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打造魅力课堂:导学、互学和展学策略案例

打造魅力课堂:导学、互学和展学策略案例

【摘要】:现结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价值与价值观”一课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事发后,他与另一名同学易政勇被送往医院救治,两人因伤情严重,无法参加6月7日的高考。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与价值观?课堂展学是最具特色、最富活力的核心环节。为了防止过于追求展示形式,使课堂成为“秀”场。

政治组 李 红

高中政治是一门表面枯燥单调,内涵却极其丰富的学科,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巧设问题,从而以“导”为主线,在“独思、互学和展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激活课堂,是政治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依据我校魅力课堂“独思、互学、展学”的总体模式,结合政治学科实际,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基于生活进行导学,问题驱动进行互学,基于疑难点进行展学”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现结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价值与价值观”一课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一、“多面生活我思考”——基于生活构建情境,进行导学

导学是要给学生一个方向,如一个无形的指挥棒,使课堂有十分清晰的主线,指引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基于政治课的实际,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即一定的导学策略去实施。在上《价值与价值观》一课时,我基于生活中“高中生勇斗歹徒错失高考”的实例创设了以下导学情境及问题:

生活情境:2014年5月31日,在宜春市区至袁州区金瑞镇的一辆公交中巴车上,一名歹徒将5名乘客砍伤,当歹徒继续举刀要伤及更多乘客时,高三男生柳艳兵不顾自身被砍剧痛,上前夺下歹徒手中的刀。事发后,他与另一名同学易政勇被送往医院救治,两人因伤情严重,无法参加6月7日的高考。

【思维导航1】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与价值观?

【思维导航2】柳艳兵及易政勇两位同学为救人而错过高考,你认为值不值?为什么?

生活情境:柳艳兵、易政勇的见义勇为精神值得广泛称赞,而他们却因此耽误了高考,这无疑是一件憾事。为了让好少年不再流血又流泪,有人提出能否通过保送这条渠道,帮助他实现这一人生愿望。

【思维导航3】你赞同通过保送帮助易政勇和柳艳兵圆大学梦吗?请说明理由。

生活情境:易政勇和柳艳兵两位考生错过高考,先后陆续有包括清华大学、澳门大学在内的13所高校发出了希望招收柳艳兵、易政勇的意向。最终他们通过参加单独组织的考试,分别选择了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就读。

【思维导航4】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清华大学、澳门大学等名校,还是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生活情境: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从8月1日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新增了热心志愿服务等与时俱进的新内容,“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内容被删除,引发社会热议。

【思维导航5】面对凶恶的歹徒,面对未知的结果,你会做何选择?

【思维导航6】对于新守则上提出要学生学会自护、懂求救,而去掉了见义勇为等要求,你赞成吗?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思维导航7】通过上述实例说明价值观具有怎样的导向作用?

以上导学情境和问题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实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学习化,学习内容思想化。

实施策略:导学的核心在于“导”,“导”贵在有方。导学内容:一方面“引导”:要求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课中引导学生思维,课后引导学生反思。对于课中的“导”,需要教师将枯燥的知识融于生活情景,形成问题链且问题层层推进,从感性到理性,从思维到情感逐渐升华。通过分批呈现问题,使学生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自求有得,从生活实践中思考和提炼知识。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在导学中既要适时启发,指点迷津,同时又要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控;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生活。

二、“多维问题我解决”——基于任务创设问题,进行互学

互学是要给学生一份助力,大家的智慧如催化剂启迪彼此思考,生成新知。互学的核心在于“合作”。互学内容:根据一课的教学重难点,在导学时设置多维问题,多维问题,强调课堂问题的提出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直线的提问,而是基于学习任务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指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触动学生已知经验,有效进行思维训练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样化的问题设置。通过多维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就可以形成一种动态的问题生成与探究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如上面导学中的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与价值观”是浅层次的基础性问题,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对于后面的深层次问题虽然有主观色彩但需要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如在导学中设置的“【思维导航3】你赞同通过保送帮助易政勇和柳艳兵圆大学梦吗?请说明理由。”“【思维导航6】对于新守则上提出要学生学会自护、懂求救,而去掉了见义勇为等要求,你赞成吗?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样的问题需要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对社会伦理公平问题的深层思考,无痕中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思维导航6】的问题提出更有利于学生对法律与规则的认可、崇尚与遵从,增加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通过探究才能更好解决。此外,互学的内容除了老师在导学中设置的具有思维品质的问题,互学还要解决学生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同学间对某个问题认识的分歧,或者对某个结论的疑问。

实施策略:基于教师预计多维的问题,第一阶段:自学教材,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看、去读、去思、去悟,储备知识,解决基础性问题并找出难点和疑点。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让学生有时间去质疑、去释疑、去讨论、去检查、去修正,解决深层次问题,并促使学生在质疑与释疑中更深入地研究教材。

三、“多元思想我明辨”——基于疑难点,进行展学

展学是要给学生一个舞台。课堂展学是最具特色、最富活力的核心环节。展学环节是学生互相分享、碰撞、提升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发表观点、呈现自身的舞台,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防止过于追求展示形式,使课堂成为“秀”场。需要对展示内容、展示方式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控。

实施策略。首先,精选展示内容:高中政治课就本质而言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所以,通常我所选择的展学内容,一是知识层面的:自学、互学中知识上的疑点和难点,以加深印象。二是情感层面的:思维、道德上的价值冲突和对抗。其次,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展示形式,对于知识层面的:“【思维导航7】通过上述实例说明价值观具有怎样的导向作用?”选择小展示的方式,即在自己的座位完成。对于认识上的分歧、道德上的价值冲突和对抗:“【思维导航3】你赞同通过保送帮助易政勇和柳艳兵圆大学梦吗?这对于其他考生公平吗?请说明理由。”选择大展示的方式,可以在台前以演讲、辩论的方式进行。最后,展示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给出明确的展示导向信息,让学生明确展示规则,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质疑、辨析、总结、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发展。

我校“魅力课堂”是基于教师主导下的“独思—互学—展学”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对教师而言也是思想的洗礼,能力的检验,教师导之有方,学生才会学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