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初三学生小组合作文化的建设案例

初三学生小组合作文化的建设案例

【摘要】:为了让各个小组的实力相差不大,以便于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分组的时候,我按照成绩对各个层次学生进行均衡分配,除小组长由班主任征求个人意见后指定外,副组长由小组长自己任命,组员由组长和副组长商量后在不同分数段中挑选。但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如何利用评价机制来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小组的合作开展得更加有效?

语文组 杨春芳

一、问题的发现

初一懵懂,初二叛逆,初三冷静。回首十多年的班主任历程,我给初中学生各阶段的特点作了一个总结,也总是提醒自己在班级管理及教育中注意配合不同的年级段,给予适当的教育,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成长阶段。

又是一届学生毕业时,眼看着一群不堪学业重负的孩子,顶着两轮黑眼圈,弓腰驼背地伏在书桌上,忙碌穿梭于各学科的题海之中,最终获得的学习成绩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善于学习的同学信心满满,理想高远;可学习困难的同学却颓丧、悲观,甚至会自暴自弃,放弃学习。这样的极端不仅会给班级的学习氛围带来负面影响,还会给班级管理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我既感心疼,又觉着急。有什么办法能够在升学的大背景下促使学习轻松的同学主动关心学习困难的同学,并能适时地加以帮助、辅导,让所有同学都融入学习中来,从而使班级这条航船能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二、问题的解决

面对问题,我想了许多办法,但实施起来都有一定困难。让老师盯紧这些学生,重点关照,可一是老师精力未必顾得过来,二是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好,惧怕老师,反而会增加其心理负担。指定学生一帮一,生生互助,但学生能自觉地做到什么程度又不得而知,而且学生自己的负担本来就重,也不太乐意接手这样的工作。联想到我校正在进行的“魅力课堂”教育改革,我决定结合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尝试。

1.建立小组团队,明确发展目标,严明考核制度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拥有相对独立的学习共同体——小组,因此,在学期初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编排小组。为了让各个小组的实力相差不大,以便于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分组的时候,我按照成绩对各个层次学生进行均衡分配,除小组长由班主任征求个人意见后指定外,副组长由小组长自己任命,组员由组长和副组长商量后在不同分数段中挑选。一旦小组成立,则由组长和副组长全权负责小组的管理事宜,形成小组合作共同体。

其次,要想组成一个有合力、有竞争力的团队,必须有属于团队本身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团队内的组员才能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因此,我要求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确立小组的内部文化和小组的发展目标。我利用一次班会课的时间,让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组名、组训、组徽,让小组通过第一次的集体展示迅速形成自己小组的凝聚力,为小组之后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再次,一项工作做得好与不好,都需要有评价,公正的评价既能警醒后进者,又能鼓励先进者,最终刺激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适时了解各个小组的学习效果、成长状况,也为了给小组的工作一个评价,我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了小组间的考评制度。

表一:小组常规考评

表二:组内发展状况展示

表三:干部考核表(略)

表四:小组一帮一师徒结对展示

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结束了,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工作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如何利用评价机制来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小组的合作开展得更加有效?

2.制订奖惩制度,激发合作动力,激励抱团发展

汽车行驶需要动力,飞机航行更需要动力,小组的竞争发展也离不开动力。我清楚地知道:如果少了必要的奖惩措施,即使有了严明的制度,也只能约束学生,迫使学生不得不去做一件事。但短暂的新奇感过去后,疲惫的学生又会为了个人的理想目标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习,无暇顾及其他。如果这样,那我的改革无疑就是失败的,班级的学习又会回到以前的状态。于是,我出台了针对小组和个人的奖惩措施。

首先,对小组常规给予奖惩。

以表一为标准,每周对小组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个小结,总分排名第一的小组给每位组员加上6分个人操行分,且免除一次班级清扫工作任务。排名第二的小组每位组员加4分,排名第三的小组每位组员加2分。总分排名倒数第一的小组需要增加一次当周周五的班级大扫除工作,且在扫除工作结束后需要组织本组组员进行组内反思,给出一份不少于600字的反思材料,并拟订小组的整改计划。

每一个月对小组进行一次总结,总分排名第一有两次的小组,授予“优秀小组”称号,将小组照片公示在教室的公示栏上,给组内每位同学发放班级内自制的“奖励券”。然后结合表二,优秀小组推选出小组内的一名优秀组员,该组员个人额外加操行分3分,并将个人照片张贴在张贴栏里,由小组长配上相应的颁奖词。总分排名倒数第一连续两次的小组,周五时由班干部参与小组内部反思总结,帮助其寻找小组问题,并制订小组整改计划。连续三次倒数第一的小组,周五时邀请家长及班主任老师参与小组讨论,寻找原因,并制订整改计划。

其次,对小组学习进行调控

构建和谐、有竞争力的小组是我的首要目标,因为达成这一目标会使我这个班主任的工作更加高效,无论是小组问题学生的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的督促还是位置的编排,都成为了小组内部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我的最终目标,面对怀揣成才梦想的学生,如何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获得个人最理想的学习成果,是我一直渴望的最高境界。因此,我又继续思索:如何才能让小组内的学习气氛热烈,帮助组内的后进生们克服学习的困难,形成小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呢?我又模仿小组常规管理的方式进行了安排。

紧抓课堂,促进小组的讨论与交流,鼓励人人发言、展示。结合我校的“魅力课堂”,我将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所获得的分数归入学习得分,加入小组的考评中。由于这项评比的分值较高,差异较大,因此大大刺激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欲望。不久,教师就惊喜地发现,这一届初三的学生不再稳重自持、沉默寡言。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埋首苦练书写速度的孤独景象,因为我们的眼前举起了森林般的渴望表露观点的手臂。实践证明,课堂活跃了,学生的热情高了,教师的心情好了,交流的能力强了,成绩也上升了。

盯住人头,明确责任,鼓励师徒抱团发展。由于是均衡分组,每个小组里都有学习优异的优等生,也有学习吃力的后进学生,我征求学生的意见,将小组内的6个人分成三个学习小组,由两个优等生作为两个后进生的老师,组成两个学习团队,两个中等生组成另外一个学习团队。师傅每天督查徒弟的作业改错情况,负责为徒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为了落实这项工作,我会派科代表一周内不定时地抽查一两次,要求要看到师傅检查后的签字)。然后结合表四对每一次正规考试中师徒二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师徒二人同时进步的学生,将两人进步的名次乘以二加入小组总得分和个人操行分中,如果只有其中一人有进步,则将进步的名次乘以一加入小组总得分和个人操行分中,如果两个人均退步,则将退步的名次乘以一计入小组总得分和个人操行分中。

再次,对优差个人进行奖惩。

小组是团队,但并不是避难所。我们提倡小组抱团发展,并不是鼓励大家吃大锅饭,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而是希望学生作为小组的成员,人人贡献力量,个个展现才华,而不是沾取别人的光彩,减少自我的压力。因此,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奖惩也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我制订了个人操行评分机制,对学生的个人表现加以评价。

表五:学生个人操行评分表

每一周下来,我会结合表五对操行评分得优的同学进行点名表扬,对操行评分在70分以下的同学会进行个别交谈,帮助他们形成日常规范,促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一个学期下来,我会结合学校的评比、小组考评和个人操行考评两个标准,推荐各个项目的优秀学生,让真正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得到应有的荣誉,以此刺激学生个人表现的欲望。

实行小组合作管理方案以来,我经常有感悟,不断有惊喜:班级的学习氛围浓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了;干部的工作能力加强了;游离于学习队伍之外的学生消失了,即使是成绩最差的学生,也积极争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小组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三、问题的思考

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就认为,核心素养并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因此,核心素养应该是知识、能力、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可是,在我们原有的教育理念中,评价一个教师是否优秀,就只看这个教师所带班级的成绩是否出众,因此,教师们长久以来确定了一个工作目标,那就是拼尽全力管好学生,帮助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在教师们的用心栽培下,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让自己的认知性素养得到明显的提升,不过,说到学习以外的能力,就不容乐观了,更不要说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高下之分,慢慢地,班级里边那一些跟不上教师步调的学生就只有安静地做一朵“壁花”,默默地看着他人成长了。这无疑是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

问题清楚了,但是怎样做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我校的“魅力课堂”改革给困惑的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幽径,通过这种模式,小组成员间、学生之间形成了有利害关系的团队,每一个人都不会被忽视,即使是后进生,也能找到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从而不再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当然也就会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这虽是一个小小的尝试,但却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未来。同时,我们的小组合作更强调小组的“自治”,小组作为一个发展共同体,荣辱与共、唇齿相依,领导团队在抓好自己学习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小组内需要帮助的同学,于是眼中、心中都得装着集体和大家,自然不能再以自我为中心了。而小组成员们当然也不愿老拖后腿,在领导团队的带领下,学会严格地自我管理,积极营造小组内成员间和谐的关系,进而营造小组积极进取、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最终就有望实现认知性素养和非认知性素养的双丰收。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牢记:用一颗善良而热情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者,做他们圆梦旅途中的陪伴者,尤其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他们脚踏实地,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有素养的未来型人才。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一项任务,我选择了小组合作管理与学习的方式,我相信:只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山花烂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