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与参与体育赛事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中体育赛事的文化思想,正是要确立以“人本位”为核心的文化思想,来纠正在体育赛事中出现的各种偏离,以及“异化”现象。促使体育赛事丢弃追求物质财富的弊病,重视“人本位”的思想,使体育赛事健康长远的发展。......
2023-10-21
关于普列汉诺夫的文化发展思想,福米娜(又译福明娜)有过一个提纲挈领的评论。她着目的首先还是阶级性,她说:
普列汉诺夫,在争取俄国先进文化的全面发展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他是俄国先进文化优秀代表们的接替人和继承者,他保卫了这个文化的伟大传统。但普列汉诺夫并不仅以保卫文化遗产为限。他还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进一步探讨了美学问题。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在研究俄国民族文化时,揭示了它的阶级特征。[10]
所谓文化发展的阶级特征,据福米娜的归纳便是在阶级社会中文化和思想必然具有阶级性,而统治阶级的文化和思想则始终占据统治地位。故福米娜读普列汉诺夫,重点便是他笔下的19世纪前期带有鲜明的贵族色彩的俄国文化。到20世纪文化力量则表现为两个极端:无产阶级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
福米娜对普列汉诺夫文化思想的评价毫无疑问具有列宁主义的色彩。用福柯的理论范式来说,便是一切时代的文化表征及其认知,必然笼罩着权力的阴影。理论的范式转换固然日新月异,文本的原初意义的解读即便同样可以与时俱进,终究还是有着一个历史主义的视域限定。由是来读普列汉诺夫“进一步探讨”的“美学问题”,他的艺术论《没有地址的信》无疑是当仁不让的代表作。我们可以发现,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其实是远非阶级特征这个标签可以概括的。
《没有地址的信》系普列汉诺夫1899年至1900年间写成,他生前只发表了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以《论艺术·社会学的研究》为题,最初是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合法马克思主义”机关刊物《创始》1899年第4期也是最后一期上,该杂志是年5月号即告停刊,普列汉诺夫这篇原打算分两期刊完的文章半途中止。同年《科学评论》杂志第11期重新刊登了上述文章,只是将论文改成了书信体文献。《科学评论》次年第3期上,以《原始民族的艺术》为题,刊出了普列汉诺夫的第二封信。后面四封信皆系在普列汉诺夫遗稿中发现。1964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该书中译本,则根据《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俄文原文做了校订,将第二、三封信合并为第二封信,第四封信作为第三封信,第五、六封信合并为第四封信。
普列汉诺夫的第一封信开篇是从托尔斯泰的著名美学论著《什么是艺术?》谈起的。托尔斯泰认为自鲍姆加登开辟美学学科以来,谈美的各种学说汗漫无边,多不胜数,但无非是两种基本倾向:其一是某种绝对理念的显形,其二是无关功利的快感。前者是客观主义,后者是主观主义。总而言之都是走神秘主义路线,把本来清晰明白的东西越讲越糊涂。故而假如寻求给艺术下个定义,必须将它与美脱钩,才不至于落入纠缠不清的形而上学泥淖。按说托尔斯泰呼吁艺术定义与美脱绑不失为明达之见,但是托尔斯泰接下来给艺术所下的定义,即将艺术定义为情感的表达和交流,似乎也是老生常谈,并无太多新意。普列汉诺夫不满意托尔斯泰将艺术与语言两分,即我们使用语言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使用艺术来相互传达自己的情感。他反驳道,托尔斯泰这里说得不对,因为语言服务于人,不仅表达思想,同样也表达情感。例如诗歌即是以语言为工具。同理说艺术只是表达情感,亦为不妥,因为艺术既表现情感,也表现思想,只是并非付诸抽象,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加表现的。
有鉴于此,普列汉诺夫声明他将毫不含糊地坚持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考察艺术。所谓唯物史观,他指出,是和唯心史观针锋相对的。例如:
圣西门从唯心主义观点来观察历史,以为希腊人的社会关系可以用他们的宗教观来说明,而拥护唯物主义观点的我则要说:希腊人的共和的奥林普斯是他们的社会制度的反映。圣西门对于希腊人的宗教观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回答说它们是从他们的科学世界观产生的,而我则以为,希腊人的科学世界观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本身是受希腊各个民族所拥有的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的。[11]
这可见,普列汉诺夫始终是在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解释任何一个时代观念和文化的缘起及发展。在这一唯物史观中,生产力的发展将为一切科学和不科学的观念形态提供最终的说明。对于艺术的研究,普列汉诺夫认为它是提供了一个出发点,不仅可以说明艺术的个别问题,同样足以镜鉴艺术史的发展规律。它有别于达尔文的从生物学出发的进化论唯物主义,但并不等同于狭窄片面的经济唯物主义。
普列汉诺夫批评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美学。他引述了《物种起源》中动物也有美感的观点:“美感——这种感觉也曾经被宣称为人类专有的特点。但是,如果我们记得某些鸟类的雄鸟在雌鸟面前有意地展示自己的羽毛,炫耀鲜艳的色彩,而其他没有美丽羽毛的鸟类就不这样卖弄风情,那末,当然,我们就不会怀疑雌鸟是欣赏雄鸟的美丽了。”[12]达尔文接下来说,世界各国的妇女也都用色彩鲜艳的羽毛来装饰自己,这一点和动物没有两样。此外交尾期间雄鸟优美的啼声,无疑也是雌鸟所喜欢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类和动物所喜欢的颜色和声音是同样的。
普列汉诺夫认为达尔文的结论可疑,因为达尔文陈述的事实并没有说明上述趣味的起源。而如果生物学不能说明审美趣味的起源,那么它就不足以说明人类审美趣味的历史发展。他进一步引述达尔文的文字说,美的概念,至少就女性的美来说,在人们心里是没有定见的。而且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趣味。从大多数野蛮人令人讨厌的装饰和同样令人讨厌的音乐来看,他们对美的感受力还不如某种动物,比如鸟类。由此针锋相对,普列汉诺夫提出了他的质疑意见,那就是既然美的观念在同一人种的不同民族之间各不相同,那么很显然,我们就无须在生物学中来探寻这一差异的原因。诚如达尔文本人所言,对于文明人来说,这些美感是与复杂的观念以及思想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即是说,达尔文本人言不由衷,当他将文明人、复杂的观念与思想进程同人类的美感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他已经不由自主地从生物学转向了社会学的立场。
不光是艺术和美感,文化亦然。在阐述人类对称感的由来时,普列汉诺夫总结出这样一条定律:大自然给予人以能力,而此种能力的练习和实际运用,则取决于它的文化发展进程。那么,何谓“文化发展进程”?普列汉诺夫调侃说他这里说的“文化”,是他有意使用的一个并不精确的名词。但是毋庸置疑文化发展同样最终将由生产力的发展得到说明。对此普列汉诺夫这样回敬了他假设的多元决定论的论敌:
事实上,敬爱的先生,您是希望文化的发展进程也由其他的“因素”来决定。我要问您:艺术是不是这些因素之一呢?自然,您会回答说是的,于是我们就得出下面的论点: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是由艺术的发展所决定,而艺术的发展则是由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所决定。关于所有其他的“因素”,如经济、民法、政治制度、道德等等,您也一定会这样说。那末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得出下面的结论: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是由上述一切因素的作用所决定,而上述一切因素的发展则是由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所决定。[13]
可见,多元决定论在普列汉诺夫看来,是落入了循环论证的逻辑圈套。为此他追溯了史达尔夫人从民族性格到政治和社会制度来分析文学的过程,指出这一观点为圣-伯甫等人接受,成为19世纪欧洲批评界的主流意见。进而指出,当泰纳断言人们的心理是因其境况变化而变化的时候,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当他声称人们的境况是由他们的心理所决定时,就是在重述18世纪的唯心主义观念。而泰纳关于文学和艺术的最精辟见解,显然是出于前者而非后者。摆脱这一循环论证的逻辑怪圈,其表述最终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14]唯有如此,普列汉诺夫认为,方是坚持了文化发展的唯物史观。
但文化发展的唯物史观不等于拥抱经济唯物主义。《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中有一段著名的话,足以显示普列汉诺夫的文化思想,是不足以经济决定论一言以蔽之的:
要了解某一国家的科学思想史或艺术史,只知道它的经济是不够的。必须知道如何从经济进而研究社会心理;对于社会心理若没有精细的研究与了解,思想体系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根本就不可能……社会心理学异常重要。甚至在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历史中都必须估计到它,而在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的历史中,如果没有它,就一步也动不得。[15]
社会心理在这里不复是唯心史观的符号,而成为从法律、政治到文学、艺术、哲学等一切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必需。换言之,一切文化形式,必打上社会心理的印记。这或可说明,普列汉诺夫在19世纪一路风行的法国批评中,何以对泰纳的环境—心理决定论始终情有独钟。
至此我们可以对普列汉诺夫的文化思想总结如下。文化诚如上文普列汉诺夫本人所坦言,尚是一个“不精确”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尚有待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做更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他的大量相关著述中无疑是一以贯之的。而且他毫不含糊地将经济基础定位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以及为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之上。由是,他是为日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发展,定下了一块基石和一个基本框架。但与此同时,他对于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重视,则是充分细化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中间环节。从他对泰纳的欣赏中就可以看到,环境和心理是多么相亲相爱,联手演绎了从基础到上层建筑之间的过渡过程。甚至我们同样可以说,当普列汉诺夫断言泰纳认为环境决定心理是体现了唯物史观,普列汉诺夫是在联姻环境与物质生产;当普列汉诺夫断言泰纳认为心理决定环境是重弹了唯心史观的论调,普列汉诺夫是联姻社会心理与精神生产。而在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之间,矗立着同样是立足于特定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社会政治制度。
【注释】
[1]伏·福米娜:《普列汉诺夫及其在保卫和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一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第1页。
[2]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一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第1页。
[3]恩格斯:《致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83页。
[4]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王荫庭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页。
[5]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王荫庭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5页。
[6]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王荫庭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86页。
[7]普列汉诺夫:《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王荫庭编:《普列汉诺夫读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第131页。
[8]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王荫庭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12页。
[9]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王荫庭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32页。
[10]福明娜:《普列汉诺夫的文学和艺术观》,张祺译,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第1页。
[11]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曹葆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第7页。
[12]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曹葆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第8页。
[13]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曹葆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第39页。
[14]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曹葆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第47页。
[15]普列汉诺夫:《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二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第272—273页。
有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的文章
关注与参与体育赛事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中体育赛事的文化思想,正是要确立以“人本位”为核心的文化思想,来纠正在体育赛事中出现的各种偏离,以及“异化”现象。促使体育赛事丢弃追求物质财富的弊病,重视“人本位”的思想,使体育赛事健康长远的发展。......
2023-10-21
列宁、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告诫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必须正确把握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坚持三者并重的思想,尤其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何不顾条件的突出政治或过于强调经济作用,而忽视文化建设,都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离开了文化的繁荣,就会导致小康社会发展的失衡。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3-08-12
金先生大声疾呼,希望唤起学术界的注意,敦请专家们撰文介绍比较文化。近年来,国内研究比较文学风靡一时,成为时尚。可是比较文化的研究为何遭此冷遇?比较文化还有一些其他支柱,这是下面要简略提及的。文化表现在人们的语言模式、活动模式、行为模式之中。既然比较文化这个字眼并未通用。金先生两文本身已经有力地说明了,比较文化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在我国学术界占一席之地。......
2023-11-18
本着这一基本视野,普列汉诺夫分析了卢梭等人的文化思想。卢梭指出,在人们产生政府和权力的概念之前,是需要许多时间的。虽然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也承认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成长和巩固起来。正是在这一点上,普列汉诺夫认为卢梭与爱尔维修相似。普列汉诺夫注意到卢梭举例说明埃及科学和艺术的起源与传播应归功于尼罗河的泛滥。......
2023-07-31
皆因“文化”二字的原因,文化旅游与旅游者的关联最为密切。在所有类型的旅游中,文化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涵盖面最广。强调要“从共享全球性文化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向世界积极传播日本的文化艺术”。文化旅游能够做的文章多种多样,这当然是文化旅游的优势之一,而最佳的一个实证可以从奥地利与莫扎特那里找到。文化旅游置身其中并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自然是璀璨夺目、精彩纷呈。......
2023-11-17
餐饮礼仪可谓源远流长。饮食礼仪已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因此,餐桌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前菜、主菜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2023-08-13
(一)舞蹈教育之义关于教育之义人们通常认为,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舞蹈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有人认为,舞蹈教育是保存、传授舞蹈技艺和舞蹈理论,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普及舞蹈文化的重要手段。周代用于教育国子的乐舞还有《舞勺》《舞象》及《大夏》。......
2023-11-21
从传播来说,广告主是发起广告信息传播的主体。在纸媒和部分付费电视运营中,媒体一方面面向消费者收费,另一方面收取广告主的广告费用。广告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收看的观众越多,就会给广告主带来更好的传播效应。整个媒体运营,在广告主的间接参与下,实现了一个运营的闭环。国美的赞助,一方面肯定会收获广告的效应,另一方面,节目的本身收入,也能使它获利。......
2023-11-17
相关推荐