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一战:法国胜利的幻觉,背后的惨痛代价

一战:法国胜利的幻觉,背后的惨痛代价

【摘要】:许多政要被一一逮捕,冠以“失败主义分子”之名被监禁或流放。会议开始后,法国代表团就提出了一系列削弱德国的计划。和所有战争胜利者一样,法国的计划中有两个重点:割地与赔款。6月23日下午,德国政府被迫决定无条件接受和约。胜利的代价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力之一,法兰西的英勇和激情在先进武器面前似乎只是一个点缀,各国战士的鲜血在法国大地上流淌。

1919年7月14日,当协约国军队的首脑们以及各参战部队的代表走上香榭丽舍大街时,群众的兴奋达到了极点。法国作家莫里斯·巴雷斯呼喊道:“福熙指挥着世间所有的军队。”这是一战的最后一幕,法国的身份是胜利者。

经过凡尔登战役的转折点,一战局势更利于协约国一方。这时,法国政府内部却并不稳定。1917年,法国政府换了两次总理,11月16日,普恩加莱总统提名克雷孟梭组织内阁。克雷孟梭人称“老虎”,上任时已过古稀之年,是法国政界几十年来的风云人物。他翻云覆雨,善弄权术。在人际关系上,他其实与总统不和,社会声誉也不高,但考虑到尽快结束战争以及平息政府内部的混乱局面,法国统治集团的确需要这样的“老虎”出山。

克雷孟梭上台后,立即煽动沙文主义,宣布将战争进行到底。他一手打击异己,一手镇压民间运动。许多政要被一一逮捕,冠以“失败主义分子”之名被监禁或流放。甚至法国前总理白里安也被指责为“失败乐团的总指挥”,政坛上下人人噤若寒蝉,再也不敢提“和平”二字,只能响应他全力作战。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的风潮吹到法国境内,引发一系列工人运动,克雷孟梭对此实行高压手段,动辄派军队镇压,对那些反战示威的群众更是仇恨至极。

克雷孟梭的强硬政策和美国的加入使协约国一方势力渐增,从1918年3月起,德国孤注一掷,在西线发动4次进攻。当年8月,西线决战以德军的大败告终。11月11日,德国向协约国投降,经过4年多的大战,协约国终于站上了胜利者的舞台。

1919年1月18日,各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分赃”会议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雷孟梭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左右着大会的进程。尽管法国人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但法国终究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谈判桌前。

法国是抱着很大的野心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在法国统治者看来,最终清算德国和独霸欧洲的时机终于到了。在这次会议上,唱主角的也是法国人,和会主席就是“老虎”克雷孟梭。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在开幕致辞中,带着强烈的民族仇恨心理痛斥德国:“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里。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

会议开始后,法国代表团就提出了一系列削弱德国的计划。和所有战争胜利者一样,法国的计划中有两个重点:割地与赔款。法国以安全保障为由,要求把莱茵河作为法德之间的边界,并在莱茵河左岸建立一个同德国分裂但受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向德国索取赔款数目之惊人更不必说。

和会上的另一个主要议题是“俄国问题”。克雷孟梭企图像对付法国工人运动一样对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要求协约国提供强大的军事力量,以确保俄国白军的胜利,并提出建立一道从巴尔干到北海的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军事防线。这个计划可谓一石二鸟,既可以扼制苏联,又可以制裁德国。

虽然法国代表团提出的要求得到了国内大部分社会舆论的强烈支持,但纵使“老虎”克雷孟梭使出浑身解数,据理力争,还是难以对付美英两国的共同抵制。三方掌控的巴黎和会不能满足法国的所有愿望。会议陷入长久的争吵,法国只好做出让步。

不过,最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还是让法国得到不少好处。6月23日下午,德国政府被迫决定无条件接受和约。6月28日,德国代表在凡尔赛宫正式签署和约,即《凡尔赛和约》。法国人把48年来所受的屈辱加倍送还给德国,他们想“让德国佬把老本赔光”。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给法国,法国监管盛产煤炭的德国萨尔区15年,德国军队降到10万人,另外还有100亿金马克的经济赔偿。

但是,这并不是永久的胜利,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是一个虽然打了火漆,但火漆稀软,尚需不断加上新的印记的和平。”威尔逊更是一针见血:“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将不再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大灾难。”

【相关链接】

胜利的代价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力之一,法兰西的英勇和激情在先进武器面前似乎只是一个点缀,各国战士的鲜血在法国大地上流淌。法国伤亡无数,136万士兵阵亡,300万人残废。而且国家经济遭受惨重打击,900万幢房屋遭到战争破坏,还有无数的铁路、公路和大部分工厂毁于一旦。许多农田寸草不生,法郎在1920年贬值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