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凤鸣山中学: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凤鸣山中学: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考虑到再过一周就是感恩节,刚好又搜集到一些非常切合主题的视频,没有太多考虑和修改,就上了录像课。课录下来,导学环节严重超时。其中,学生读文章和写作文的耗时过多。师傅李秋媚老师建议,第一个情况小组讨论,然后把本课的目标语——表达感谢的三种方式全部展出,后面三种情况,只要求学生分别展示一种表达。李秋媚老师提议,用问学生在感恩节当天为妈妈做了什么来引入主题,会使课堂的呈现自然流畅。这堂课,仍然有所遗憾。

英语组 杨勤心

【案例描述】

第一次试讲(录像课2014年11月21日)

这一次,我花了一个晚上备课,把Thank-you notes的主题缩小到感谢妈妈。考虑到再过一周就是感恩节,刚好又搜集到一些非常切合主题的视频,没有太多考虑和修改,就上了录像课。

课录下来,导学环节严重超时。其中,学生读文章和写作文的耗时过多。不得不说,感恩主题在自己带的班上情感渲染得非常到位,激起了学生写作灵感。而耗时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开始就让学生把几句逻辑顺序不明显的句子排序,学生云里雾里,我也解释不力。另外,还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忽略了对过去时的强调,这恰好就是易错点。因为是录像课,学生的展学更多像是在表演,没有实际的示范作用。

第二次试讲(2014年12月19日)

吸取教训,这一次我注重过程评价,强调了过去时态,根据学生的作文来看,时态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但以下几个方面仍需改进:

1.导学环节中操练三种表达感谢的句型耗时太长。学生开始写作文时,已经过去整整30分钟了,而根据内容安排,写作准备部分尽量控制在25分钟以内。在表达感谢部分,我观察到了学生乏味的眼神。师傅李秋媚老师建议,第一个情况小组讨论,然后把本课的目标语——表达感谢的三种方式全部展出,后面三种情况,只要求学生分别展示一种表达。

2.低估了互学环节,也就是互评所需时间。这一次主要目的是定时,所以课没有上完,学生作文写到一半就停下来了。我之前给互评设计的是5分钟,事实上,学生交换文章修改再上台评价,这至少应该计划8分钟。

3.知识细节需要处理。文章中“I didn't play well.I fell down again and again.”要求学生用so adv.that先将前半部分改成“I played badly.”,两次试讲中都发现学生很难想到换词,而容易写成“I didn't play so well that”这个不准确的表达。

第三次试讲(2014年12月22月)

这一次,只上了学生写作之前的部分,刚好25分钟。

但明显感觉有以下两个问题:主题引入不够自然,并且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过渡衔接语言过于啰唆。李秋媚老师提议,用问学生在感恩节当天为妈妈做了什么来引入主题,会使课堂的呈现自然流畅。课后,我重新设计了过渡语言。

比赛(2014年12月23日)

下午最后一节课,我有充分的时间思考两个仍不满意的地方。很高兴,我的想法都取得了成功。

1.开课前的热身。对于这种赛课,在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学生,一开始调动学生热情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一直沉寂下去。所以,在开课前,我就说“Show me your power!”“I hope to have a good time with you.Are you ready to have a good time with me?”学生非常配合地回应着,我顿时轻松了。

2.PPT上呈现了一张我和妈妈的合照,为什么不在这个上面做点文章呢?之前磨课那张照片出现得太无意义了,感觉是刻意插在中间过渡的,显得多余。我在午休时突然想到,可以通过调侃来调动气氛,“Do you think the man in the picture is handsome?”在课前的半个小时,我又想到,可以用这个设一个悬念——“Do you want to know the secret why I am so handsome?I'll tell you later.”在课堂的最后揭晓答案,自然的情感教育“Because I'm full of love and I'm grateful to the people who love me and care about me.I hope you are also grateful to your mother and everyone that loves and cares about you.”课堂中,当我问到是否帅时,有一个学生很配合地说了NO。我非常幽默地东张西望,问道“Who said NO?”这个小动作,让我和全班同学走近了。

对今天的临场表现,我很满意。有几个细节处理得很好。

1.完善文章过程中,用提问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如何使文章更好。本来设计的是问“How to make it better?”,临场,我改为了问“Are you satisfied?”更加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

2.在写作评价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十分到位。展示了两篇作文。第一篇是班长的作文,同伴给了14分,我开玩笑地问是因为他是班长吗?又幽默地对同学们说“He will not punish you.”然后请同学们大胆诚实地评价。后来有同学指出书写不规范,我立即转向,对班长说:“You're handsome,but I hope your handwriting is also handsome.”班长露出了微笑。第二个学生展示时,赞扬同伴的结尾写得好,说自己都想哭了,我紧接着他的话说:“Let's cry together.”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读了作文的结尾。

3.课堂最终小组评价计分时,第一个组开玩笑说有100颗心,我马上回复“Are you kidding me?I don't have 100 hearts.”对于最后一名的小组,则借用了本堂课讲的一个美句“Falling makes you stronger.”让“失利”变成了“收获”,很好地安抚了学生的同时,对全班进行了情感教育。

4.面对意外,从容面对。在奥运会冠军跌倒的视频突然出了问题时,我并没有慌,走到电脑前直接用鼠标控制,补充道“Maybe Jenny is a little bit nervous to show up.”就这样,化“险”为夷。

这堂课,仍然有所遗憾。当学生记录完为写作作准备的关键词后,因为担心超时,我没有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对于参赛来说,本是一个亮点,却没有凸显出来。另外,由于开课前时间紧,我板书得很快,于是出了错(课中学生讨论时,我悄悄地改正了错误),好在本堂课的板书相对次要些。

【案例分析】

本堂课的设计符合认知心理学的思维加工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视频串联,让学生从如何表达感谢的“输入”自然过渡到写感谢信的“输出”。

在导学环节,用“感恩节”作为引入,然后通过和学生对话的方式走近学生,符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图式”理论,即让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已有“图式”,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状态。用幽默的方式“铺设悬念”,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导学环节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得堂课“头重脚轻”,弱化了重点。因此,老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素材的有效性,大胆地删去花哨无用的内容。

本课的互学环节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表达感谢的方式和同伴互评作文的方式来呈现。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互学,在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后再进行下一环节,才能使小组和同伴的互学有实际意义,切忌因赶进度让学生“走马观花”地学。并且,教师要根据平时收集的难点和易错点适当调整课堂容量,一堂课给学生“囫囵吞枣”地灌大量知识,不如“慢条斯理”地彻底消化少量知识。

展学环节是公开课的亮点,但前提条件是学生有充分有效的“输入”。本环节,是学生的展示平台,但教师的评价作用亦不可忽略。教师的评价也对烘托热烈气氛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做得好的进行充分肯定,为学生注入了信心,而对于错误进行指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会使学生对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因为犯错的同时,大脑也对知识点进行了加工。在展示环节,尽管教师都想看到学生表现出“学懂”的状态,但个人认为,此时更应该关注没有学懂的学生,让他们大胆犯错,既为课堂纠错创造了良机,也为下一堂课的备课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