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宁夏地域文化之一的黄河文化,与中华黄河文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特点。宁夏黄河文化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万年前的“水洞沟文化”、一万年前的“鸽子山文化”和五千年前的“菜园文化”。水洞沟文化是宁夏黄河渔猎文化与“石器之路”、移民文化的发端;鸽子山文化,是宁夏黄河农耕文化的早期萌芽;而菜园文化则是一种典型的母系农牧文化。宁夏平原的年降水量只有180毫米,若无黄河,这里就是沙漠。......
2023-08-01
凭借既有考古学与社会人类学研究成果可知,迄今为止,黄河文化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发展时期,是黄河文化的起源阶段。黄河文化经历了从磁山、裴李岗到仰韶、河南龙山文化的发展序列。第二阶段以夏、商、周三代文字的产生为标志,是黄河文化独立文化系统的形成时期。一是在文字创造方面所达到的成就,二是在国家建设上的成就,三是青铜文化的繁荣。第三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宋代,是黄河文化的鼎盛时期。一是黄河文化不断吸收异质文化;二是黄河文化的伦理属性;三是隶属于黄河文化内的儒学塑造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古代知识分子。第四阶段从元至清,是迟滞与衰落时期。一是自汉唐以来水利工程圮毁殆尽;二是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存天理,去人欲”“三纲五常”成了全社会必须遵守的唯一准则,知识分子沉迷于空谈义理,陈陈相因,农业文化的基本精神便被推向了极端;三是文化传统的定型及其僵化,削弱了文化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第五阶段是鸦片战争后至今,是黄河文化的挑战与再生。一方面以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它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保持着古老的黄河文化传统的精髓和其中一切有益的成分,维护国家安定统一思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以天下为己任,入世务实、正心修身、宽容大度、兼容并蓄。
黄河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中还体现出以下鲜明的重要特征。
首先是鲜明的政治色彩。从前面的分期可以看出,学界虽然对黄河文化的概念界定很多,但都不如把它界定为旱地农业型文化准确。正因为它是旱地农业文化,那么,以农为本,以水为生,就是黄河文化得以繁衍发展繁荣的基础。水利灌溉事业是农业的命脉,而水利设施的修建,水患的治理,都不是任何一个氏族部落、更不是单个的小农家庭所能胜任的。因此,这种经济特点,共同的生存利益,治水组织,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人们共同关心、治理与他们的生存需要休戚与共的水利问题,它养成了人们关心共同社会问题的文化心理;同时,黄河治理和水利灌溉事业,也要求形成集中的社会权力,从而提出国家产生的客观要求。所以,由旱地农业文化而政治文化,再由政治文化而具体而微的孝悌伦理文化,构成了黄河文化的核心。
其次是强大的同化能力。强大的同化能力,是黄河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传统的突出特点。历史上至少有两次重大考验可以说明这一点。一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两段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黄河文化一方面受到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的冲击,同时又面临来自南方长江文化圈的挑战。无论冲突如何激烈,但黄河文化这一文化传统因有着强大同化力,其文化统绪都未曾发生过根本动摇。
最后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农为本,以水为生,势必首先要面对惨烈的水灾问题,这是黄河文化最直观最物质的一层生存忧患。当这种具体生存之忧,扩大而成治国之忧乃至上升为“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时,就被建构成了一种抽象的哲学层面的忧患意识,小到个体,大到民族国家,充满着道德内修与精神自省的气质,这无疑是黄河文化滋养起来的中国民族共克时艰、居安思危的宝贵民族精神。
地理版图上,宁夏位于黄河中游的河谷地带,由南部黄土高原和北部宁夏平原构成。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黄河文化与宁夏都有着深远渊源。
宁夏与黄河文化历史发展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其一,黄河与南部黄土高原泾水的关系。泾水为黄河上游的两条支流河之一,分布在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区,说明在黄河文化的起源时期,已经产生了宁夏南部黄土高原文化。
其二,黄河与清水河关系。清水河是南部黄土高原黄河的另一支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向北流经固原、海原、同心、中宁等县,在中卫的泉眼山西侧注入黄河。清水河两岸是本地人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融、耕作、游牧的地方,其河谷谷地为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史称汉唐萧关古道,也属典型黄土高原农业文化。
其三,黄河与宁夏平原关系。宁夏平原是中卫平原和银川平原统称,其中,黄河出黑山峡后,形成了中卫平原;出青铜峡后,形成了银川平原。
通过以上大略梳理可知,宁夏的历史几乎完整贯穿了黄河文化的几个阶段,也典型地表征了黄河文化的重要特征。由南向北,是黄河文化同化游牧文化并创造农耕文化的历史;由北向南,是农耕文化包容游牧文化并生成多元文化的印证。即是说,在宁夏文化的容器里,不单只有旱地农业文化衍生的政治色彩极强的儒家伦理文化基因,也有多民族繁衍生息、兼容并蓄的多民族异质文化基因。
另外,作为边远的、弱势的和底层的存在,宁夏先民们不只要有面对来自自然环境而生的基本生存方面的忧患意识,也由于远离中心,家园常常乃兵家必争之地缘故,更多了一份来自社会环境的忧患意识,这是更深一层的感时忧伤意识。所以,反映到宁夏这个具体空间,除了前文所提共性特征外,黄河文化也体现了它在这里的个性特征。注重内修因而必然不断丰富自我精神世界的道德情怀,及这情怀与猝不及防闯入的现代化之间的冲突;注重人与人之间和合亲睦的传统伦理文化秩序,及这秩序与传统农耕文化行将消失之间的矛盾;有求得安宁求得稳定的和谐文化、家国情怀,及这些诉求与城镇化而生的流行小市民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文化之间错位感。
有关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文章
作为宁夏地域文化之一的黄河文化,与中华黄河文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特点。宁夏黄河文化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万年前的“水洞沟文化”、一万年前的“鸽子山文化”和五千年前的“菜园文化”。水洞沟文化是宁夏黄河渔猎文化与“石器之路”、移民文化的发端;鸽子山文化,是宁夏黄河农耕文化的早期萌芽;而菜园文化则是一种典型的母系农牧文化。宁夏平原的年降水量只有180毫米,若无黄河,这里就是沙漠。......
2023-08-01
从此以后,宁夏北部的河东、河西地区得到了同步开发和均衡发展。到了汉成帝时,还在宁夏河西灌区的上河城设立典农都尉,专门负责管理屯田植谷,成为宁夏黄河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但此时期出现的“激河”工程却是宁夏黄河水利文化的一个重大发展和创新。......
2023-08-01
这一切,源于黄河的滋养,源于黄河文化的不断整合。历史表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样之地、凝聚之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形成的直接根源。“根”和“魂”是一个覆盖整个黄河流域的大范畴、大概念,是我们认识和理解黄河文化内涵的总思路。黄河流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6.5%,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地带。......
2023-08-01
目前内在于黄河文化框架中的宁夏文学故事,如上宏观分析所示,经验在其中,局限也在其中。急需用文化现代性思想重建故事题材。引入文化现代性价值,是希望宁夏故事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审美惯性,以整体的成熟现代文化来看待整体的传统农耕文化,从而建构文化现代性的新型宁夏故事,实现故事创作的创新性突破,这也是以变革的眼光继承黄河文化精神,黄河文化的根脉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延续与发展。......
2023-08-01
01古老灌区换新颜青铜峡水利枢纽自古以来就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都根源于黄河与引黄灌溉。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共新建整修黄河堤防500多公里,初步归顺了河势,形成了配套的防洪体系。......
2024-10-03
打造慈善产业战略平台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论证,作出了打造“黄河善谷”的战略构想。初始之作“黄河善谷”正式运作后的首个“动作”,就是组织实施红寺堡弘德福利企业创业园和利通区立德工业园区。在政策创新方面,吴忠市、红寺堡区和海原县等市县先行先试,分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黄河善谷”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政策条件。......
2024-10-03
二黄河流域的文化萌芽和黄河文明(一)文化萌芽1.远古人类文化的踪迹由于黄河流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从远古时代起,黄河两岸就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所在地,黄河抚育着中华民族从一棵幼芽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据考证,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已经聚居着许多血缘氏族和部落。与黄帝接邻的是炎帝部族,最初活动在今天中游渭水流域的姜水。而黄河流域被后代视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当之无愧地被称做“母亲河”。......
2024-07-01
·2006~2010年:成长期在博客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件典型事件促成了人们对博客的关注,这些事件来自美国——博客开始的地方。这是美国博客史上的重大事件,博客由此走进公众的视野转变为新媒体主流。·2010年至今:沉淀期“并不是博客过时了,关键是中国普通网民对博客的态度问题。”Blogbus的总裁窦毅是目前除方兴东之外,第一批独立博客网站中硕果仅存的“老人”。......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