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及其发展史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及其发展史

【摘要】:阿尔都塞的著名文章《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于1970年6月发表在《思想》杂志第151期。阿尔都塞由此出发,阐述了他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后者包括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等,对此阿尔都塞称之为“镇压性质的国家机器”。判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属于私人性质,诚如阿尔都塞自己承认的那样,明显是受了葛兰西的影响。适因于此,阿尔都塞特别看重教育在经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阿尔都塞的著名文章《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于1970年6月发表在《思想》杂志第151期。对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阿尔都塞重申了他先时《保卫马克思》与《阅读〈资本论〉》中的立场,那就是强调马克思“社会整体”观念截然不同于黑格尔的“总体”概念,而是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诚如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上层建筑同样是两个层面的统一,它们分别是:政治法律,包括法律与国家;意识形态,包括宗教伦理、法律、政治等各种不同样式的意识形态。为此阿尔都塞也反对黑格尔式的本质主义社会观,反之坚持认为社会总是处在包括三种实践——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动态建构和生成过程之中。阿尔都塞陈述意识形态理论,是从修正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命题开始的。他指出这个命题正好比大厦的地基跟地面建筑的关系,缺失基础,上层建筑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故上层建筑不具有决定作用,其有效性仅限于一是它对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是它对基础有“反作用”。但阿尔都塞认为大厦的隐喻具有局限,它是描述性的,未必能针锋相对地解决由此而来的各种问题。简言之,上层建筑不是经济基础的被动反映,相反对于基础的存在,它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当务之急是认可这个基本命题的同时,想办法来超越它,即是说,用再生产的视野来思考上层建筑的本质特征,只有如此,大厦比喻不能解答的那些难题,才可以豁然开朗。

阿尔都塞由此出发,阐述了他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它针对的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按照阿尔都塞的概括,后者包括以下基本立场:一、国家是镇压性的国家机器;二、必须对国家政权和国家机器加以区分;三、阶级斗争的目标在于国家政权,即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机器功能来实现其阶级目标;四、无产阶级必须夺取国家政权,打碎现成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先代之以完全不同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然后进入国家消亡过程。阿尔都塞认为以上理论需要作一点补充,由此提出了他影响深广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阿尔都塞把他的意识形态叫作意识形态国家机器(Appareils Idéologiques d’Etat),明确表示他所说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家机器不同。后者包括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等,对此阿尔都塞称之为“镇压性质的国家机器”。所谓镇压,是说这些国家机器最终是依靠暴力实施其功能,即便镇压本身可以不直接用暴力形式实行。比较来看,不同于上述“镇压性质的国家机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AIE)又是什么?对此阿尔都塞作了如是说明:

我所说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这样一些现实,它们以一些各具特点的、专门化机构的形式呈现在临近的观察者面前。我给这些现实开出了一个经验性的清单,它显然还必需接受仔细的考察、检验、修改和重组。尽管有这种需要包含着的所有保留意见,我们暂时还是可以把下列机构看成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我列举的顺序没有任何特殊的含义):

——宗教的AIE(由不同教会构成的制度),

——教育的AIE(由不同公立和私立“学校”构成的制度),

——家庭AIE,

——法律的AIE,

——政治的AIE(政治制度,包括不同党派),

——工会AIE,

——传播AIE(出版、广播、电视等等),

——文化AIE(文学、艺术、体育等等)。[3]

阿尔都塞进而指出,他列举的上述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镇压性的国家机器不同,区别主要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镇压性的国家机器只有一种,而除此之外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却如上所见有许多种;前者是单数,后者是复数。其次,镇压性的国家机器整个属于公共领域;而他所说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恰恰相反,绝大多数是属于私人领域,如教会、政党、工会、家庭、一些学校、大多数报纸和文化事业等。

判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属于私人性质,诚如阿尔都塞自己承认的那样,明显是受了葛兰西的影响。葛兰西认为国家推行文化霸权采用的是强制和压迫的手段,但是包括家庭、社会团体、新闻传媒等在内的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则通过标榜自由和民主来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另一方面,文化霸权的确立,在葛兰西看来,主要还是有赖于知识分子在其中出演的社会角色。换言之,霸权主要是知识分子所作所为的结果。诚如葛兰西所言:

每一个社会集团,在经济生产的世界中首次担负核心功能时,在组织上创造自身的同时,也创造了给予它同质性和自我意识的一个或数个知识分子阶层,他们的社会功能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领域,同样也表现在社会和政治领域。比如说,资本主义企业家连同他自己,一并创造了工业技术员、政治经济学专家,以及新文化、新法律体系等等的组织者。[4]

这一类建构资本主义文化新秩序的知识分子,葛兰西称之为“有机知识分子”。在葛兰西看来,马修·阿诺德就是这样一个19世纪的文化精英,他出色地发挥了建构资本主义文化领导权和普世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比较来看,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际机器理论的提出,同葛兰西霸权理论大体一脉相承,都是强调任何一个阶级文化领导权的确立,是在市民社会里天长日久熏陶酝酿而成,而不是简单的暴力专政使然。

适因于此,阿尔都塞特别看重教育在经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他指出,在前资本主义时期,教会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故法国大革命首要的目标和成就,不仅在于把国家政权从封建贵族手中解放出来,以国民卫队这类新的镇压性国家机器替代了旧贵族的镇压性国家机器,而且在于狠狠打击了教会这个第一号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没收了教会财产,创造了启蒙思想这一新的意识形态,由此取代旧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宗教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教会的地位则为教育和家庭所替代,所以学校与家庭替代教会与家庭,成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关键机构所在。

问题是,认可教育实际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其理由何在?它又是怎样发挥功能的呢?关于个中缘由,阿尔都塞作了四点说明:其一是无论哪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都服务于同样的结果——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及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再生产;其二是每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都以其特有的方式服务于这唯一目标,如政治使人臣服于国家,传媒每天定剂量灌输民族主义、沙文主义、自由主义道德主义,宗教劝导“有人批其右颊,左颊转过待批”,等等;其三,现时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这台音乐会,是由一个乐谱支配,它已将古希腊以降的人文主义、民族主义、道德主义、经济主义和林林总总特殊的普遍的利益尽收罟中;其四,这台音乐会上有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切切实实占据着统治地位,可是它如此沉默!这就是学校。

阿尔都塞这样描述学校里令人沮丧的意识形态熏陶:少年时期,学校就在定量灌输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包裹的各种“本领”,包括法文、算术、自然史、文学等,或者干脆就是纯粹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那是伦理学、公民教育和哲学。到16岁,大批孩子就被赶入工人和小农队伍中。另一部分年轻人继续深造,成为技术员、白领、工人、中小行政人员和形形色色的小资产者。最后一部分继续读书,到达顶点,那就或者成为半雇佣性的知识分子,或者进入统治阶层,成为资本家、经理、军人、政客,以及职业意识形态家。所谓职业意识形态家,即是擅长以恰如其分的轻蔑和煽动,大谈道德、美德、超越和法国的世界地位等,由此来影响人们的意识。总之:

正是通过在这个学徒期学习由大量灌输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包裹起来的各种本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即被剥削者对剥削者和剥削者对被剥削者的关系)才被大规模地再生产出来。造成资本主义制度赖以生存的这个结果的机制,自然被一种普遍盛行的关于学校的意识形态掩盖和隐瞒了。[5]

之所以普遍盛行,阿尔都塞解释说,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根本形式。阿尔都塞承认,学校有许多相反相成的习性,如一方面谦虚节制、听天由命、温良顺从,另一方面又玩世不恭、傲慢狂妄、巧言令色等,这种习性也会在家庭、教会、军队、圣经,甚至足球场上传布。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除学校之外,没有哪一种别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能够让全体儿童每天八小时来充当义务听众。学校貌似中立,尊重孩子的“良知”和“自由”,显得那样自然而然、必需甚至有益,就像若干世纪之前的教会那样。但实际上,它发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也一如当年的教会。

学生如此,教师又当何论?阿尔都塞认为,有一部分教师试图从历史上和自己正在“教授”的学问中寻找武器,反戈一击,来反对自己身不由己陷入其中的意识形态、制度和实践。这些人是英雄。但是大多数教师甚至从来没有怀疑过窒息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强加给他们的这项“工作”,不仅如此,他们还“苦心孤诣”运用新方法,“兢兢业业”,倾注全部心力来做好帮凶。一切显得自然而然,就像当年“慷慨大度”的教会。阿尔都塞写作《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是在1969年,正值如火如荼的巴黎1968年红色风暴之后一年,是阶级斗争理论风行的年代。是时阿尔都塞本人主掌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系,号称红色大本营。这也正应验了当年葛兰西的预言:资产阶级可以通过市民社会的舆论培养确立其文化霸权,无产阶级也一样可以这么做,通过营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来在舆论上先声夺人,最终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巴黎高师素有“哲学家的摇篮”的美称,先后培育出了萨特、波伏娃、福柯、德里达等一批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思想大家。阿尔都塞作为巴黎高师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任哲学系主任,他究竟是愿意将他这一块煞费苦心、经营有年的最高学府命名为资产阶级还是劳动阶级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