自西线的满员步兵师,逐渐使曼施坦因空洞的防线充实了起来。

新增装甲部队,包括来自西线和德国本土的第7装甲师,第502重型坦克营第2连,第503重型坦克营,第233坦克教导连,总计233辆坦克,29辆全新的“虎”式坦克。这还不包括同期调来的补充兵员和战车:仅在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间,南线德军就得到40辆Ⅳ号坦克和162辆Ⅲ号坦克的补充。

第57装甲军战斗序列

1943年1月3日:党卫军“维京”装甲步兵师,第23、17装甲师,第1摩托化教导工兵营,第121炮兵司令部

1月10日:党卫军“维京”装甲步兵师,第16、23、17装甲师,第503重型坦克营(2个连),第502重型坦克营第2连,第121炮兵司令部

东线南部的德军“虎”式坦克部队

1月5日中午,第503重型坦克营在罗斯托夫附近第一次投入战斗。该营在1942年12月接受20辆“虎”和31辆Ⅲ号N(一说25辆),并在1943年1月1日抵达东线塞瓦斯托波尔。首次参战时,共有20辆“虎”式(16辆可用),25辆Ⅲ号坦克(23辆可用)。根据其1月7日8时45分给顿河集团军群的报告,宣称“可能击中”苏联坦克18辆,其中T-34坦克14辆。德军损失1辆虎式和2辆Ⅲ号,另有5辆虎式和7辆Ⅲ号坦克被苏军炮弹击中,其中3辆Ⅲ号受损较为严重。德军还有5辆虎式和2辆Ⅲ号出现了机械故障,其中3辆虎式必须修理。战斗中,有2辆“虎”的装甲被苏军76.2毫米炮弹击穿:一辆从侧面,一辆从后部。但苏联炮弹未能穿入战斗舱室。到1月9日,该营共有2辆“虎”被彻底摧毁。

东线南部的另一支“虎”式坦克部队,第502营第2连,于1942年12月29日派往顿河集团军群。1943年1月5日到6日接受了9辆“虎”,10辆Ⅲ号N。1月14日,第502营第2连被配属给第503坦克营。2月22日(一说2月10日,还有说在1月22日和2月22日之间),第2连调给第503营,成为该营第3连。

除了大量来自西线和德国本土的援兵外,1943年1月,来自高加索的党卫军“维京”装甲步兵师(兵力15928人,并拥有几十辆坦克),被编入第4装甲集团军第57装甲军。

在这段时间里,南线德军得到了超过10万援军(不含补充兵员)和约500辆坦克。

在雪地作战的苏联步兵

疲倦、损耗、严寒,加上物资车辆不足,导致苏联步兵的进攻能力大大下降。封冻的公路也阻碍了步兵行动。这造成了非常尴尬的局面:苏联坦克部队,虽然能够轻易攻破德军兵力不足且漏洞百出的防线,甚至攻占纵深要点,却又因为步兵跟不上来,而在德军装甲部队的反击下前功尽弃。

在曼施坦因的德军方面,随着大量增援的到来,防御能力正在逐步加强。仅在1943年1月份,希特勒就从西线为顿河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调来了6个师的援兵,包括5个步兵师:第302步兵师,第306步兵师,第15空军野战师,第304步兵师,第320步兵师。其中,第320步兵师1月8日赶到库比扬斯克,第302步兵师1月10日赶到罗斯托夫北部。这些来自西线的满员步兵师,逐渐使曼施坦因空洞的防线充实了起来。

新增装甲部队,包括来自西线和德国本土的第7装甲师,第502重型坦克营第2连,第503重型坦克营,第233坦克教导连,总计233辆坦克,29辆全新的“虎”式坦克。这还不包括同期调来的补充兵员和战车:仅在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间,南线德军就得到40辆Ⅳ号坦克和162辆Ⅲ号坦克的补充。

第57装甲军战斗序列

1943年1月3日:党卫军“维京”装甲步兵师,第23、17装甲师,第1摩托化教导工兵营,第121炮兵司令部

1月10日:党卫军“维京”装甲步兵师,第16、23、17装甲师,第503重型坦克营(2个连),第502重型坦克营第2连,第121炮兵司令部

东线南部的德军“虎”式坦克部队

1月5日中午,第503重型坦克营在罗斯托夫附近第一次投入战斗。该营在1942年12月接受20辆“虎”和31辆Ⅲ号N(一说25辆),并在1943年1月1日抵达东线塞瓦斯托波尔。首次参战时,共有20辆“虎”式(16辆可用),25辆Ⅲ号坦克(23辆可用)。根据其1月7日8时45分给顿河集团军群的报告,宣称“可能击中”苏联坦克18辆,其中T-34坦克14辆。德军损失1辆虎式和2辆Ⅲ号,另有5辆虎式和7辆Ⅲ号坦克被苏军炮弹击中,其中3辆Ⅲ号受损较为严重。德军还有5辆虎式和2辆Ⅲ号出现了机械故障,其中3辆虎式必须修理。战斗中,有2辆“虎”的装甲被苏军76.2毫米炮弹击穿:一辆从侧面,一辆从后部。但苏联炮弹未能穿入战斗舱室。到1月9日,该营共有2辆“虎”被彻底摧毁。

东线南部的另一支“虎”式坦克部队,第502营第2连,于1942年12月29日派往顿河集团军群。1943年1月5日到6日接受了9辆“虎”,10辆Ⅲ号N。1月14日,第502营第2连被配属给第503坦克营。2月22日(一说2月10日,还有说在1月22日和2月22日之间),第2连调给第503营,成为该营第3连。

除了大量来自西线和德国本土的援兵外,1943年1月,来自高加索的党卫军“维京”装甲步兵师(兵力15928人,并拥有几十辆坦克),被编入第4装甲集团军第57装甲军。

在这段时间里,南线德军得到了超过10万援军(不含补充兵员)和约500辆坦克。

在雪地作战的苏联步兵

疲倦、损耗、严寒,加上物资车辆不足,导致苏联步兵的进攻能力大大下降。封冻的公路也阻碍了步兵行动。这造成了非常尴尬的局面:苏联坦克部队,虽然能够轻易攻破德军兵力不足且漏洞百出的防线,甚至攻占纵深要点,却又因为步兵跟不上来,而在德军装甲部队的反击下前功尽弃。

在曼施坦因的德军方面,随着大量增援的到来,防御能力正在逐步加强。仅在1943年1月份,希特勒就从西线为顿河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调来了6个师的援兵,包括5个步兵师:第302步兵师,第306步兵师,第15空军野战师,第304步兵师,第320步兵师。其中,第320步兵师1月8日赶到库比扬斯克,第302步兵师1月10日赶到罗斯托夫北部。这些来自西线的满员步兵师,逐渐使曼施坦因空洞的防线充实了起来。

新增装甲部队,包括来自西线和德国本土的第7装甲师,第502重型坦克营第2连,第503重型坦克营,第233坦克教导连,总计233辆坦克,29辆全新的“虎”式坦克。这还不包括同期调来的补充兵员和战车:仅在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间,南线德军就得到40辆Ⅳ号坦克和162辆Ⅲ号坦克的补充。

第57装甲军战斗序列

1943年1月3日:党卫军“维京”装甲步兵师,第23、17装甲师,第1摩托化教导工兵营,第121炮兵司令部

1月10日:党卫军“维京”装甲步兵师,第16、23、17装甲师,第503重型坦克营(2个连),第502重型坦克营第2连,第121炮兵司令部

东线南部的德军“虎”式坦克部队

1月5日中午,第503重型坦克营在罗斯托夫附近第一次投入战斗。该营在1942年12月接受20辆“虎”和31辆Ⅲ号N(一说25辆),并在1943年1月1日抵达东线塞瓦斯托波尔。首次参战时,共有20辆“虎”式(16辆可用),25辆Ⅲ号坦克(23辆可用)。根据其1月7日8时45分给顿河集团军群的报告,宣称“可能击中”苏联坦克18辆,其中T-34坦克14辆。德军损失1辆虎式和2辆Ⅲ号,另有5辆虎式和7辆Ⅲ号坦克被苏军炮弹击中,其中3辆Ⅲ号受损较为严重。德军还有5辆虎式和2辆Ⅲ号出现了机械故障,其中3辆虎式必须修理。战斗中,有2辆“虎”的装甲被苏军76.2毫米炮弹击穿:一辆从侧面,一辆从后部。但苏联炮弹未能穿入战斗舱室。到1月9日,该营共有2辆“虎”被彻底摧毁。

东线南部的另一支“虎”式坦克部队,第502营第2连,于1942年12月29日派往顿河集团军群。1943年1月5日到6日接受了9辆“虎”,10辆Ⅲ号N。1月14日,第502营第2连被配属给第503坦克营。2月22日(一说2月10日,还有说在1月22日和2月22日之间),第2连调给第503营,成为该营第3连。

除了大量来自西线和德国本土的援兵外,1943年1月,来自高加索的党卫军“维京”装甲步兵师(兵力15928人,并拥有几十辆坦克),被编入第4装甲集团军第57装甲军。

在这段时间里,南线德军得到了超过10万援军(不含补充兵员)和约500辆坦克。

“虎”式坦克开始在东线展现威力

但直接防守罗斯托夫方向的霍特战役集群,防线依然稀疏得像蜘蛛网。除开罗马尼亚残兵败将外,霍特的主要依靠只有第57装甲军。该军在1月10日拥有3个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师,并得到了3个“虎”式坦克连。1月中旬,从卡尔梅克草原撤下来的第16摩托化师(拥有几十辆坦克),也被用于支援第57装甲军。

1943年1月1日,红军南方方面军开始逼向霍特防守的罗斯托夫和萨利斯克。尽管对手极其强大,霍特依然表现得非常冷静。他把有限的兵力尽量集中在两翼,以防止红军迂回,并在实施阻击的同时,迅速将部队从一个地区撤向下一个地区。

两支“虎”式坦克部队的参战,也给曼施坦因和霍特帮助不小。战斗中,“虎”出色的性能保证其可以轻易击退数倍于己的苏联坦克攻击。在1000米甚至更远距离上,“虎”的88毫米火炮就能摧毁苏联主力坦克。而“虎”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更令人震惊。据说第503营的一辆“虎”在2月份一次6小时的战斗中,被14.5毫米反坦克枪击中了227次,45~57毫米穿甲弹击中14次,76.2毫米穿甲弹击中11次,但没有一发击穿“虎”的装甲。这辆“虎”其后还挨了三颗地雷,却依然前进了60公里。新式重型坦克的威力终于得以发挥出来。这同时意味着,在1942年就被德国新式Ⅳ号动摇了霸主地位的苏军T-34/76型坦克,已经彻底丧失了技术优势。

“虎”式坦克开始在东线展现威力

但直接防守罗斯托夫方向的霍特战役集群,防线依然稀疏得像蜘蛛网。除开罗马尼亚残兵败将外,霍特的主要依靠只有第57装甲军。该军在1月10日拥有3个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师,并得到了3个“虎”式坦克连。1月中旬,从卡尔梅克草原撤下来的第16摩托化师(拥有几十辆坦克),也被用于支援第57装甲军。

1943年1月1日,红军南方方面军开始逼向霍特防守的罗斯托夫和萨利斯克。尽管对手极其强大,霍特依然表现得非常冷静。他把有限的兵力尽量集中在两翼,以防止红军迂回,并在实施阻击的同时,迅速将部队从一个地区撤向下一个地区。

两支“虎”式坦克部队的参战,也给曼施坦因和霍特帮助不小。战斗中,“虎”出色的性能保证其可以轻易击退数倍于己的苏联坦克攻击。在1000米甚至更远距离上,“虎”的88毫米火炮就能摧毁苏联主力坦克。而“虎”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更令人震惊。据说第503营的一辆“虎”在2月份一次6小时的战斗中,被14.5毫米反坦克枪击中了227次,45~57毫米穿甲弹击中14次,76.2毫米穿甲弹击中11次,但没有一发击穿“虎”的装甲。这辆“虎”其后还挨了三颗地雷,却依然前进了60公里。新式重型坦克的威力终于得以发挥出来。这同时意味着,在1942年就被德国新式Ⅳ号动摇了霸主地位的苏军T-34/76型坦克,已经彻底丧失了技术优势。

“虎”式坦克开始在东线展现威力

但直接防守罗斯托夫方向的霍特战役集群,防线依然稀疏得像蜘蛛网。除开罗马尼亚残兵败将外,霍特的主要依靠只有第57装甲军。该军在1月10日拥有3个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师,并得到了3个“虎”式坦克连。1月中旬,从卡尔梅克草原撤下来的第16摩托化师(拥有几十辆坦克),也被用于支援第57装甲军。

1943年1月1日,红军南方方面军开始逼向霍特防守的罗斯托夫和萨利斯克。尽管对手极其强大,霍特依然表现得非常冷静。他把有限的兵力尽量集中在两翼,以防止红军迂回,并在实施阻击的同时,迅速将部队从一个地区撤向下一个地区。

两支“虎”式坦克部队的参战,也给曼施坦因和霍特帮助不小。战斗中,“虎”出色的性能保证其可以轻易击退数倍于己的苏联坦克攻击。在1000米甚至更远距离上,“虎”的88毫米火炮就能摧毁苏联主力坦克。而“虎”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更令人震惊。据说第503营的一辆“虎”在2月份一次6小时的战斗中,被14.5毫米反坦克枪击中了227次,45~57毫米穿甲弹击中14次,76.2毫米穿甲弹击中11次,但没有一发击穿“虎”的装甲。这辆“虎”其后还挨了三颗地雷,却依然前进了60公里。新式重型坦克的威力终于得以发挥出来。这同时意味着,在1942年就被德国新式Ⅳ号动摇了霸主地位的苏军T-34/76型坦克,已经彻底丧失了技术优势。

被德、罗军纵队堵在道路上的曼施坦因(汽车内),战况的混乱也可见一斑

被德、罗军纵队堵在道路上的曼施坦因(汽车内),战况的混乱也可见一斑

被德、罗军纵队堵在道路上的曼施坦因(汽车内),战况的混乱也可见一斑

一辆设伏中的T-34。从无线电装置看,可能是指挥型

虽然“虎”威力巨大,却还不足以遏制红军的前进。1月7日,苏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2近卫集团军先头已逼近离罗斯托夫不到50公里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依靠几辆从修理厂拖出来的坦克,曼施坦因等人才保住了性命。受到威胁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在1月12日迁到西面的塔甘罗格。

为了加快对罗斯托夫的进攻,红军南方方面军在1月下旬组织了两个快速集群。一个是第2近卫集团军快速集群,由罗特米斯特罗夫指挥,包括第3近卫坦克军,第2、5近卫机械化军,第88步兵师;一个是第51集团军快速集群,包括第3、4近卫机械化军。

1月16日黄昏,南方方面军已经前出到北顿涅茨和马内奇运河弯曲部。至1月月中,近卫第2集团军到达距罗斯托夫50~60公里处。但德军以第11装甲师在马内奇运河布防,暂时阻止了苏军主力。

1月19日,近卫第2集团军的机械化集群在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指挥下发起进攻。集群主力渡过了马内奇河,其中第3近卫坦克军先遣支队(耶果洛夫上校,坦克12辆,装甲输送车9辆,装甲车5辆,冲锋枪手200人)向西推进75公里,并在1月20日拂晓进攻罗斯托夫南面的巴泰斯克,却在损失7辆坦克后被迫撤退。

面对德军日益增强的抵抗,罗特米斯特罗夫主张将部队撤回到马内奇河口。但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却命令他重新夺回阵地。罗特米斯特罗夫只好硬着头皮打了3天,结果陷入德军3个师的攻击而损失惨重,集群所属的3个军只剩下了29辆坦克、11门反坦克炮

当苏军被阻止在罗斯托夫的同时,从高加索撤退过来的德第1装甲集团军却逐渐向曼施坦因靠拢。1月23日,该装甲集团军在迈恩奇南部与曼施坦因麾下第4装甲集团军建立起联系。1月27日,希特勒将第1装甲集团军转隶顿河集团军群,但只允许该集团军的4个师(1个装甲师,3个步兵师)撤至罗斯托夫以西,其余兵力则留在高加索,由退向库班桥头堡的德第17集团军统一指挥。1月底,第17集团军已经开始进入位于塔曼半岛的阵地。

虽然没有得到希望的重兵集团,但曼施坦因得到了撤退到顿河下游以西的许可。1月29日,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从塔甘罗格转移到斯大林诺。

第1装甲集团军1943年2月3日战斗序列

第3装甲军:第19、27装甲师,第5党卫军师

第30军:(菲特尔—皮克战役集群)

第40装甲军

苏联方面。罗斯托夫拿不下来,切断高加索德军的尝试也逐渐泡了汤,斯大林对南方方面军自然大为不满,在2月2日以马利诺夫斯基取代了叶廖缅科的方面军司令员职务。叶廖缅科再度失宠。

当曼施坦因阻止红军攻取罗斯托夫的同时,在他的北翼,红军西南方面军也在1月4日发动了旨在夺取顿巴斯的进攻。攻势在B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接合部展开。B集团军群右翼,意大利军队残部早就已经无影无踪,德军皮克战役集群(1月16日起隶属顿河集团军群),由于兵力过于薄弱(第30军司令部,第3山地步兵师,第304步兵师等),也被苏军压迫着一路后退。

一辆设伏中的T-34。从无线电装置看,可能是指挥型

虽然“虎”威力巨大,却还不足以遏制红军的前进。1月7日,苏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2近卫集团军先头已逼近离罗斯托夫不到50公里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依靠几辆从修理厂拖出来的坦克,曼施坦因等人才保住了性命。受到威胁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在1月12日迁到西面的塔甘罗格。

为了加快对罗斯托夫的进攻,红军南方方面军在1月下旬组织了两个快速集群。一个是第2近卫集团军快速集群,由罗特米斯特罗夫指挥,包括第3近卫坦克军,第2、5近卫机械化军,第88步兵师;一个是第51集团军快速集群,包括第3、4近卫机械化军。

1月16日黄昏,南方方面军已经前出到北顿涅茨和马内奇运河弯曲部。至1月月中,近卫第2集团军到达距罗斯托夫50~60公里处。但德军以第11装甲师在马内奇运河布防,暂时阻止了苏军主力。

1月19日,近卫第2集团军的机械化集群在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指挥下发起进攻。集群主力渡过了马内奇河,其中第3近卫坦克军先遣支队(耶果洛夫上校,坦克12辆,装甲输送车9辆,装甲车5辆,冲锋枪手200人)向西推进75公里,并在1月20日拂晓进攻罗斯托夫南面的巴泰斯克,却在损失7辆坦克后被迫撤退。

面对德军日益增强的抵抗,罗特米斯特罗夫主张将部队撤回到马内奇河口。但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却命令他重新夺回阵地。罗特米斯特罗夫只好硬着头皮打了3天,结果陷入德军3个师的攻击而损失惨重,集群所属的3个军只剩下了29辆坦克、11门反坦克炮。

当苏军被阻止在罗斯托夫的同时,从高加索撤退过来的德第1装甲集团军却逐渐向曼施坦因靠拢。1月23日,该装甲集团军在迈恩奇南部与曼施坦因麾下第4装甲集团军建立起联系。1月27日,希特勒将第1装甲集团军转隶顿河集团军群,但只允许该集团军的4个师(1个装甲师,3个步兵师)撤至罗斯托夫以西,其余兵力则留在高加索,由退向库班桥头堡的德第17集团军统一指挥。1月底,第17集团军已经开始进入位于塔曼半岛的阵地。

虽然没有得到希望的重兵集团,但曼施坦因得到了撤退到顿河下游以西的许可。1月29日,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从塔甘罗格转移到斯大林诺。

第1装甲集团军1943年2月3日战斗序列

第3装甲军:第19、27装甲师,第5党卫军师

第30军:(菲特尔—皮克战役集群)

第40装甲军

苏联方面。罗斯托夫拿不下来,切断高加索德军的尝试也逐渐泡了汤,斯大林对南方方面军自然大为不满,在2月2日以马利诺夫斯基取代了叶廖缅科的方面军司令员职务。叶廖缅科再度失宠。

当曼施坦因阻止红军攻取罗斯托夫的同时,在他的北翼,红军西南方面军也在1月4日发动了旨在夺取顿巴斯的进攻。攻势在B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接合部展开。B集团军群右翼,意大利军队残部早就已经无影无踪,德军皮克战役集群(1月16日起隶属顿河集团军群),由于兵力过于薄弱(第30军司令部,第3山地步兵师,第304步兵师等),也被苏军压迫着一路后退。

一辆设伏中的T-34。从无线电装置看,可能是指挥型

虽然“虎”威力巨大,却还不足以遏制红军的前进。1月7日,苏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2近卫集团军先头已逼近离罗斯托夫不到50公里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依靠几辆从修理厂拖出来的坦克,曼施坦因等人才保住了性命。受到威胁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在1月12日迁到西面的塔甘罗格。

为了加快对罗斯托夫的进攻,红军南方方面军在1月下旬组织了两个快速集群。一个是第2近卫集团军快速集群,由罗特米斯特罗夫指挥,包括第3近卫坦克军,第2、5近卫机械化军,第88步兵师;一个是第51集团军快速集群,包括第3、4近卫机械化军。

1月16日黄昏,南方方面军已经前出到北顿涅茨和马内奇运河弯曲部。至1月月中,近卫第2集团军到达距罗斯托夫50~60公里处。但德军以第11装甲师在马内奇运河布防,暂时阻止了苏军主力。

1月19日,近卫第2集团军的机械化集群在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指挥下发起进攻。集群主力渡过了马内奇河,其中第3近卫坦克军先遣支队(耶果洛夫上校,坦克12辆,装甲输送车9辆,装甲车5辆,冲锋枪手200人)向西推进75公里,并在1月20日拂晓进攻罗斯托夫南面的巴泰斯克,却在损失7辆坦克后被迫撤退。

面对德军日益增强的抵抗,罗特米斯特罗夫主张将部队撤回到马内奇河口。但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却命令他重新夺回阵地。罗特米斯特罗夫只好硬着头皮打了3天,结果陷入德军3个师的攻击而损失惨重,集群所属的3个军只剩下了29辆坦克、11门反坦克炮。

当苏军被阻止在罗斯托夫的同时,从高加索撤退过来的德第1装甲集团军却逐渐向曼施坦因靠拢。1月23日,该装甲集团军在迈恩奇南部与曼施坦因麾下第4装甲集团军建立起联系。1月27日,希特勒将第1装甲集团军转隶顿河集团军群,但只允许该集团军的4个师(1个装甲师,3个步兵师)撤至罗斯托夫以西,其余兵力则留在高加索,由退向库班桥头堡的德第17集团军统一指挥。1月底,第17集团军已经开始进入位于塔曼半岛的阵地。

虽然没有得到希望的重兵集团,但曼施坦因得到了撤退到顿河下游以西的许可。1月29日,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从塔甘罗格转移到斯大林诺。

第1装甲集团军1943年2月3日战斗序列

第3装甲军:第19、27装甲师,第5党卫军师

第30军:(菲特尔—皮克战役集群)

第40装甲军

苏联方面。罗斯托夫拿不下来,切断高加索德军的尝试也逐渐泡了汤,斯大林对南方方面军自然大为不满,在2月2日以马利诺夫斯基取代了叶廖缅科的方面军司令员职务。叶廖缅科再度失宠。

当曼施坦因阻止红军攻取罗斯托夫的同时,在他的北翼,红军西南方面军也在1月4日发动了旨在夺取顿巴斯的进攻。攻势在B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接合部展开。B集团军群右翼,意大利军队残部早就已经无影无踪,德军皮克战役集群(1月16日起隶属顿河集团军群),由于兵力过于薄弱(第30军司令部,第3山地步兵师,第304步兵师等),也被苏军压迫着一路后退。

陷入冰河的德军Ⅲ号坦克

相形之下,曼施坦因麾下的霍利德战役集群兵力较强。经过补充,霍利德到1月中旬,拥有第62、294、336、387步兵师,2个空军野战师残部和一些高射炮部队。机动力量方面,除了被削弱的第6、11装甲师,第22装甲师残部外,还有新增的第7装甲师(编制有第25坦克团,第6、7装甲步兵团,第78装甲炮兵团)。这个师基本满员,拥有155辆坦克(包括18辆Ⅳ号长身管,75辆Ⅲ号长身管)。霍利德下属的米特军(截至1943年2月21日),部署在罗斯托夫以北。该军1942年12月25日在顿河地区组建。1943年1月1日,下属第7空军野战师,第336步兵师,第384步兵师司令部。

为了重点防御,霍利德根据曼施坦因的指示,放弃了很多不重要的阵地,尽量把部队集中在关键地区,并不断运用装甲部队实施反击。这给苏军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加强攻击,苏方增援了第2、3、10、23坦克军(每个军50~65辆坦克)。但这些部队在车站卸载后,还需要行军300~350公里才能到达前线。1月9、14日,第2、23坦克军投入交战。第10、3坦克军随后投入。依靠强大装甲部队的支持,苏军得以推进到北顿涅茨河。为了巩固这一方向,曼施坦因投入了新到的第1装甲集团军。

截至1943年1月底,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已经推进到北顿涅茨河和顿河下游。前者从北面,后者从南面,威胁着顿河集团军群的主力。

陷入冰河的德军Ⅲ号坦克

相形之下,曼施坦因麾下的霍利德战役集群兵力较强。经过补充,霍利德到1月中旬,拥有第62、294、336、387步兵师,2个空军野战师残部和一些高射炮部队。机动力量方面,除了被削弱的第6、11装甲师,第22装甲师残部外,还有新增的第7装甲师(编制有第25坦克团,第6、7装甲步兵团,第78装甲炮兵团)。这个师基本满员,拥有155辆坦克(包括18辆Ⅳ号长身管,75辆Ⅲ号长身管)。霍利德下属的米特军(截至1943年2月21日),部署在罗斯托夫以北。该军1942年12月25日在顿河地区组建。1943年1月1日,下属第7空军野战师,第336步兵师,第384步兵师司令部。

为了重点防御,霍利德根据曼施坦因的指示,放弃了很多不重要的阵地,尽量把部队集中在关键地区,并不断运用装甲部队实施反击。这给苏军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加强攻击,苏方增援了第2、3、10、23坦克军(每个军50~65辆坦克)。但这些部队在车站卸载后,还需要行军300~350公里才能到达前线。1月9、14日,第2、23坦克军投入交战。第10、3坦克军随后投入。依靠强大装甲部队的支持,苏军得以推进到北顿涅茨河。为了巩固这一方向,曼施坦因投入了新到的第1装甲集团军。

截至1943年1月底,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已经推进到北顿涅茨河和顿河下游。前者从北面,后者从南面,威胁着顿河集团军群的主力。

陷入冰河的德军Ⅲ号坦克

相形之下,曼施坦因麾下的霍利德战役集群兵力较强。经过补充,霍利德到1月中旬,拥有第62、294、336、387步兵师,2个空军野战师残部和一些高射炮部队。机动力量方面,除了被削弱的第6、11装甲师,第22装甲师残部外,还有新增的第7装甲师(编制有第25坦克团,第6、7装甲步兵团,第78装甲炮兵团)。这个师基本满员,拥有155辆坦克(包括18辆Ⅳ号长身管,75辆Ⅲ号长身管)。霍利德下属的米特军(截至1943年2月21日),部署在罗斯托夫以北。该军1942年12月25日在顿河地区组建。1943年1月1日,下属第7空军野战师,第336步兵师,第384步兵师司令部。

为了重点防御,霍利德根据曼施坦因的指示,放弃了很多不重要的阵地,尽量把部队集中在关键地区,并不断运用装甲部队实施反击。这给苏军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加强攻击,苏方增援了第2、3、10、23坦克军(每个军50~65辆坦克)。但这些部队在车站卸载后,还需要行军300~350公里才能到达前线。1月9、14日,第2、23坦克军投入交战。第10、3坦克军随后投入。依靠强大装甲部队的支持,苏军得以推进到北顿涅茨河。为了巩固这一方向,曼施坦因投入了新到的第1装甲集团军。

截至1943年1月底,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已经推进到北顿涅茨河和顿河下游。前者从北面,后者从南面,威胁着顿河集团军群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