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夏黄河文化发展研究

宁夏黄河文化发展研究

【摘要】:第一阶段是原始发展时期,是黄河文化的起源阶段。第二阶段以夏、商、周三代文字的产生为标志,是黄河文化独立文化系统的形成时期。强大的同化能力,是黄河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传统的突出特点。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黄河文化与宁夏都有着深远渊源。宁夏与黄河文化历史发展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通过以上大略梳理可知,宁夏的历史几乎完整贯穿了黄河文化的几个阶段,也典型地表征了黄河文化的重要特征。

凭借既有考古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成果可知,迄今为止,黄河文化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发展时期,是黄河文化的起源阶段。黄河文化经历了从磁山、裴李岗到仰韶、河南龙山文化的发展序列。第二阶段以夏、商、周三代文字的产生为标志,是黄河文化独立文化系统的形成时期。一是在文字创造方面所达到的成就,二是在国家建设上的成就,三是青铜文化的繁荣。第三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宋代,是黄河文化的鼎盛时期。一是黄河文化不断吸收异质文化;二是黄河文化的伦理属性;三是隶属于黄河文化内的儒学塑造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古代知识分子。第四阶段从元至清,是迟滞与衰落时期。一是自汉唐以来水利工程圮毁殆尽;二是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存天理,去人欲”“三纲五常”成了全社会必须遵守的唯一准则,知识分子沉迷于空谈义理,陈陈相因,农业文化的基本精神便被推向了极端;三是文化传统的定型及其僵化,削弱了文化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第五阶段是鸦片战争后至今,是黄河文化的挑战与再生。一方面以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它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保持着古老的黄河文化传统的精髓和其中一切有益的成分,维护国家安定统一思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以天下为己任,入世务实、正心修身、宽容大度、兼容并蓄。

黄河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中还体现出以下鲜明的重要特征。

首先是鲜明的政治色彩。从前面的分期可以看出,学界虽然对黄河文化的概念界定很多,但都不如把它界定为旱地农业型文化准确。正因为它是旱地农业文化,那么,以农为本,以水为生,就是黄河文化得以繁衍发展繁荣的基础。水利灌溉事业是农业的命脉,而水利设施的修建,水患的治理,都不是任何一个氏族部落、更不是单个的小农家庭所能胜任的。因此,这种经济特点,共同的生存利益,治水组织,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人们共同关心、治理与他们的生存需要休戚与共的水利问题,它养成了人们关心共同社会问题的文化心理;同时,黄河治理和水利灌溉事业,也要求形成集中的社会权力,从而提出国家产生的客观要求。所以,由旱地农业文化而政治文化,再由政治文化而具体而微的孝悌伦理文化,构成了黄河文化的核心。

其次是强大的同化能力。强大的同化能力,是黄河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传统的突出特点。历史上至少有两次重大考验可以说明这一点。一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两段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黄河文化一方面受到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的冲击,同时又面临来自南方长江文化圈的挑战。无论冲突如何激烈,但黄河文化这一文化传统因有着强大同化力,其文化统绪都未曾发生过根本动摇。

最后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农为本,以水为生,势必首先要面对惨烈的水灾问题,这是黄河文化最直观最物质的一层生存忧患。当这种具体生存之忧,扩大而成治国之忧乃至上升为“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时,就被建构成了一种抽象的哲学层面的忧患意识,小到个体,大到民族国家,充满着道德内修与精神自省的气质,这无疑是黄河文化滋养起来的中国民族共克时艰、居安思危的宝贵民族精神

地理版图上,宁夏位于黄河中游的河谷地带,由南部黄土高原和北部宁夏平原构成。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黄河文化与宁夏都有着深远渊源。

宁夏与黄河文化历史发展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其一,黄河与南部黄土高原泾水的关系。泾水为黄河上游的两条支流河之一,分布在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区,说明在黄河文化的起源时期,已经产生了宁夏南部黄土高原文化。

其二,黄河与清水河关系。清水河是南部黄土高原黄河的另一支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向北流经固原、海原、同心、中宁等县,在中卫的泉眼山西侧注入黄河。清水河两岸是本地人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融、耕作、游牧的地方,其河谷谷地为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史称汉唐萧关古道,也属典型黄土高原农业文化。

其三,黄河与宁夏平原关系。宁夏平原是中卫平原和银川平原统称,其中,黄河出黑山峡后,形成了中卫平原;出青铜峡后,形成了银川平原。

通过以上大略梳理可知,宁夏的历史几乎完整贯穿了黄河文化的几个阶段,也典型地表征了黄河文化的重要特征。由南向北,是黄河文化同化游牧文化并创造农耕文化的历史;由北向南,是农耕文化包容游牧文化并生成多元文化的印证。即是说,在宁夏文化的容器里,不单只有旱地农业文化衍生的政治色彩极强的儒家伦理文化基因,也有多民族繁衍生息、兼容并蓄的多民族异质文化基因。

另外,作为边远的、弱势的和底层的存在,宁夏先民们不只要有面对来自自然环境而生的基本生存方面的忧患意识,也由于远离中心,家园常常乃兵家必争之地缘故,更多了一份来自社会环境的忧患意识,这是更深一层的感时忧伤意识。所以,反映到宁夏这个具体空间,除了前文所提共性特征外,黄河文化也体现了它在这里的个性特征。注重内修因而必然不断丰富自我精神世界的道德情怀,及这情怀与猝不及防闯入的现代化之间的冲突;注重人与人之间和合亲睦的传统伦理文化秩序,及这秩序与传统农耕文化行将消失之间的矛盾;有求得安宁求得稳定的和谐文化、家国情怀,及这些诉求与城镇化而生的流行小市民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文化之间错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