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凤鸣山中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凤鸣山中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魅力课堂”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师成为学生构建意义的帮助者。“魅力课堂”模式以“雏凤共同体”为载体,以学科课堂教学为单元,课堂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倡生生互助、师生互动。

1.生本教育理论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其意为:人性其实是天赋而就,顺乎人性发展,人类表现出来的素质就是合乎大道的,所以让人类自己去发展自己,这就是“教”的本义。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认为:“我们的学生,是人类亿万年发展的成果,承接了人类生命的全部精彩。而人格和智慧的提升都是生命自身的生长过程,绝对需要而且可能通过人的自身活动而实现。”这就是说,人符合自然之道的关键,是学习天性被刻进基因,人的教育问题,其症结就在人的自身。学生本身自教与受教的因素,犹如“人体自有大药”,与生俱来,它是保证人智慧发展的官能团。根据这一理论,“魅力课堂”模式设计的基点是指向学生的自学,相信学生自学、互学是学生发展的真正途径,从而使学生从传统被动的学习困境中摆脱出来,使学生习得的一切知识和智慧犹如大自然自由绽放的花朵。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的需要在人类价值体系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当人在“生理”“安全”“社交”等需要得到满足时,追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成为人生活的主要意义。“魅力课堂”模式正是依据这一理论设计的,特别是其中的“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与智慧的平台,满足了学生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学生在“展示”中发现自己这种最高价值时,就可能不断地在自己的内心强化这种价值需求,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并由此激发出强大的内驱力,推动学生“万马奔腾”地开赴学习的前线。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对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于事物的理解;教学就是创设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构建他自己的知识。“魅力课堂”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师成为学生构建意义的帮助者。“魅力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二是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三是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创设条件,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向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4.主体间性理论

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主要有社会学、认识论本体论三个领域的观点。社会学的主体间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涉到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的统一性问题。哈贝马斯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工具行为是主客体关系,而交往行为是主体间性行为。认识论领域的主体间性是指认识主体之间的关系,它关涉到知识的客观普遍性问题。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是指存在或解释活动中的人与世界的同一性,它不是主客对立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理解关系。“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我—你”交互主体性的交往关系。“我”与“你”相互承认、信任、尊重、对话和交流。“魅力课堂”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了一种主体间意义交往的生命实践活动,课堂上,学生以平等的方式和对待同伴的姿态与教师一起探究知识,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关系,师生交往已融于学生交往,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间性的师生交往。

5.核心素养理论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同学科课程教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将“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育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魅力课堂”模式以“雏凤共同体”为载体,以学科课堂教学为单元,课堂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倡生生互助、师生互动。这样,不仅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在互助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参与能力,在展学与领学过程中发掘学生潜能,拓展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最终发展起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