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运用

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运用

【摘要】:而在目前的班级授课体制下,大班制是无法实现这种效果的,只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才是积极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小组建设先要把班级几十人化整为零地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这样也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当然,小组建设也并非一成不变,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寻求最佳的适合本班的策略,这才是最有效的,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小组的能量。

化学组 付元兴

摘 要:小组是实施小班化策略的有效途径,便于班级的精细化管理;详细阐述建立小组的原则及激励措施;以实例介绍小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小组合作 自主式 高效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而在目前的班级授课体制下,大班制是无法实现这种效果的,只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才是积极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此背景下,我校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改的是理念,改的是教学方式。要稳步推动课堂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必然要做好小组的建设,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

小组建设先要把班级几十人化整为零地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这样也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由之前的一对几十变成了一对几,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小组的优势,结合学校的小组管理措施以及班级特点,我班制订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小组的建设。

一、小组组建的原则

要最大化地发挥小组的优势,分好组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班的自身特点,具体操作如下:

①将全班36人按照6人一组正好分成了6组,在人员上组与组相当,六人一个小组是最佳搭配。人员太多,显得有点拥挤,对角线上的同学隔得较远,不方便交流和讨论,靠边的同学有点被“边缘化”的感觉;人员太少了,小组显得过于单薄,团队小了,不利于发挥小集体优势。

②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文化成绩和美术成绩的差异,考虑性别比例,综合搭配,确保各小组间的均衡,有利于组间的良性竞争。这点很重要,当各小组实力相当才会在良性的竞争中发展,而不至于出现某些小组优秀,某些小组薄弱;同时组内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科目,碰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小组内部通过交流互学就可以消化解决掉。

③选择有组织和领导能力的同学担任一组之长,全面负责组内的事务,这直接关系到小组建设的质量,至关重要。组长不需要成绩有多么优秀,但是一定要认真负责,有威信和领导能力,在平日的管理中我将权力下放给小组长,出了问题我只问责组长。

④座位采用围坐式(见下图),这样方便交流和讨论,有利于互学、群学,座位一周一轮换,表现好的小组优先选择位置,至于组内座位,遵从自愿原则,自行协商。

二、小组的奖惩措施

组建小组只是第一步,要让小组高效率地运转,就必须配套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为此,学校配套有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比如,小组加分,评选年级、校级优秀小组,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我又融入了一些班级自己的东西,班级所有的考核都以小组为单位,而非个人。座位跟小组考核挂钩,分数高的小组拥有优先选择座位的权利;一个学期下来,最优秀的小组可以拥有一项特权,比如少做清洁三次。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其目的就是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团队意识,进行自主式管理。

三、小组建设的完善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小团体的优势,本学期初我将小组作了一些调整。把权力下放给组长,由组长选择组员,组建自己的小团队,组长全权负责小组,出了什么问题我只问责组长。这样可以减轻我的一些工作压力,效果非常不错,班级运转良好。后半期会考之后又出现了一些状况,由于我班人数比较少,教室又特别大,学生们对于座位的一周一轮换失去了兴趣。给出的理由就是懒得换,反正也就6个组,前后都一样,又不影响看黑板。这样就会带来一些弊端,学生们逐渐失去争取加分的兴趣,积极性大打折扣。另外,长期背对黑板的学生意见很大,加上小组内部学生混熟了后开始有些喜欢讲笑话和打闹,而学生又拿捏不好度,所以在我脑海中就萌生出调组的想法。经过斟酌后,将原来的6个组调整为了9个组,每组4人,把教室两侧每小组背对黑板的两个座位拿掉,中间的小组抽掉1号、6号座位。经过调整后,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很方便地看黑板,同时,由之前的6个组变成9个组,也使偌大的教室显得不至于太空旷(座位如下图)。

调整之后的小组显得更精简,更灵活,工作效率更高,也解决了部分同学不便看黑板的问题。每个小组内都有一名文化成绩优异,一名画画突出的同学,分别负责指导小组同学的文化和画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行政小组长,其负责统筹小组内所有事务。

当然,小组建设也并非一成不变,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寻求最佳的适合本班的策略,这才是最有效的,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小组的能量。在新的课堂改革背景下,抓好小组建设对于班级的管理非常有帮助,既减轻了管理上的难度,解放了班主任,又给了学生锻炼的机会,为班级注入了一股活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管理,这也正是目前所提倡和推崇的班级管理理念。

本文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董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